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浅析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管仲的经济思想分析

浅析齐桓公用管仲之谋 管仲的经济思想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76 更新时间:2024/1/24 5:18:49

管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辅佐齐桓公登上春秋五霸的宝座,管仲为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等一系列口号和改革措施,为齐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代的大圣人孔子也对管仲的才华大加赞赏,儒家理想中的明君忠臣的典范便是齐桓公和管仲。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安定,都是管仲的功劳,对管仲推崇备至,这种说法不免有夸张的地方,不过管仲也的确有战略眼光,看到了当时天下形势的转变。

管仲清楚地看到当时周王室衰败,但是影响力还在,因为毕竟天下各国都是周王分封的诸侯,在讲究仁义的古代,等级森严,礼义廉耻不可不顾,否则便师出无名,大家都不会信服的。所以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着为周天子讨伐公道的名义,成就自己的霸业,可以说这一招非常管用,大家都说不出什么来。还有就是管仲知道乱世之中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所以他极力将盐等重要物资收归国有,尽一切可能增加国家税收,同时让周边小国进贡纳税,掏空小国财富,充实自己的国库,这样一步一步使周边小国不得不臣服齐国,齐国迅速壮大,最后连周天子也要承认齐桓公霸主的地位,这些计谋都是管仲对当时天下形势的精确分析后对齐国提出的中肯建议,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当然能立马见效了。

关于管仲乐毅的故事

管仲年轻时家境贫寒,不得已做起了当时地位低贱的商人,而与他合作的便是好友鲍叔牙。不过管仲毕竟是穷怕了的人,在每次挣钱后都给自己私下里多分点,对此精明的鲍叔牙心知肚明。不过他家境殷实,不缺那几个钱花,所以没有在意,时间一长,周围邻居都知道管仲的这一恶习,纷纷向鲍叔牙告状,让他提防管仲,鲍叔牙还替他解释说管仲家贫,还有老母要养,多分钱给他也是我愿意的,管仲听到后惭愧不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纷纷从政,只是管仲投靠了公子纠,鲍叔牙则辅佐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来齐桓公获胜,想要除掉管仲,又是鲍叔牙求情说管仲才华横溢,是治国的良相,这才保住了管仲的性命,管仲的幸运就在于有鲍叔牙这样的知心的朋友,处处懂他,才有了管仲后来的成就。

乐毅当初来到燕国的时候,燕昭王一心想兴燕灭齐,天天向乐毅请教如何兴兵强国,处处礼贤下士,不料乐毅却往往避重就轻,只是一味跟燕王说要从长计议,如此几次三番,燕昭王很失望,心里不免嘀咕,难道大名鼎鼎的乐毅将军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谋略的庸才吗?于是就渐渐冷落了乐毅。乐毅自己却好像不以为意,天天饮酒作乐,钓鱼打猎,好像沉溺于享乐。燕昭王于是想罢免乐毅,把他赶到一个富庶的小郡去享乐好了。有一天深夜,宫廷的宴会已经散了,燕昭王准备就寝了,却突然有人禀告说乐毅求见,燕昭王正好想好好质问乐毅。只见乐毅不紧不慢地走进来说微臣这些日子的假装消沉这么轻易就骗过了大王,看来这个方法很有用,燕国是个小国,如果大张旗鼓地改革,一定会引起周边打过的警惕,燕国要想强盛,只能暗地里韬光养晦,慢慢积蓄力量,才有可能战胜强国,如果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实现大王的宏图伟业的,燕昭王听了很有道理,于是更加信任乐毅。

管仲的经济思想分析

管仲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经济学家,管仲改革中最出彩的就是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都收到很好的效果。管仲的早年曾当过商人,从实践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他首先提出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思想,因为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而百姓最重要的财富就是土地,如何提高社会生产力是每个统治者都要思考的问题。因此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废除传统的井田制,而是按照土地的好坏分别征税,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管仲还以实物来征税,改革交税方式,受到农民欢迎。

此外,管仲还把盐业,制钱的权力收归国有,依靠这两项手段来调节经济,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大管仲还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命人将齐国的盐和海产品运到内地,换取大量财富,商品贸易得到很大发展。同时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在全国兴起务实之风。

管仲可能是中国第一位打经济战的人,每当齐国战胜一个国家,他并不是按照传统的要战败国献上城池和奴隶,而是要求他们向齐国纳贡,控制他们的经济命脉,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在当时是十分高明的手段,开创了经济战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更多文章

  • 齐桓公与管仲:君主人格“君臣对”深意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公

    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但鲍叔牙称自己才能不如管仲,若要使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网络配图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也就不急于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一到齐国,没想到齐国已有国君,新君正是公子小

  • 管仲拜相:管仲与齐桓公发生了怎么样的君臣碰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或郑州登封颍河上游),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网络配图齐桓公刚登上国君之

  •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管仲惊人之举打造无形武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齐桓公, 管仲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膜拜的偶像级国王。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普遍的答案如下3点: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2、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军队;3、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今天要讲到的是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重要原因。网络配图一般的历史书在谈到这段历史时,

  • 揭秘管仲为什么会被俸为娼妓的保护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管仲

    娼妓是什么意思?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妓女,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文献提到妓女,但是最早出现官方经营的妓院还是在管仲的管理之下,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私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又说

  • 趣闻:管仲如何成功忽悠诸侯买自己的破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管仲

    导读:除了赌石,如果有人把破石当作黄金来卖,我想大家肯定会觉得那个人就是个疯子,但是管仲不一样,他还真的这样做了。而且这石头还真的没有一点价值,他成功地糊弄了天下诸侯。网络配图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对管仲说,咱们举办这么大一场盛会,花了不少钱,风头也出尽了,可怎样才能把这些虚名转变为实

  • 春秋霸主管仲为啥成了青楼业的祖师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仲

    据说:凡青楼开业,都要祭拜祖师爷,这个祖师爷不是别人,就是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的齐国贤相管仲。那么,管仲又是如何成为青楼业的祖师爷的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以首功被封为齐国(今山东北部)君主,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淄博),最初的疆域不大,后来到了齐桓公时,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成

  • 管仲的预言:齐桓公最终会被饿死,玄机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仲

    管仲要死了。春秋五霸的首任霸主齐桓公来看望他:老管,你确信你真的要死了吗?管仲:我确信,这事儿假不了。齐桓公:哎呀,你看这事,老管你说病就病,说死就死,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任呢?算了,咱们说说你死后的继任者的事儿吧。我看,就让你的铁哥们儿鲍叔牙,接替你的宰相位吧。管仲说:老鲍呀,他真不合适。齐桓公生气

  • 揭秘:齐国名相管仲与鲍叔牙也能成为好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齐僖公三十三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

  • 趣谈:管仲为什么竟会被俸为娼妓的保护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管仲

    娼妓是什么意思?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妓女,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文献提到妓女,但是最早出现官方经营的妓院还是在管仲的管理之下,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私妓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赵女郑姬,设形容,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又说

  • 管仲是怎么改革的 管仲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管仲是怎么改革的

    管仲是齐国的国相,在管仲辅佐齐桓公期间,齐国迅速强大,成为当时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一国。这些都归功于管仲的改革,那管仲是怎么改革的呢?管仲的改革措施以义利并重,涉及齐国的方方面面,他的改革思想后被收录在《管子》中,并一直被人仰慕,那管仲改革的意义何在?管仲是怎么改革的管仲改革的时代是周天子丧失权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