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如何能被称为“兵仙”?“绝代双雄”之一的龙且是怎么死在他手下的?

韩信如何能被称为“兵仙”?“绝代双雄”之一的龙且是怎么死在他手下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39 更新时间:2024/1/27 22:05:36

韩信如何能被称为“兵仙”?“绝代双雄”之一的龙且是怎么死在他手下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话说进入楚汉争霸的后期,考虑到正面交锋效果不明显,主线战场线长面广,项羽决定转变思路,从支线战场找突破口。

楚汉相争支线第四场战役,也是最后一场的潍上战役因此拉开了序幕。

而韩信为了立功,听从部下蒯彻的建议,硬是不听从郦食其和平解决齐地问题的建议。齐王田广把“妖言惑众”的郦食其扔进了油锅,然后把橄榄枝抛向了项羽。

项羽自然接受了齐王田广的好意,双方重归于好,很快进入了蜜月期。因此,面对韩信对齐地的步步紧逼,步步蚕食,项羽尽管“终日奔波,憔悴不堪”,但却没有坐视不管,马上决定抗汉援齐。

考虑到韩信是位杰出的军事家,自从关中出兵以来,鲜有败绩,这一次项羽派出了自己最为得力的干将龙且做主帅,外加虎将周蓝、项冠为副帅,并且给了他们二十多万楚军。单从这一点来看,也足以证明项羽对这场战役的重视。

龙且在项羽手下和钟离眛并称为“绝代双雄”,可谓战功累累。

项梁时代,项梁率革命军支援齐国,和秦军主力决战于东阿,龙且就是急先锋。他一骑绝尘,势不可当,如入无人之境,威武之气震慑住了敌军,为革命军大胜利立下了头功。这一战,龙且名声大震。

在项羽时代,英布背叛项羽投奔刘邦,龙且挂帅出征,在淮南打得不可一世的英布满地找牙,最终狼狈地逃回了刘邦的大本营。这一战,龙且声名远播。

而这一次龙且一到齐地,就得到了齐王的热情接待。他们两军一联手,顿时琴瑟相合,人声鼎沸,士气高昂。

韩信本来顺风顺水,正要把齐地踏平在自己的脚下,突然听说楚军最为得力的猛将龙且来了,心里顿时像被泼了一盆凉水。凭他在赵地临时征集的那点兵,怎么能和龙且的二十多万大军相比呢?韩信不禁有点畏惧了。就算他本领再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行军打仗,如果手中没有兵马,你就算有千万妙计也白搭。

在这一仗开打前,韩信还做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马上向刘邦请求派兵支援。面对韩信的求援,刘邦犯难了。眼下他正被项羽压得喘不过气来,要是派兵去支援,那么自己这边的兵力就会严重不足。

正在这时,张良出场了:“大王,我军现在有这条深涧做屏障,楚军一时半会儿还攻不过来。大王可以放心派兵去支援。”

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派曹参、灌婴两员大将带领数万人马秘密出发了。

韩信在得到了两员猛将的支援后,信心大增。汉军与楚军也随即在潍水边正式对垒。

交锋之前,龙且手下有个门客献出了一条妙计,可助楚军以逸待劳,大挫汉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门客向龙且进言道,“汉军人数虽少,但挟平魏灭赵之威风远道而来,同心同德,目标一致,就像拧成的一股绳,锋锐难挡。而我们楚军和齐军虽然人多,而且是本土作战,但离心离德,各怀心事,就像貌合神离的夫妻,毫无斗志。因此,我们虽然占据天时和地利,却失去了人和这个重要条件,一旦打起仗来,吃亏的肯定是我们。”

龙且点点头,皱眉问道:“那该如何是好呢?”

“避其锋芒,击其隋归。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一来,我们要让汉军找到不拼命的目标,二来要走群众路线,联合发动齐地的广大百姓,共同保卫家园。这样一来,韩信在齐地非但没有立足之地,还没有供粮之道,不出几个月,汉军便是瓮中之鳖了。”门客回答。

都说高手在民间,此话果然不假。这样的高论如果龙且采纳了,纵使韩信有三头六臂,齐地也注定是他人生的滑铁卢了。而如果是这样,龙且或许可以凭借一人之力,扭转整个楚汉之争的格局。

然而,事实上,龙且想都没有想就直接拒绝了这个建议,原因是龙且对和韩信这场大战充满了信心。

龙且在拒绝部下的妙计后,马上磨刀霍霍,厉兵秣马,等着与韩信面对面地决一死战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时,潍水对岸的汉军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对韩信的突然消失,龙且迷惑了:是渡过河“乘胜”追击汉军,还是继续留在老窝观察敌情呢?

不过,龙且的犹豫一闪而过。他本来就没把这个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放在眼里,现在看到他突然撤军,第一反应就是认为韩信因为害怕逃命了,所以,他很快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追击。

龙且立功心切,但他的部将却很清醒。副将周蓝尽职尽责地劝说道:“韩信素来诡计多端,他突然退兵肯定有诈。如今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坚守不出。”

然而,龙且当时充分体现了作为项羽最为得力大将的“项氏风格”——刚愎自用,他不顾众将的劝说,马上率兵渡河去追韩信。

追到潍水中央的龙且居然没发现河水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特别浅,居然骑着马就可以蹚过河去。他手下部将周蓝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还没来得及说,龙且就已经一马当先地渡过了潍水——他要生擒韩信立战功。

周蓝没办法只得追随龙且而去,然而,他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楚军的大部队正走到河中央时,突然听见“哗啦”一声,洪水像猛兽一样猛扑过来,顿时泛滥成灾。这下楚军就是想逃也来不及了,数万人马顿时被河水冲走。

这真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啊,它不但冲走了众多楚军,还把楚军一刀两断地隔离在潍河两岸。岸东的大量楚军,这时候已被突如其来的洪水阻住了去路,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河西的主将龙且和周蓝。

此时,岸西只站着龙且和周蓝等孤零零最先渡过河来的一两千士兵。他们望着身后泛滥成灾的洪水,已是弱不禁风,瑟瑟发抖。

龙且再笨也知道这没来由的河水肯定不是自然灾害了。这的确是韩信事先安排的,他连夜叫士兵用空粮袋装好沙子,堵住了河上游的水。韩信渡河去,只是为了引来龙且这条大鱼而已。等他一过河,上游就开始放水。

洪水泛滥成灾,是天灾,更是人祸。我们不得不佩服韩信,他果然是“打水仗”的高手:打章邯是靠白水河水淹城而胜,打陈余是靠背水一战而胜,此时打龙且又是靠半渡击之而胜。

最后,龙且被斩杀,周蓝被生擒。随后,韩信率大军直捣城阳,将齐王田广、齐相田光生擒在手。而刘邦派来的两位援军将领曹参和灌婴也不负众望,曹参挺进胶东,击溃齐国大将田既;灌婴进军嬴下,斩杀齐国名将田横

标签: 汉朝韩信龙且

更多文章

  • 龙且是项羽手下名将!为何第一次交手便死在韩信手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汉朝,龙且

    龙且是项羽手下名将!为何第一次交手便死在韩信手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项羽本身也算得上是一个盖世英雄,他的作战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他手下原本也有不少名将,龙且算得上是他最重要的将领了。但是,龙且恐怕到死都觉得自己死的很窝囊,因为他是死在一个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人手上的,这个人就是

  •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第一悍将,他为什么会输给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龙且,秦朝

    龙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话说进入楚汉争霸的后期,考虑到正面交锋效果不明显,主线战场线长面广,项羽决定转变思路,从支线战场找突破口。楚汉相争支线第四场战役,也是最后一场的潍上战役因此拉开了序幕。而韩信为了立功,听从部下蒯彻的建议,硬是不听从郦食其和平解决齐

  • 悍将龙且被杀之后,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也觉得自己快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秦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悍将龙且被韩信杀死后,楚霸王项羽为何预感到自己也快灭亡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龙且是秦末楚汉争霸时西楚国的大将,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屡建功勋 。龙且和楚霸王项羽是自幼相交的发小,两人关系密切,堪称挚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涉(胜)

  • 龙且对于项羽而言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他的败亡导致了项羽的兵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龙且,西楚

    龙且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当我们都推崇项羽个人勇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陪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将领们。今天要聊的这个人,个人勇武堪比项羽,是西楚军中仅次于项羽的第一猛将,但最终兵败被杀,直接导致了项羽在垓下的败亡。他就是项羽帐下西楚五大将之首的龙且。为何他的败亡

  • 西汉初年功臣吕马童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汉初年功臣吕马童

    吕马童生年不详,出生不详,李开元把他归为秦人。据悉,吕马童仗剑和项梁、项羽起义,在某次起义战役中,吕马童斩获首级有十二个之多,项羽对他很是看重,便让他做了自己的马夫,世人都觉得吕马童是荣幸的。吕马童对此非常感谢项羽,认为自己能有今天都是项羽给的。所以吕马童对项羽的坐骑乌骓马就像是自己的母亲一样。在项

  • 吕马童因分得项羽尸体被封侯,最后自责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马童,汉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吕马童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据史书记载,当项羽带着仅剩的部下和汉军厮杀时,他看到了汉军中有一个自己的老相识吕马童,项羽对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这时,吕马童也认出了项羽,项羽又说:“听说刘邦要用黄金千两买我的人头,我们是老相识,我就把这份人情送给你

  • 吕马童本是项羽的手下,为何后来会投到刘邦麾下还抢到了项羽的尸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吕马童,西汉

    吕马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吕马童,听这个名字,比弼马温好懂多了,天生就是个养马的料。他还是个官迷,小时候就常说:"这辈子不锦衣玉食,就白活了"。喂马得宠当年,项羽起义时,他为了梦想参加了起义队伍,在一次战斗中,吕马童一个人砍了敌人12颗脑袋,项羽非常惊讶,又

  • 孟姜女的故事被误传了两千年!真相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姜女,真相,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是最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之一,但是,即是这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前史传说,却有着很多的误传。一、哭倒长城的误传孟姜女的故事能够追溯到《左传》,齐国有位叫杞粱的将领在战役中阵亡,齐庄公没有参与追悼会,而是派钦差去吊唁,但是这引起了杞梁妻的不满,她认为自个的老公有功于国,齐庄公不参与吊唁是对勇士的

  • 揭秘历史:“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战国,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讲的是始皇时期,有一个叫范杞梁的人,结婚刚三天就被征发到北方去修长城,他的妻子孟姜女因对他思念不已,遂跋山涉水,前往修长城的地方寻找他,然而当她历尽艰辛终于来到长城时,却得知范杞梁早已去世,悲痛之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感天动地,以至于长城为之

  • 范喜良是何许人也?范喜良与孟姜女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范喜良,孟姜女,秦朝

    这个流传于民间千百年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秦朝,它还被编成民间小调,曲名为《孟姜女哭长城》。相传在秦朝,有两户邻居,分别为孟家和姜家,他们两家均无子嗣,日子过的异常平静。一日孟家在院内种下一棵葫芦籽,悉心浇灌,藤蔓顺着墙生长到了姜家院内。姜家老汉见它已成熟,拿刀劈开葫芦,发现里面有一白白净净的女娃,于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