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代名臣张浩简介 如何评价张浩这个人?

金代名臣张浩简介 如何评价张浩这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921 更新时间:2023/12/23 2:12:39

张浩生于公元1102年,去世于公元1163年,辽阳渤海人,为金朝一代非著名的大臣。他历经了太祖、太宗、熙宗、海陵、世宗五朝,为海陵王和世宗统治时期的宰相。

女真化是借鉴于契丹、汉文化而开的,而让女真人最先接触到这类文化的,是一些在辽国为官的汉文化程度很深的渤海人。张浩就是这些官员之中的一员,产品呢他曾祖父开始就在辽国任职,传播了许多汉文化。

张姓是渤海大姓中十分显贵的一家,是辽东望族。从曾祖张霸开始,祖父张祁、父亲张行愿到张浩这一辈都是辽朝的官吏。

渤海一带本来就因为移民的一些原因,受汉文化影响极大。特别是张家是官宦世家,不仅自幼学习儒家文化,而且对于中原的文化制度都十分的了解。而这些知识的累积,使得张浩能在女真族的封建制度改革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用。

辽朝被金朝灭亡之后,张浩前去投奔得到太祖赏识,金太祖命其为“承应御前文字”,主管文字事务。

金太宗八年,张浩得赐进士出身,授秘书郎一职,后又受命修宫室、定朝仪、“管勾御前文字”。金熙宗一朝,由户、工、礼三部侍郎升为礼部尚书,对熙宗一朝的改革起了一定的作用。

公元1149年,大权在握的海陵王最终杀熙宗自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开始打压女真贵族,朝中许多重要职位都启用汉人、契丹人以及渤海人。张浩是被海陵王重用的一批人中的一位,在海陵王继位之后就为户部尚书,拜参知政事。第二年又拜尚书左丞,贞元元年为平章政事,贞元二年拜尚书右丞兼中书令,三年二月,又进拜左丞相兼侍中。贞元六年,已经为太傅、尚书令、司徒。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海陵王统治时期,张浩因为海陵王的重用得以进入金朝统治的最高领导阶层。也因为此,他的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法会,对于金朝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天德三年,海陵王准备将金朝的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燕京虽然是战略重地,但是并不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都之地。海陵王迁都燕京,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京城的营建。当时张浩被海陵王看重,担任起营建燕京的重任,增广燕京、营建宫室。

“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单日开一门”,内城内建宫殿九重,共三十六殿,皇帝宫殿居于正中,其后为皇后宫殿。内城之南,东边建太庙,西边是尚书省。内城之西,还建有同乐园、瑶池等皇室贵族游乐之所。

在张浩的政治生涯中,营建燕京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和政绩。而海陵王之所以选择迁都燕京,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进一步打击女真贵族,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迁都燕京带来的影响不止于此,这一举措大大推动了金朝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奠定了金、元两代京都规模。

金世宗继位之后,张浩被任命为太师、尚书令。在金世宗一朝,张浩最大的成就在与反对废黜科举制度。

金世宗一朝,有人主张罢黜科举制度。世宗以此问到张浩,张浩以秦始皇二代而亡为例子,反面印证了文人科举在一国政治中的重要性,废除科举的议论遂止。张浩一生为金朝推荐了许多的人才,这些人后来无一例外都成为了当朝名臣。这也是张浩对金朝政治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浩在金朝历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历仕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五朝的他,是一位很会明哲保身的官僚,算是一个投机分子。

在他任职期间,经历了辽朝到金朝的过渡,又经历了熙宗到海陵王的政权转变。在这些局势动荡之时,他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同时还逐渐起势,受到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识时务的举措。辽国被金朝灭亡之后,主动投金。海陵王杀熙宗自立后,又转入海陵王旗下,为海陵王的政治革新贡献力量。当然也因为如此,各大统治者对其只是欣赏其才,而不信任其个人。

标签: 一个燕京尚书重要海陵女真渤海影响

更多文章

  • 钟相为什么选择起义?钟相的起义又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因为,运动,起义,百姓,农民,这场,土地,政府

    农民起义运动,通常来说指的是失去土地的农民,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反抗既成政府和建制的活动。这种起义活动的爆发,通常是因为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的矛盾,激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农民起义运动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基本上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当然可能因为其规模的大小差距,使得一些小规模的起义运动并不为

  • 如何评价赵普这个人?赵普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个,宰相,宋朝,还是,最大,太祖,之后,世界

    赵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宋朝初年宰相,在宋太祖为后周臣子之时辅佐在册,登基之后被宋太祖重用,一路走上了宰相的位置。宋太宗继承了自己哥哥宋太祖的皇位之后,赵普也受到了太宗的重用,两次为相。赵普公元922年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字则平,祖籍有幽州蓟,后来因为父亲的原因,迁居洛阳,公元992年去世。赵普作为

  • 宋朝宰相赵普简介 赵普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宰相,时候,宋朝,去世,太宗,之后,后来,兵权

    人物档案姓名:赵普别名:则平谥号:忠献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出生时间:922年去世时间:992年职业:宰相、太子少保、太师封爵:许国公、魏国公追赠:尚书令、真定王、韩王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杯酒释兵权主要成就:北宋开国元勋赵普是宋朝初年的宰相,历经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朝,三拜宰相

  • 晋文公和赵衰是什么关系?晋文公为何信任赵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时候,自己,公元前,国君,避难,关系,公子,两个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经过国君晋献公的儿子,也是春秋时代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赵衰也是春秋时代的人,不过他不是国君,而是臣子,是晋国的大夫,也是晋文公最信任的人之一。晋文公和赵衰可不止是君臣关系这么简单,因为除了这一层关系以外,他们还有两层更加亲近的关系,那就是小姨夫和大姐夫的关系,以及岳父大人和

  • 周穆王生平简介 周穆王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个,可是,人偶,一起,偃师,自己,时候,制作

    周穆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人生中发生了很多有趣而又神奇的故事。周穆王姓姬,名满,是周昭王之子,周昭王在南巡的途中,沉船溺水而死。相传,周穆王乘坐造父所献之马的马车一直向西边前进,竟然到达了西域瑶池。在路上的时候,周穆王向河神祭祀了一只白狐狸一只黑貉子,所以到了连羽毛都无法漂浮的

  • 晋文公的母亲是谁?她是哪个国家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记载,就是,我们,以后,一个,婚姻,两个,成为

    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中,记载了晋献公所娶妻妾的情况:“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在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中也如此记载到:“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根据这两处以及其他文献上的相关

  • 南丰先生曾巩与王安石的关系 曾巩的诗词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学,欧阳修,后来,安石,王安石,因为,十分,散文

    曾巩生于公元1019年的建昌军南丰,去世于公元1083年,后来迁居到临川。曾家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祖父与父亲都是北宋名臣,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曾巩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儒家教育。加之曾巩个人为人聪明记忆高超,同时也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已经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并以此声名远扬,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

  • 章惇为什么会结局惨淡?章惇是其父和谁乱伦生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但是,之后,原因,因为,最终,时候,改革,新政

    改革,指的是改变旧事物、旧制度,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出局部或者根本性的调整。对于一国而言,改革是丢弃腐朽的制度,焕发国家新生的一种手段。但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止是国家实力的增加,同时也会引发各种问题和动荡。秦朝实力得到显著增加,统一六国,开创大一统局面的一位功臣,就是商鞅。商鞅坚持法家学说,

  • 宋体“唐宋八大家”曾巩简介 曾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同时,欧阳修,因为,粮食,时候,百姓,自己,父亲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学家以及政治家,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七人合为‘唐宋八大家,同时又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出生在一个儒学世家,祖上父辈的文学素养都不低,同时还是北宋名臣。他的祖父赠致尧官

  • 造父是谁?关于造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车,桃林,马儿,一个,喜欢,地方,他们,这个

    造父是伯益的后代、颛顼的后代,是周穆王时期的御马官,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关于造父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就是那则造父御马邂逅了西王母的故事。造父是周王朝的一个贵族之子,他的祖父孟增是周王朝的一个有功大臣,地位权力都很大。到了周穆王的时候,造父便因此而得到了周穆王的看重,周穆王知道造父擅长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