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大将蒙恬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

秦国大将蒙恬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85 更新时间:2024/3/1 4:26:34

据史料记载,蒙恬是秦时的将军,山东省蒙阴县人,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的名将,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所以,蒙毅和蒙恬是切切实实真实存在的人物。蒙氏兄弟同时效力于秦始皇,蒙恬担任外事,在边疆之外带兵打仗,抵御外侵;蒙毅常为内谋,在朝廷之上为秦始皇出谋划策,进谏忠言。他们被合称为“忠信”,皇宠国恩,荣耀一时。

网络配图

司马迁有云:“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说的就是蒙恬在率三十万蒙家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一带后,修筑万里长城,西起陇西东至辽东,把原来燕、赵、秦的长城连在了一起,抵御外敌的同时还方便了百姓生活交通。正是因为有了蒙恬的一番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万里长城。现在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国的标志。再踏上长城的驿道,抚摸每一块古砖,似乎都能听得到,它们讲述蒙恬当年风光无限的岁月往事。

真正光芒闪耀过的人,是不会被历史长河冲刷走的,也不会被时间岁月蒙尘。他们留下的每一处痕迹都在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曾经来过。

蒙恬怎么死的

蒙恬帮助秦始皇平定天下,立下了卓越功勋,可以说没有蒙恬就没有秦朝的一统天下。蒙恬出身武将世家,祖辈效忠于秦国王室,为国鞠躬尽瘁。但就是这样一位忠君爱国将才最终却没能落得个好下场,死在了他誓死效忠的秦国皇帝手中。

秦始皇生前对蒙恬非常信任,每次出行总是让蒙恬跟他坐一辆马车。君臣之间讨论天下之事可谓是“君臣一心,其利断金”。秦始皇赐予了蒙氏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誉,不光是对蒙恬加官进爵,就连他的叔伯兄弟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蒙恬感激皇恩,更加卖力辅佐始皇帝,觉得对秦始皇的恩宠无以为报。蒙恬对秦朝王室忠心耿耿,他熟读律法,赏罚分明,就算对待皇帝身边的人也丝毫不留情面,这就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网络配图

蒙恬执法严格,内臣赵高犯了法,他也将赵高收监判刑。秦始皇亲自为赵高求情,得到蒙恬的许可后才恩赦了赵高。赵高对此耿耿于怀,一直找机会除掉蒙恬。秦始皇出外巡游,突然暴毙。赵高伙同胡亥篡改诏书,扶持胡亥继位,并将扶苏处死。胡亥上台后。赵高又提出将秦始皇时期的有功之臣统统灭口永决后患,这其中就包括让他恨得咬牙切齿的蒙恬。胡亥听信赵高谗言,赐死了蒙恬。

可惜蒙大将军一代风流人物,最终却命丧小人之手。所以说,要想在社会立足千万要分清君子和小人,千万不要得罪小人。

蒙恬发明了什么

古代许多军事家往往容易发明出新的作战策略或者行军工具等,这和古代行兵打战各种条件匮乏有关。秦始皇时代,行军作战讲究的效率和速度和现代相比都是非常落后的,两国对战,除了有彼此的细作,古代的烽火狼烟等外就没有更便捷的工具了。

相传那个时候还没有发明毛笔写字,而是刻板的刀刻字。由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需要传递的军情增多,书信往来很多,用刀刻字太过于缓慢,容易延误军情。善于观察事物的蒙恬将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突然从随从身边的枪花上扯下了一缕毛穗,把它系在杆子上,沾着墨汁在白色的布帛上写下文字,他一看,毛穗写的这个文字不但快还能容易辨认,不禁喜出望外。他于是开始命令士兵们学用此法,以后传递文书军情就摒弃了刀刻的方法,而是用这种写法写在了布匹上。之后蒙恬又用类似的材质尝试了不同的效果,发觉狼,羊身上的毛硬而有韧度,写出的效果最好,用起来也方便,此时蒙恬已经把又粗又笨的杠子削成了小细杆。

网络配图

后代造笔行业就以蒙恬为祖师爷来供奉朝拜了。可是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似乎也有毛笔写字的痕迹,远古时代的彩陶图案,甲骨文的字形似乎都能证明毛笔在早于蒙恬之前就存在了。近代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陵墓里完整的出现陪葬品毛笔,更是直接推翻了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但是这个传说又是为什么存在呢?或许是由于区域和年代的间隔,古代交通不便利,信息传播不发达,也许之前发明的毛笔在战乱中遗失了。

无论蒙恬是不是真正的毛笔发明者,蒙恬作为作战经验丰富,屡战屡胜的名将,他对待军事行动以及完成军事战役的各种细节条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蒙恬也许算不上最早创造毛笔的发明家,但是他一定对传送文书的毛笔用法作了改良和改进。

标签: 蒙恬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蒙恬为何愿意死在赵高的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时代的人,从他祖父那一代开始,他们家就一直为秦国服务。到了蒙恬这一代,他们家在秦国拥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任命蒙恬为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对抗匈奴。蒙恬是秦始皇最坚定的支持者,更是秦国数一数二的奇才,长期与匈奴角逐于大漠之上,使他对怎样赢得胜利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彻底御敌于

  • 秦国著名将领蒙骜 蒙骜和蒙恬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蒙骜,蒙恬

    蒙骜本为齐国人,后投奔秦国,官拜上卿,还是秦国著名将领,其子蒙武、其孙蒙恬和蒙毅都是秦国名将。蒙骜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战功无数,曾夺韩二城、设立三川郡,夺魏二十城、设立东郡,为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公元前240年,蒙骜去世。网络配图人物生平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

  • 万里长城谁修建的?秦朝大将蒙恬的万世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

    秦朝强大而短暂,说起秦朝军事就不得不提到蒙恬将军。说起秦朝大将蒙恬,我们都知道,他干的最有名的事就是修筑万里长城。电影《神话》里面,成龙演的将军叫蒙毅,是蒙恬的弟弟。蒙氏兄弟应该是中国蒙姓人里最有名的。蒙恬主管外事,蒙毅主管内政,在秦朝立下大功,很受秦始皇的信任。网络配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率3

  • 秦朝名将蒙恬和项羽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项羽

    秦朝名将蒙恬和项羽谁更加厉害蒙恬和项羽都是秦末年的风云人物,相对来说,蒙恬成名比项羽早几年。两人都是当时的出名英雄,那么蒙恬和项羽谁厉害呢?史料并没有记载蒙恬和项羽谁厉害这个事件。从史料上来看,不论是单挑,还是指挥军队大规模作战,蒙恬和项羽并没有证明的交锋。蒙恬是秦朝老将,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祖

  • 大秦第一勇士蒙恬 不仅能打杖还会造笔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蒙恬

    蒙恬,大秦名将。这个大家都知道。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齐,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

  • 论忠诚度论实力 秦始皇不选蒙恬还能选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并不是多么残暴多疑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徙天下十二万户豪富于咸阳。说的是始皇帝把六国贵族置于咸阳,即使有繁荣咸阳甚至是监视六国贵族的想法,但是也没斩尽杀绝,就算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项氏也没被灭绝。网络配图至于为什么非得用蒙恬?因为除了蒙恬还有其他人可信任么?对比一下王翦家族。人家

  • 拥有重兵的蒙恬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恬

    蒙恬乃至整个蒙氏家族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网络配图首先,蒙恬悲惨结局是赵高报复的结果。扶植胡亥上台的宦官赵高曾经被蒙毅判处死刑,差点就被蒙毅斩了,这件事一直让

  • 拥有重兵的蒙恬为何最终被迫吃毒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蒙恬

    蒙恬乃至整个蒙氏家族的结局是相当悲惨的。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为什么这么一位有大智慧,又拥有重兵的人会有如此悲惨结局?网络配图首先,蒙恬悲惨结局是赵高报复的结果。扶植胡亥上台的宦官赵高曾经被蒙毅判处死刑,差点就被蒙毅斩了,这件事一直让

  • “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击败匈奴为秦朝做出巨大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恬,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蒙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够统一多个民族,实现君主专制的时代便是秦朝,那个时代能够如此辉煌,是因为有很多人才在其中大放异彩。蒙氏祖孙三代都被镌刻于名将之榜,为秦朝做出巨大贡献。蒙恬为秦国将领蒙骜之孙,因为世代习武,他天资聪慧,勇

  • 一代名将蒙恬临死前,说了什么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恬,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蒙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秦将军蒙恬所生活的时代是没有曹操的参与的,为什么这两人能扯上关系呢?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关系,只是一个人影响了另一个人罢了。那又为什么说曹操看到蒙恬死前留下的话大哭不止呢?或许是因为两人有相似之处,蒙恬的遭遇让曹操想到了自己。在说曹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