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放过了它

秦朝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放过了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19 更新时间:2024/1/17 4:04:55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斯焚书的建议,凡“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与此同时一本关乎着秦朝百姓生活衣食住行的奇书却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归于“卜筮之书”类目之下的《日书》。说起《日书》,秦朝百姓的生活几乎片刻都离不开它,离了《日书》的生活,用寸步难行来形容都一点儿也不过分。所以《日书》在秦朝,可称得上是家家必备的。

一本神奇的书

《日书》是一本神奇的预言之书,它将一年的日子分成了十二类,即“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这十二类叫做“建除十二神”。这“十二神”与十二个月份相联系,再与当时用来纪日的十二地支相结合,就可以精确地告诉你这一年中某一月的某一天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帮助当时的人们趋利避害。

比如“建日,良日也。可以为啬夫,可以祠。利早不利暮。可以入人、始冠、乘车。有为也,吉”。凡逢“建日”就是好日子,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可以进行啬夫的任职,也可以进行祠祀,但谨记要赶早不赶晚。这一天还可以买进奴隶、举行冠礼、乘车出游。又如“破日,毋可以有为也”,每逢“破日”就意味着诸事不宜。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发现这不就是以前家里用过的“皇历”(也称黄历)吗?没错,《日书》就相当于是秦朝的一本皇历,但却远远不只是皇历那么简单。《日书》绝不仅仅只是将一年分成了十二类不同的日子,它对于老百姓生活的指导与预言几乎是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对于秦朝崇信占卜鬼神的民众来说,每天清晨睁开眼不看一眼《日书》真可谓举步维艰、手足无措。

民国的老皇历_图

不同的身份,同一本《日书》

上面说到作为一名秦朝人,每天清晨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一眼《日书》,这说法其实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无论你在秦朝是什么身份、什么等级,这《日书》上都不会漏了你。

如果你是一名军人,你翻开《日书》一看,发现今天的日子对应的地方写着“利野战,必得侯”,那你就要赶紧抖擞精神准备战斗,期盼着在今天的野战中一举俘获敌国的诸侯王,然后封官加爵衣锦还乡。

如果你是一名农夫,看到《日书》上说“禾忌日,稷龙寅。秫丑、稻亥、麦子……”,这是说凡逢“寅”日忌种小米,“丑”日忌种高粱、“亥”日忌种水稻、“子”日忌种麦子……于是你掐指一算,今日正是“子”日,那就不种麦子,种小米去吧!

民国二十五年宪书老历书老皇历_图

如果你是一名官吏,你就更要看好日子了,这可跟你的官运息息相关。因为《日书》上说,逢“子”日去见领导汇报工作,如果早晨去他会认真听你讲完,要是晚上去他就不会听了,而如果黄昏时分去,领导一定会让你再去一趟。“丑”日早晨去见领导,他会勃然大怒,但是晚上去就会得到他的赞扬……

能预测战事、预测收成,甚至能预测到领导的喜怒哀乐,这便是《日书》的神奇之处。且不论《日书》的预测是否真有那么准确,但它在秦人的生活中所占据的独特地位,对秦人的生活影响深远。大到婚丧嫁娶,小到衣食住行,《日书》为秦人指明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秦人生活的精神寄托和信仰。

民国二十五年宪书老历书老皇历_图

衣食住行全赖《日书》

《日书》到底详尽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说衣着,书上详细地记载着,丁丑日做新衣会极显媚妍,丁亥日会积聚福气,而在癸酉日制衣的话,以后的衣服就会越来越多……饮食方面也有不少宜食与忌食的条列。

而在住所上则更显严格与繁杂,对于大兴土木与住房建造的风水问题即便是在今天也依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日书》上说一年中的五月、六月、十一月、十二月这几个月份不宜兴土木。关于房门的朝向竟然有二十二种之分,总体言之,朝南的房门是比较吉利的,朝北的房门则是大凶之兆,轻则日后会受肉刑,重则家破人亡。

出行的忌讳也不少,例如正月、五月、九月出门向东走会有殒命之灾,而向东南走会与家人失散,往南走同样不祥,至于是何种不祥,《日书》没有明示,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再说说婚嫁。书上说戊申日与己酉日是牵牛宿迎娶织女宿的日子,按说这应该是好日子啊,牛郎与织女嘛,传颂千古的爱情故事,可是您别忘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其实是个悲剧。于是《日书》上就说了男方在这一天迎娶女方,婚后会多次抛弃妻子,所以这两个日子并不适合婚嫁。

除此之外,书上还提到了星宿的划分法,类似如今的星座。将一年均分为二十八个时段分别对应二十八星宿,每一宿期间所娶的妻子都各具特色。比如,角宿娶妻,“妻妒”;心宿娶妻,“妻悍”;箕宿娶妻,“妻多舌”等等。

生子的日子也是很有讲究的。《日书》预言乙亥日出生的孩子心地善良,未来生活富足;丁丑日出生的孩子将来必定伶牙俐齿,但是会有眼疾;而庚寅日出生的女孩以后可以经商,男孩则会锦衣华食;丁未日出生的孩子会失去母亲,以后还免不了牢狱之灾……

所谓“言多必失”,《日书》对于当时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预测得如此详尽,不可能不出现预言不应的情况,并且从大部分没有任何根据的预言来看,这样名实不符的情况应该是不少的,那么秦人为何还要崇信《日书》呢?

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秦人尚朴的社会风气,其崇尚鬼神迷信的思想意识是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在自身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中与法家思想的长期统治下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视实效、结果与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意识,《日书》的宗旨与此十分相合,《日书》关心与秦人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之事,给人们点明方向、提供指导。而这种崇奉鬼神占卜的文化与重视功利实效的意识相结合便自然而然形成了《日书》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古代的婚嫁_图

以现代人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日书》所示似乎显得过于荒诞无稽,但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却又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其中很多方面的内容对我们如今的生活依然发挥着不小的影响力,选房看风水,婚嫁择吉日即是此例。而通过《日书》我们又能得以从另一方面一窥秦人社会文化风貌之一斑。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的小女儿疑似是胡亥所杀?他们有什么仇恨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文化遗址

    嬴阴嫚(嬴阴曼为误写),秦始皇嬴政之女,又称为嬴阳滋。生卒年、生母不详。据史料记载约卒于秦二世元年春,嬴阴嫚生前花团锦簇、享尽荣华,但却被胡亥(秦二世)以肢解诛杀。后考古发现上焦村墓葬中一座墓的墓主人叫“阳滋”(又作阴嫚),据考很可能是秦始皇被杀的女儿。秦始皇见于史书有名可考的子女只有长子扶苏,少子

  • 灭亡大秦帝国人,秦始皇的第二个傻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李斯,赵高,胡亥,

    秦朝二世而亡大家都知道,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始皇帝死后,皇室没有太大的力量去维护基业。而之所以皇室孱弱,都是因为秦二世胡亥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胡亥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能当上皇帝,是通过害死皇兄"扶苏"而达到目的,他只是始皇帝第18子,品行又不出众,如果不是别有用心的李斯赵高相助,原本皇位和他没多少关

  • 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文帝

    皇帝历史上出了很多伟大的皇帝,如果给他们排名,排在前面的一定是秦始皇、成吉思汗、唐太宗、汉武帝、宋太祖等,以上这些皇帝尽管官方看起来很厉害,但是,都不如我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厉害,他就是隋文帝——杨坚。隋文帝隋文帝,是汉太尉杨震第14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是北魏重臣,其父杨忠是北周开国名将,杨坚建立隋朝

  • 秦始皇临阵换将却换出了千古功名:秦始皇灭楚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秦灭六国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又把各路将领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议如何进攻楚国的事。秦王政先问青年将领李信需要多少人马。李信好象满有把握似地说:“有二十万人就行。”秦王政又问老将王翦。王翦看了看秦王政,又看了看李信,非常冷静地说:“攻打楚国,二十万人太少,非六十万人不可!”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东方六国中力

  • 千古一帝秦始皇,该怎么正确评价他的功与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千古一帝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大臣们议称号。众臣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贱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而在其后加一“帝”字,从此成为中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

  • 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呢?原来是这个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秦始皇

    去过西安兵马俑的都知道,秦始皇的兵马俑有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大量的士兵头上戴着一种小圆帽,考古人员证实,这是一种麻布做的头巾。军官模样的戴着牛皮做的板状帽子。更多的士兵则把长发盘在头上,挽成一个个发髻。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秦军一律不戴头盔。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当年的七国之乱,

  • 秦始皇为什么派徐福出海?真是为了长生不老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远航,去蓬莱仙岛为他寻求长生不老丹。但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徐福一去不回,杳无信息,令他至死也未能探知这世上是否有不老药的真相。其实徐福出海日本并不是寻找长生药,而是隐藏着秦始皇巨大的野心。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秦始皇首次东巡至琅玡山时,徐福便前去拜见,他告诉秦始皇在海外

  • 秦始皇留下一条计策,可惜扶苏没看破,否则项羽刘邦无出头之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

    对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由于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有人说是因为赵高的篡权误国,还有人说是怪秦二世胡亥太过无能。然而,从公子扶苏仁慈的性格就可以看出,秦始皇压根就没有那么残暴,否则绝对培养不出礼贤下士的扶苏。其实,秦始皇早就留下一个计策,如果扶苏能够识破,秦朝不会那么快灭亡,项羽和刘

  •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可是在史书中为什么没有他后宫的记载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王嬴政继位之后,在数十年里奋六世之余烈,最终扫平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自此百代犹行秦政法,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基本格局。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为何史书中没有关于他后宫的记载?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当时有人故意要抹掉那段历史,要么是大量的史料被焚毁,形成了这段时间

  • 王翦功成名就之后为什么能不被秦始皇怀疑?子孙三人都是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翦

    历史上许多名将为皇帝打江山,当江山稳定之后皇帝就会反杀,所以“飞鸟尽,良弓藏”就是这个道理,韩信、蓝玉等皆是如此。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有一位超级名将,为皇帝打得天下之后,仍得了善终,此人就是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一生战绩辉煌,先后攻破赵国、燕国、楚国,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天下打下基础,不过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