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初三杰人物介绍

汉初三杰人物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13 更新时间:2023/12/20 17:02:42

“汉初三杰”指西汉建立时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开国功臣,另外还有汉初三大名将之说。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刘邦遂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汉初三杰之: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吴起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已失传)。

韩信的墓地有三座。一是,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高壁岭山的“山西韩信墓”;二是,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陕西韩信墓”;三是,淮阴的“江苏韩信墓”。

汉初三杰之: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9年),字子房,汉族,祖籍古韩国。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颍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

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汉初三杰之:萧何

萧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汉族,西汉初期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出生于秦泗水郡丰邑县(今江苏丰县)东护城河西岸,现萧何宅遗址尚存。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萧何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萧何慧眼识才,力荐韩信,韩信率汉军渡陈仓,战荥阳,破魏平赵,收燕伐齐,连战连胜,在垓下设十面埋伏,一举将项羽全军歼灭,为刘邦平定了天下。

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萧何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邦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刘邦出生在国时期魏国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家里一共五个孩子,刘邦为老三,故原名为季,人称刘季。公元前221年庚辰岁,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刘邦就靠老爹的棺材本当了秦国泗水郡的泗水亭长。关于刘邦还有一个传说“刘邦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

  • 刘邦手下大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刘邦手下大将分三类:运筹帷幄型、后勤保障、前线指挥型,所以刘邦自己说:治国不如萧何、出谋策划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但由于刘邦能够有效使用这三个大将,所以能得天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邦手下的大将都有哪些人吧!张良:汉初三杰之一。最终被吕后胁迫,留了下来。病死在长安。谥号留侯。樊哙:刘邦同乡好友

  • 刘邦当上泗水亭长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根据《史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刘邦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汉高祖的。但是在刘邦发迹前,他究竟是怎么成为泗水亭长的,我们却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有限的线索来推测得知刘邦成为泗水亭长的过程。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刘邦只比秦始皇赵政小3岁。赵政小的时候还在邯郸当过质子,命运多舛。而秦统一七国前的刘邦究竟什么

  • 刘邦后悔杀韩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韩信

    刘邦后悔杀韩信!这个因素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刘邦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40天的时候,刘邦这个时候一定很后悔杀了韩信这个将才,才导致无人可用。所谓的功高震主,只不过是奴才为主子粉饰的说辞。首先杀韩信的是吕后,默许的是刘邦。如果韩信不死,吕后永远不可能掌权——刘邦比吕后大了将近30岁。我们先捋一捋事情的发

  • 刘邦被称汉高祖而不是汉太祖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本来是“太祖”,应该被叫做“汉太祖”。但是,后世在称呼刘邦的时候,往往称之为“高祖”或者“汉高祖”,这是为什么呢?一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死后奉祀时的名号,用“祖”或“宗”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太宗”,明太祖朱元璋的“太祖”,就是比较常见的“庙号”。一般

  • 刘邦迁都长安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

    刘邦登基称帝,建立汉朝,定都洛阳。后来,刘邦在齐国人娄敬的建议下,迁都长安。那么刘邦在洛阳呆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迁都长安呢?迁都长安有什么好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娄敬,又称为刘敬,齐国人。汉五年,天下初定,刘邦定都洛阳。娄敬穿着羊皮衣,见齐人虞将军说:“臣希望拜见陛下,有事进言。”虞将军见娄敬穿

  • 刘邦能称帝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刘邦是历史上的传奇皇帝,也是历史上少有从最基层一步步成长然后开国称帝。当时秦朝统治残暴,民不聊生,有很多人加入到了反抗暴秦的活动中,刘邦也是在这时迈出的第一步,可是当时的刘邦根本就是不入流,手下聚集的也都是乌合之众,而另一边的项羽却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势力在不断的壮大,但是谁又能想到几年后现在弱小

  • 刘邦崛起布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那么大家知道刘邦是怎么崛起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或秦庄襄王三年(前

  • 刘邦杀死开国功臣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西汉开国一百五十三位功臣,严格来说刘邦只杀了四个开国功臣,吕后所杀了两人,基本上都是异姓王,至于陪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一个没动!我们今天就来具体介绍刘邦为什么杀死这四位开国功臣,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定都长安后,根据各位功臣在反秦灭项中的功劳大小,封了145个有食邑的列侯,剖符、立誓:使河如带,泰山若厉

  • 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

    楚汉之争落下帷幕时,站着的项羽输给了跪着的刘邦。这个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项羽本人,否则项羽也不会在鸿门宴中轻易放走刘邦。论能力,论武力值、论英雄气概、论兵多将广,刘邦都不是项羽的对手,那么,地痞刘邦为什么能打败战神项羽?他的成功法门到底是什么?刘邦为什么能取代项羽夺取天下?对于这个问题,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