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噶尔家族的掌权史!禄东赞和儿子们在吐蕃是怎么样的存在?

噶尔家族的掌权史!禄东赞和儿子们在吐蕃是怎么样的存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26 更新时间:2024/1/4 21:51:1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噶尔家族的掌权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吐蕃王朝二百余年的历史上,如果噶尔家族自称权臣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作为出过5任大相的世家豪门,噶尔一门的弄权岁月,由禄东赞(噶尔·东赞宇松)而起。

禄东赞去世后,其二子赞悉若(噶尔·赞聂多布)、论钦陵(噶尔·钦陵赞卓)相继担任大相,掌控朝政长达五十年(649~698年)。

以至于,有学者干脆将噶尔家族掌权的历史时期,称之为“噶尔政权时期”或“噶尔专国时期”。

一、文治武功集于一身的禄东赞

禄东赞作为松赞干布最重要的大臣,在吐蕃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外交等方面,都做出重要的贡献。

甚至,在出使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也发现他的才能,一度想以公主许婚的方式留下他。

《论公神道碑》记载:“时戎王遣相东赞来迎,不忒其仪,不愆[qiān]于素,召见顾问,进退合旨。诏以琅琊公主外孙女妻之。东赞自陈以本国有妻,又以赞普未谒公主,陪臣不敢先受殊宠。太宗嘉之,又奇其对,抚以厚恩,遂有归化之心。”

不过,即便此时禄东赞风头甚劲,但松赞干布尚在,他也不过只是帐下之臣。

如果不是松赞干布英年早逝,禄东赞也迎不来权臣岁月。

公元649年,松赞干布逝世,其子贡日贡赞先于父亲亡故,其孙芒松芒赞于继位。

当时,芒松芒赞尚在襁褓之中,自然不能处理国事,整个国家的大权便落入禄东赞之手。

《旧唐书·吐蕃传》载:“弄赞子早死,其孙继立,复号赞普,时年幼,国事皆委禄东赞”。

禄东赞也确实没辜负,松赞干布的托付。

他先是顺利帮助吐蕃王室,完成了赞普权位的交接。

要知道,每到赞普交替之时,吐蕃国内几乎都要乱上一阵子,但松赞干布身后的王位交接,却出奇的顺利。

这说明,禄东赞对国内的各大势力,都拥有极高的控制能力。

而后,在其担任大相的18年里,他对吐蕃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完美继承了松赞干布的帝国战略,甚至有所延展。

禄东赞任内政治建树太多,无法一一详谈,此处只简单罗列一些史料证据。

在内政方面:

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唐永徽四年,653),大论东赞于“枯”定牛腿税”。(吐蕃王朝牧业税征收的开始)

(永徽五年,654),大论东赞于蒙布赛拉宗集会,区分“桂”(军户)、“庸”(民户),为大料集而始作户口清查。”(吐蕃王朝第一次人口和经济普查)

(永徽六年,655),大论东赞于“高尔地”写定法律条文。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大论东赞于“仄木”之玛尔地方征收牛腿税。(玛尔地方在今日喀则与阿里之间的西部边境,阿里地区第一次征收牧业税)

在军事方面:

禄东赞延续了松赞干布,“先取吐谷浑”的大战略。

他通过一系列精巧的外交手段,成功的蒙蔽了唐朝,导致唐高宗李治错误的将战略资源,投入遥远的辽东高句丽战场。

而禄东赞则趁唐朝,东西不能兼顾之机,将吐蕃王朝的第一块帝国拼板,收入囊中。

为达到并吞吐谷浑的国家战略,(唐永徽三年,652)禄东赞首先征服了,邻近的“洛沃”(今阿里地区)和“藏尔夏”(今后藏地区)两个地方。

656年(唐高宗显庆元年)十二月,“禄东赞挥兵一十二万击白兰羌,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册府元龟·外臣部·交侵》

白兰羌位居今青海南部及四川西部一带,为吐谷浑西南的屏障。

禄东赞对白兰羌征伐,显然是为进攻吐谷浑扫清障碍。

随后两年,禄东赞“屯军境上以侵掠之”,正是为吐谷浑之征做战前准备。

从659年(显庆四年)开始,禄东赞对吐谷浑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攻伐。

一开始,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的军队,顶住了吐蕃的进攻,双方互有胜败。

直到龙朔三年(663),吐谷浑大臣素和贵投向了吐蕃,“尽道吐谷浑虚实”,诺曷钵才兵败如山倒,逃入唐境。

而在此期间,为了迷惑唐朝,禄东赞分别于永徽五年(659)、显庆二年(657)、显庆三年(658),连续遣使入贡,并为吐蕃赞普求亲。(《资治通鉴》卷二零零)

龙朔三年(663),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残部逃奔凉州后,禄东赞一直留住在吐谷浑故地,招抚吐谷浑旧部,处理善后事宜。

至此,青藏高原大部处于吐蕃的统治下,再没有政权可与其抗衡。

就在禄东赞纵横捭阖期间,吐蕃王室也不是没想跟他比划一下。

662(龙朔二年),藏文史料《赞普传记》记载这样一个变故:

“域宋(禄东赞)年髦,由楼美岱类赞继任。不久,彼以心怀逆二见杀。其后,东赞重新出任(大相)”。

这段只有三句话的记述,写了一段血淋淋的权利轮回。

662年,禄东赞突然以年老为由离职,继任大相是楼美岱类赞。

新任大相还没坐稳位置,就因谋逆被杀。禄东赞复起,重新担任大相,又干了6年,直到颈部患病而死。

要知道,662年正是吐谷浑之战的僵持期,禄东赞不但忙于督战,还曾奔赴象雄(阿里地区)征集军资物品,以解战争之需。

哪里有半点“年髦”的迹象?

此事极有可能是,吐蕃王室趁其长期不在拉萨,而发动的异位手段。可惜王室青睐的接班人选,根本无法撼动噶尔家族的根基。

等禄东赞缓过手来,新任大相便成了政治牺牲品,被人一刀两断。

以禄东赞的权势,都没想过谋朝篡位,别人想篡位就是个冷笑话。

藏文史料《大事记年》记载:(666年),“大论东赞自吐谷浑境还,于悉立山谷颈部患痈疽”。

同样保存于敦煌的,另一本藏文史料《大事记年》里记载:兔年(高宗乾封二年,667),大论东赞薨于“日布”。

同年五月,唐将苏定方逝于陇右军中,网文所写“禄东赞与苏定方作战时死于军中”,乃是谣传。

二、能文能武的双子星

禄东赞去世时,吐蕃赞普芒松芒赞至少已满18岁,要是按照其祖父的标准,亲政都5年多了。

可现在吐蕃王朝的大小政事,根本没有他发言的余地。

禄东赞倒是死了,可他的五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尤其是长子赞悉若(噶尔·赞聂多布)和次子论钦陵(噶尔·钦陵赞卓)一文一武,早早都在老爸的锻炼下成了人杰。

《旧唐书·吐蕃传》:“禄东赞有子五人,赞悉若、钦陵、赞婆、悉多干、勃论。及东赞死,钦陵兄弟复专其国。”

尤其是次子论钦陵,确为吐蕃不世出的将才,纵横沙场三十年,未尝一败。

作为曾入学国子监的蕃夷留学生,论钦陵不但精通汉语,还对通过“质子宿卫”的制度,了解唐军的运作方式。

因此他的出道之战,便在670年(咸亨元年)四月,出其不意的率军穿越昆仑山入南疆,陷西域白州等十八州(羁縻州)。而后又联合于阗周边的突厥部落,攻陷了龟兹拔换城(故址在今新疆阿克苏)。

西域遽起的败局,逼得唐朝黯然罢黜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焉耆(今新疆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四镇,撤安西都护府回天山北麓的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交河城)。

而后在唐朝大举反击时,论钦陵又在青海草原,充分发动吐蕃骑兵的机动能力。

先以二十万军,围歼唐将郭待封部(“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再倾全国之力,以四十万大军围攻唐军主力,“仁贵退军大非川,吐蕃益兵四十万来战,王师大败。仁贵与吐蕃将论钦陵约和,乃得还。”(《旧唐书·薜仁贵传》)

大非川之战是唐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的首次惨败。

吐蕃不但以此战,彻底打碎了唐朝恢复吐谷浑故地的信心,还凭此一击,在周边诸羌中奠定了与大唐分庭抗礼的霸主身份。

同时在占据青海牧场后,吐蕃控制了东通陇右、北控河西、西向天山的十字路口,为之后的百年战争赢得了先机。

反观唐朝则因失去吐谷浑,导致连接关中与西域的河西走廊,丧失了战略缓冲区,将“天下之富莫过河陇”的膏贻之地,暴露在吐蕃军队的刀锋之下。

详见拙作《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分析“大非川之战”的必败结局》。

随后,唐朝又趁吐蕃赞普更迭,国内爆发叛乱之机,命李敬玄率十八万唐军再入青海。

可早有防备的论钦陵,于仪凤三年(678)九月,再次以机动性的优势痛击了唐军。

若不是黑齿常之率五百死士,趁夜色拼死劫营,唐军几近覆没。

详见拙作《救唐军十万,擎河西半壁,终含冤自缢——大唐名将黑齿常之》

论钦陵能在战场上打得如鱼得水,跟哥哥在国内的鼎力相助分不开。赞悉若虽没有论钦陵惊人的军事天赋,但也是能带兵之人。

高宗仪凤元年(676),他曾亲自领兵攻占“克若木”地方(今新疆哈密地区)。

藏文《大事记年》记载:“论赞聂(赞悉若)领兵赴突厥,躬自收克若木。”

深谙前线所需的赞悉若,对弟弟自然是倾力相助。

673年(唐高宗咸亨四年)、675年(上元二年)赞悉若连续主持议盟和大料集,为论钦陵筹集兵员物资。

而676年,攻占“克若木”的军事行动,则是在两个弟弟(钦陵、赞婆)各领一军威压河西、陇右时,入西域以分唐军的相互呼应。

随后,在680年(唐高宗永隆元年)至684的五年中,每年都有赞悉若奔走各地召集会盟的记载。

标签: 唐朝吐蕃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何对魏豹耐心劝降 对司马卬却死打硬拼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魏豹,司马卬,汉朝

    汉王刘邦自韩地撤军回到关内以后,一边进行战后修整,一边安定关内,使老百姓休养生息,三秦大地,倒也颇有一些新朝气象。汉王二年(前205)三月,天气逐渐转暖,汉军经过修整后,兵强马壮,加上关中目前稳定,项羽又正在北伐齐国征途,看似一切都有利于汉军东征。于是,刘邦重整军队,亲自领军出发,沿临晋关东进,先抵

  • 司马卬:项羽封的十八诸侯王之一,背叛项羽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卬,秦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战国时期,司马家族以剑术闻名各国,其家族中出了不少的剑道大家。司马卬年轻时候,就是凭借精湛的剑术,成为赵国的将军。然而,还没有等到他建功立业,秦朝就灭掉了赵国。司马卬身为军中大将,只能隐姓埋名,安守本分,躲过

  • 宋太宗赵匡义怎么死的?宋太宗赵匡义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赵匡义,宋朝皇帝,

    宋太宗赵匡义怎么死的?宋太宗赵匡义墓在哪至道三年(997年)农历三月,赵光义驾崩,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群臣上尊谥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同年农历十月,葬在永熙陵。赵匡义,又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窘。他曾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太祖为帝,并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县东)防御使。后加

  • 宋太宗赵光义皇后是谁?赵光义几个皇后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皇后,宋朝皇后

    宋太宗赵光义皇后是谁?赵光义几个皇后分别是谁宋太宗赵光义(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

  • 宋太宗赵光义有几个儿子结局都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皇帝,赵光义儿子

    宋太宗赵光义有几个儿子结局都是什么?宋太宗赵光义9个儿子:长子赵元佐,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

  • 宋少帝刘义符之死竟是他不务正业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少帝刘义符

    宋少帝刘义符是一个昏君。宋少帝刘义符出生的时候,宋武帝刘裕已经四十多岁了,而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因此刘裕溺爱刘义符。刘义符小时候很聪明,懂得音律。并且刘义符的力气很大,对弓马刀剑很娴熟。刘裕将刘义符当成接班人一样培育。刘裕去世的时候,将皇位传给了刘义符。在刘义符守丧期间,刘义符就花天酒地,留恋于妓院

  • 项羽为何要坑杀二十万秦军?项羽又为何杀了宋义?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中项羽以五万的兵力对抗章邯四十五万的兵力,最后还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使得历史上对这场战役报以极大的赞誉。这场巨鹿之战扭转了秦军一直打胜仗的战局,将秦朝的主力消耗殆尽,使得秦王朝名存实亡。而项羽也因为这一场战役

  • 奇葩!宋太宗赵光义贪恋美色戏谑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光义

    说起李煜,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他在诗词上面的造诣了。而作为一位皇帝,他还有两位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大周后和小周后。在周后去世之后,李煜又勾搭上了自己的妻妹小周后,对他十分宠爱。不过李煜作为皇帝却没有什么治国之才,南唐很快就被宋太祖给消灭了,李煜和小周后也一统被俘。而在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早就贪恋小周

  • 宋太宗赵光义当着宋太祖的面调戏美艳皇嫂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光义

    宋人笔记《尽余录》中,记载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占有,而赵光义也非常喜欢,有一个晚上,赵匡胤睡着了,赵光义多次呼唤没答应,于是赵光义去挑逗花蕊夫人。赵匡胤醒了,拿起墙上的玉斧就砍过去。宫内一时吵闹不休,皇后、太子都到了,但这个时候太祖已经是气息奄奄,赵光义匆忙逃回府中。第二个晚上,太祖皇帝赵

  • 宋太宗赵光义长子:赵元佐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元佐,明朝

    赵元佐(965年-1027年),字惟吉,初名赵德崇,宋太宗赵光义长子,宋真宗赵恒同母兄,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元佐禀性聪明机警,历封卫王、楚王,后被废为庶人,宋真宗时复封其爵位。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去世,其子宋仁宗即位,封赵元佐为江陵牧,增加赵元佐的食邑。天圣五年(1027年),赵元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