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迁为什么没有详细记载霍去病的死因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详细记载霍去病的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80 更新时间:2023/12/12 14:41:32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抗匈将领,也是一位少年天才,他一生数次指挥大军与匈奴会战,每一仗均是深入险境,孤军奋战,每一仗均是以寡敌众,大胜而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将才,却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然划上了生命的句号。千百年来使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代战神霍去病的死亡之迷。与霍去病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死后的葬礼描述的十分详细,从送葬队伍的出身来历到他们的衣着打扮,再到墓的形状,甚至连谥号的意义都做了解释,但却没有一个字提及为什么这个威名赫赫的无敌战将会在风华正茂之时早卒。

如果有人认为霍去病去世时匈奴已经无力再战,霍去病的死对历史进程根本没有影响,所以史官对他的死可记可不记。这个说法真是大错特错。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漠北大战后,双方均受损伤,匈奴遗使和亲,汉朝派任敞出使,与匈奴谈条件。然而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于是武帝决心发动又一次的对匈战争。“汉方复收士马”,积极的备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身为主将的霍去病突然去世,这次很可能彻底摧毁匈奴势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战夭折了。

霍去病的突然离世,对汉匈双方来说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关于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会对外公布一个死因,否则怎么向即将出征的将士们交待。然而司马迁居然将此遗漏掉了,他不厌其烦的详述霍去病的葬礼,却单单漏掉了最关键的主因,简直是不分轻重之至。纵观司马迁论述汉匈战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他从底层收集了很多消息,但是这些消息大多只是肤浅的,琐碎的。真正对战争起作用的决策谋略和大政方针司马迁没有记下来,给人感觉是不分轻重,偏激狭隘。

然而这并不是司马迁选择的结果,相反,这是他没有选择的结果,他根本没有获知这些重要消息的途径,所以只能从最底层最表面的现场入手去记录历史。

说到底,司马迁在当时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万能的,他只是站在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来叙述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只能记轻,无法写重,因为很多重要的事,隐讳的事根本不是他这个小人物所能得知的。两千多年过去了,后人似乎就更无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谜!然而后世却又忍不住对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种种猜测,最有分量的便是病死之说。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么病,没有记载。段话出自霍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有案可查,褚少孙也没必要说谎,所以基本上可信的。这也就是说,官方说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员纵横沙场的武将,能骑善射,在战场上经常是一马当先,身体素质过硬,不可能体弱多病;23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身体还处于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积劳成疾;若是有瘟疫,为何没有大面积蔓延?为何随同他一起征战漠北的将领没有染上?为何潜伏期会长达两年?

病死之说很难令人信服,何况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马迁为什么不记?他为什么记了那么多细节却漏掉这个主因?一个合理的解释是,病死之说只是一个托词,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相信,司马迁也不例外。他本着对史实负责任的态度,不将虚假的死因写在他的史书上。然而他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空缺。

标签:

更多文章

  • 霍去病为什么封狼居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与时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步兵转折踵军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五万骑兵,以将军李敢等为大校,出代郡、右北平郡,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大破匈奴军,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

  • 太平公主的真名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太平不是太平公主的名字也不是封号,而是她的道号,在史书中并未有她真名的记载,本来一般女子的名讳是不太在史书上留下的,不过这么有名的一个公主没有留名很是奇怪,那么太平公主的名字是什么呢?

  • 乾隆对雍正的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雍正死得很突然。雍正13年(公元1735年)的一天,白天雍正还在处理政务,半夜就去世了。作为一个善于装点形象的帝王,乾隆绝不会泄露心中的任何一丝兴奋。雍正的丧事进行得迅速而周到。大殓之际,他无数次挣扎跳跃,拦着不让人盖上棺材。在护送黄舆回宫的一路上,乾隆“哭不停声”。尽管乾隆在丧礼上很孝顺,他对雍正

  • 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唐朝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名的女皇帝,她的政治能力,却是很高的。在武则天做皇帝时,确实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实惠的利益,给当时的天下带来了安定,也同样使当时的朝廷走向强盛。她用武周代唐,晚年挑选继承人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传位给李家子孙,还是武家,最后还是决定传位给李家,不过她自己是女帝,而且宠爱太平公主,认为

  • 乾隆长寿的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乾隆活了89岁,这算是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了(不知还有哪位皇帝比乾隆长寿?)。要知道中国古代500多位皇帝平均寿命才39岁!为什么乾隆这么长寿呢?那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乾隆这边,下面我给大家仔细分析分析:乾隆家族基因强大乾隆爷爷康熙活了68岁,这算长寿了,而乾隆的父亲雍正活了58岁,短了点,这主

  • 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稍微熟悉点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乾隆在位时期,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和珅自己所贪的钱财,是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说到这里,问题也来了,乾隆既然知道和珅这么贪,为什么不在位期间杀了和珅呢?其实乾隆不杀和珅的原因有五点,只有最后一点才让乾隆最为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点:和珅的能力无

  • 乾隆不传位永璂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爱新觉罗·永璂是乾隆帝的第十二子,母亲为继后乌拉那拉氏。他的名字璂,在古汉语里是皮件里镶嵌的玉饰,而只有天子皮弁饰十二璂。所以永璂这个名字不仅应了序齿之数,还包含了乾隆帝对他寄予的厚望。从永璂这个名字可以看出,乾隆是打算把他立为太子的。但是最后为什么没能如愿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一、乾隆怕重蹈覆

  • 乾隆闭关锁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乾隆当皇帝期间,由于他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这让大清与世界脱轨,并逐渐落后于世界各国,这导致了大清的灭亡。从之后的一系列事件看,闭关锁国是一个非常昏庸的决策,那么,作为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乾隆皇帝为何要做出闭关锁国的决策?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还要追索到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

  • 太平公主为什么要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太平公主的“太平”二字,其实不是她的封号,而是她出家的道号。武则天还专门为她修建了一座太平观,供太平公主使用。但是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宠爱的小女儿,为什么要出家呢?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盛行,但是到了唐朝,道教开始兴盛了。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将自己的祖宗寻找到道教的创始人李聃那里了。中国人是祖先崇拜

  • 历史上貂蝉的真实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姓任,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貂蝉为吕布之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