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镛:中国人驾驶飞机的航空“祖宗”

秦国镛:中国人驾驶飞机的航空“祖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09 更新时间:2023/12/6 3:02:37

1911年4月6日,一架法制“哥隆”式双翼飞机在北京南苑起飞,绕场飞行3圈后平安落地。这是中国人在自己领空上的首次驾机飞行。驾机的飞行员叫秦国镛,他就是民国空军的创始者。由于他在中国航空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的历史纪录,故在北方航空界享有“老祖宗”的美誉。

一、首创中国人驾飞

1911年春,皇家狩猎场南海子草地上挤满人群。他们有的是从周边十里八乡赶来的,有的从城里专门来的,目的是要观看国人的飞行表演。这在当时是个新鲜事,此前从未有中国人在自己的领空驾机飞行。

由于秦国镛是第一个学成归国的飞行员,并携回一架50马力的“高德隆”单座教练机,朝野都为之瞩目。此前,虽曾有三位男女飞行员先后在京沪表演过,但都是洋人。如今中国有自己的飞行员了,人人都以一睹中国人的飞行为快。于是,北京《顺天时报》连日刊出秦国镛“试演重体航空器”的新闻。

北国的清明时节,乍暖还寒。人们为了看秦国镛演放“飞行机”,清早就蜂拥乘京苑轻便火车去南苑了。但能入围场的,仅是朝中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和洋人,普通老百姓只能在外面远远观看。

一阵轰隆巨响,吸引了人们。远望沙尘扬起处,一只神鹰展翅怒吼,冲上天空。顿时场内外欢呼声震天,人们都忘形地手舞足蹈起来。但霎时,神鹰绕转过来,低飞掠过人群头顶,又吓得一些人惊叫起来。等它高飞远走后,人们才渐渐恢复正常的欣赏姿态。

神鹰盘旋3圈后,突然间,吼声停止,双翼倾斜得厉害,人们又不由捏了把汗。说时迟,那时快,它一冲而下,安稳地落在场中心,人们才松了一口气。飞机慢慢滑近棚厂,从它的翅背间,跳出一穿皮衣、戴皮帽和防风眼镜的青年。他随着军乐的节奏,安详地走向观演台。

台上的文武官员和皇亲国戚,面对着他,呆若木鸡,只是用惊讶、赞佩的目光注视,而没有任何行动上的热烈表示。幸亏台上的洋人大声提醒,十来个小伙子一齐拥上,七手八脚地把他抬进来,顶在头上,绕棚厂一周,抬回来轻轻放下,逐一握手后离去。

自此,秦国镛名声大噪,朝野人士都称他为飞行能人。

二、首建中国第一所航校

在中国近代航空史上,南苑航空学校是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该校在灌输国人航空理念、培养航空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和积极作用。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秦国镛经选拔后公派出国留学,先后就读巴黎陆军大学和比利时航空学院学陆军及机械科。1905年应召回国任陆军部参事。留学归来的秦国镛,受西方先进科学思想影响,从海、陆、空三军比较中西方军事实力,深感巩固国防,与列强抗衡,须急练一支中国空军。

1912年(民国元年),他通过总统府顾问白里索(法国驻北京公使馆武官),向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建议购置飞机,开办航空学校。以训练飞行人员,作为编制空军的基础。袁世凯将建议书批交参谋本部办理。参谋总长黎元洪、次长陈宦命主办此事的第四局局长姚仲伊,花费30万银元向法国订购“哥隆”式飞机12架及1架水上飞机;并聘请法国飞行员、机械师及机身员各1名。另在国内挑选优秀铁、木工匠,于南苑修建机场、仓库、校舍,设立航空学校。

1913年,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成立,秦国镛为首任校长,招收陆军师范学堂毕业生40余人为学员,学习飞行。航校第一期训练班于1913年秋开学,次年秋结业。由于政府无力建设空军,学员无处分配。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秦国镛仅主持开办了两期训练班,培养飞行员83名,以后由这些人组建了中国第一支航空队,而其中一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人民空军的骨干力量。

1914年3月11日,秦国镛与教官厉燕各驾一机,成功完成从北京飞往保定的航线飞行课目。这是中国人的第一次航线飞行。

三,首次驾机空袭京城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溥仪复辟。7月5日,秦国镛致电讨逆军司令段祺瑞,表示愿“率飞行员与讨逆各军承一致行动”。7月7日,南苑航空学校奉命改为讨逆军临时航空司令部,秦国镛、姚锡九、鲍丙辰各驾驶一架“高德隆”C型飞机,对丰台张勋“辫子军”阵地、城内南河沿张勋住宅等处实施空袭,有力地支援了讨逆军的地面行动。

秦国镛还驾机在天安门上空散发“打倒张勋,反对复辟”的传单,接着袭击清宫紫禁城,成为中国实施空袭的第一人。当时投下3枚尺余长的小炸弹:一枚落在隆宗门外,炸伤轿夫一名;一枚落在御花园水池里,炸坏了水池一角;第三枚落在西长街隆福门的瓦檐上,没有炸,把聚在那里赌钱的太监们吓了个半死。那天溥仪正在书房里和师傅们说话,听见飞机声和炸弹爆炸声,也吓得浑身发抖,面无人色。

秦国镛的用意并非真要轰炸清宫,而是要吓吓复辟狂。轰炸后局面完全变了,给皇上磕头的不来了,上谕没有了,大多数议政大臣没有了影子,一个个东躲西藏,张勋的辫子兵也抱头鼠窜,纷纷投降。一场复辟丑剧就此匆匆收场。

四、长眠万安公墓

1923年,秦国镛解甲从工,建华陆石工厂,经营高级建筑石料,并受聘北京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成立伪满傀儡政权,摄政王载沣等遣人至京,劝说秦国镛出任伪满航空要职,当场遭到秦的严词拒绝,他说:“身为炎黄子孙,绝不做此卖国勾当。”

此后秦国镛一直在京清贫度日。由于坚拒华北伪政权的任职劝诱,秦氏处境非常困窘。苦心经营的石厂、商行尽行停业。其长子北大教授家椿先因劳疾病故,次子家柱又牺牲在战场上,噩耗传来,秦国镛无法承受两度袭来的丧子之痛。终以咯血不治,于1940年病逝北京,享年64岁。

在香山万安公墓内(火组燧字19号),有一处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墓冢,竖有“中国航空第一人”的碑记,这里就是秦国镛的安息地。

标签: 中国航空

更多文章

  • 谁是痛苦的晚清“西学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晚清

    严复痛斥君王窃国,盛赞民众乃国之真主,却反对兴民权抑君权甲午惨剧,震荡朝野,“自强”二字,由此成为全民共识;且如前期所言,甲午之后,李鸿章辈对改革的认知,已丝毫不逊于所谓“维新派”。但最终,改革旗帜却落于仅“窃东西洋

  • 三立一废:一位北魏女子的传奇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故事,北魏,传奇

    这个生了四皇帝两皇后的女人叫娄昭君(公元501562年),鲜卑族人,北魏司徒内干之女,高欢之妻。娄昭君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的传奇,不仅表现在她抛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选丈夫,并协助丈夫高欢开创了北齐王朝基业;还在于她为高欢生育的六子二女中,其中,有三个儿子登基

  • 郑芝龙:以民间之力组建起一只强大海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海军

    郑芝龙,字飞黄,小名一官(荷兰书写闽南语:Iquan),天主教名尼古拉,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福建南安人,中国明朝末年以华南、台湾及日本等地为活跃舞台的商人、军人、官员兼倭寇,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滥觞,在17世纪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与明朝封闭

  • 谁嘲笑自己只是蒋介石的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蒋介石

    宋子文说自己是在做蒋介石的狗,蒋介石骂宋子文拿自己当傀儡1933年10月28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突然宣布辞职。此前,他刚刚结束为期数月之久的欧美之行,遍访美、英、法、德、意等国领导人。其个人政治声望正值巅峰。尤其让舆论不解的是,政府对宋,未做任何挽留,于次日即迅速批准了

  • 蒋介石大赞哪位国军名将可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蒋介石

    蒋介石在日记中赞誉傅作义“完备”、“可爱”、“忠勇”蒋介石日记中留有不少对国军高级将领的评价,且以批评居多。如对抗战中主动请缨守卫南京的唐生智,蒋的评价就很低,曾慨叹其无能之名远播,是日军决定攻击南京的重

  • 刘步蟾:甲午战争中被严重抹黑的爱国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甲午战争

    惟闻邓世昌,谁人识刘郞在我们那个年代,可看的电影是很少的,记得当年在厂灯光球场看过一部《甲午风云》,里面有个人物叫刘步蟾,高高地个子长长地脸,鸡贼奸诈,一看就不是个好人,所以,印象极深。在这部影片中,我们除认识了勇撞敌舰,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邓士昌外。也认识了这位北洋水师右翼总

  • 犬养毅:被当“日奸”枪杀的日本首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日本,首相

    对“九一八”,日本首相犬养毅的公开表态与私密立场截然不同1932年5月15日,77岁的日本首相犬养毅,在其官邸,被一群身穿日本海军制服的青年刺杀。刺客同时散发传单《告日本国民书》,宣称:“目前挽救国家的唯一道路就是采取‘直接行动

  • 揭秘“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的锄奸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揭秘,真相

    对日备战时期,爱国青年针对高层政要的暗杀行动,此起彼伏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史称“局部抗战期”。此一时期,当局对外不断调整外交策略;对内致力于军备、财政之整顿,其总体政略

  • “古巴国父”卡斯特罗是何时成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人民,古巴,中国,朋友

    中方答应援助6000万美元无息贷款1959年卡斯特罗上台建立临时政府。1960年,古巴同苏联复交,同时与中国建交(次年与美国断交)。建交的同时,古巴即向中国寻求援助;中国政府也极为慷慨地予以响应中国答应提供6000万美元无息贷款,援建24个不同种类的工厂。比如为古巴援建汽车配

  • 抗日名将宋哲元为何“对日亲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日

    宋哲元趁乱入驻北平,并被日、蒋接受,成为华北军政首脑军阀祸国,乃局部抗战乃至全面抗战时期,极为常见的现象。显者,如1936年粤、桂两系军阀勾结“友邦”(日本)“北上抗日”;隐者如1944年西南军阀密谋推翻重庆政府。然而,近日,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