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大臣陈彭年简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之一

北宋大臣陈彭年简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4/1/14 10:13:03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彭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学家、音韵学家。最重要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

彭年博闻强识,才华出众,深为宋真宗所重。参加编纂《册府元龟》。所撰《江南别录》,为记南唐义祖、烈祖、玄宗、后主四代历史的原始资料。史载彭年官至贵显而居室陋敝,所得俸赐,惟市书籍。

人物生平

其父陈省躬,当过河南鹿邑知县。彭年幼时聪颖,勤奋好学。母亲因仅有此一子,钟爱非常,不让他深夜读书,影响身体。他就用竹笼把灯罩住,躲在密室里看书,有时通宵达旦,诵读不倦。13岁时写出万余言的《皇纲论》,为江南名辈所称许,南唐后主李煜闻知,召他入宫陪伴皇子仲宣读书,与他交游。

不久南唐被北宋灭亡,陈彭年师从徐铱攻文字学。太平兴国年间,陈彭年参加科举考试,先后两次被主考官默落,原因是他好写诗嘲讽人事,以致被人视为轻佻。一次适逢京城举行特许的大宴饮,他骑驴从东华门到城墙根,随口得赋数千字,在考生中传为佳话。

雍熙二年(985)他第三次参加科考,才得中进士,初任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县)司理参军,历任推官、转运、寺丞等职,升秘书郎,调大理寺详断官。后因事被株连出监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盐税,不久被停职。其家境贫寒,居官清廉,免职期间只得靠仆人外出帮工或做买卖接济。真宗即位(998),复任秘书郎、州通判。直至咸平三年(1000),因多次上疏论及政事,得以召试学士院,升为秘书丞、知州。

咸平四年(1001),陈彭年针对宋初国势不振、政治腐败、冗兵冗官、贿赂公行等弊端,真宗上疏论治国之道,认为“夫事有虽小而可以建大功,理有虽近而可以为远计者,其事有五:一日置课官,二日择法吏,三日简格令,四日省冗员,五日行公举。此五者实经世之要道,致治之坦途也”。言之动听,事皆可行,可渭有识见之士,深得真宗器重。

景德元年(1004),礼部侍郎杜镐等荐陈彭年常识渊博,诏令为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修《起居注》,进《大宝箴》。不久,参与修纂由钦若总其成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此书将历代史传所载事迹分门别类,对宋以前史籍的辑侠与校勘颇有价值。景德三年(1006),陈彭年迁升为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加刑部员外郎,进工部郎中、加集贤殿修撰。这期间,他力争改革科举考试中的弊病,主张设“糊名”,将试卷中应试人所写的籍贯、姓名进行弥封,交誊录人按规定字体誉写,再送考官批阅,杜绝后门依托以及作弊之事,从而使科举选拔人才有一个较公正的标准。

大中祥符三年(1010),改任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兼秘书监。奉诏编辑《太宗御集》,赐勋上柱国。其时陈彭年曾趁奏对机会向真宗提出他对儒术与国家兴衰关系的认识。而真宗则以为“君之难为,由乎听受;臣之不易,在乎忠直”。彭年请求真宗著为文章,真宗乃亲撰《崇儒术》与《为君难为臣不易》两篇御制赐示给他,彭年则请求辅粥大臣,将此两篇御制刻石于国子监。六年(1013),召入翰林,充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并删定《三司编敕》。国史成,迁工部侍郎。九年(1016),迁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判礼仪院,充会灵观使。

天禧元年(1017),朝廷改元,祭祀天地,陈彭年担任天书仪卫副使,又任参详议制奉宝册使。正月初九,陪真宗祭天书,将到太庙,晕眩跌倒,抬往家中。真宗派医诊治,旦夕问候,并进其为兵部侍郎。二月,彭年因病重不治而逝,享年57岁。真宗亲临吊唁,见其家居简陋破旧,感慨不已,以致数日未上朝理政事。赠其为右仆射,赐谥“文僖”。

陈彭年勤于职守,鞠躬尽瘁。朝廷举行典礼,他无不参预。他对仪制、沿革、刑名之学尤有研究。如果有的制度前世没有记载,他也必能援引依据来拟订之。无论政事大小,只要有需咨访之处,他必能应答辩证,毫无滞碍,而又往往符合真宗的意思。后来升入内阁,由彭年独揽大小事务。繁忙的事务,有时使他精力疲乏,以至于举止失措,颠倒冠服。有时竟至于忘记是什么花,而问左右人:“何花也?”人家告诉他是石榴花,他说:“此地竟有石榴花耶?”他后来位极人臣,但仍保持俭朴作风,克己清廉,不贪不虐。史称他“贵至通显,奉养无异贫约”。他所得棒禄多用来购买书籍,身后末留下任何家财,以致其子孙生活十分困窘。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宦官问题,为何能在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

  • 长平之战为何是战国历史的转折?白起在这一战中起什么作用?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白起,战史风云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击败于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这时,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后转向韩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

  • 云嫔的资历比慈安太后还老,却不受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云嫔,清朝,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在登基之前只有妻妾两人,妻就是原配妻萨克达氏,妾就是云嫔。萨克达氏是官家闺秀,其父是太仆寺少卿富泰。萨克达氏当了不到两年嫡福晋就病故了,而且还很赶巧,她是在道光皇帝驾崩前一个月病故了。咸丰帝登基后,追封萨克达氏为皇后。萨克达氏的谥号为“孝德皇后”。咸丰皇帝的原配妻并不是慈安太后,而是萨克达氏

  • 揭秘:汉武帝为什么没跟卫子夫合葬?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子夫,汉朝,野史秘闻

    凭着卑微的歌女出生,卫子夫却获得了汉武帝的宠溺,而且一宠就是说大半生,还变成了王后。就算汉武帝的后宮新人辈出,姿色优秀的女人成千上万,卫子夫依然是后宮领军人物,由于她除开汉武帝的宠溺,也有强劲的娘家人做主心骨。她的侄子卫青,她的外甥霍去病,全是大名鼎鼎的将帅,以她们的功勋,得以保的卫子夫的影响力踏实

  • 邓艾作为灭蜀第一功臣,他的军事以及政治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邓艾,字士载,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邓艾是三国后期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邓艾在公元263年,率一支偏师,偷渡阴平小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拿下江由,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父子,然后,迫使在成都的后主刘禅投降,导致蜀汉灭亡。邓艾灭亡了蜀汉,立下了盖世奇功,从军事上

  • 相比于明朝镇守云南的沐王府,吴三桂为何却选择起兵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吴三桂这个人按照明朝的标准,是个十足的大汉奸,即使是现在人看来,也对吴三桂的行为所不齿。吴三桂一生三降三叛,先降李自成,还没有开始交接队伍,马上就叛乱投降了清朝,清朝建立后,作为清朝的平西王,又起兵叛乱,可以说造反叛乱成为其一生的主线,而且死之前还过了把皇帝隐,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

  •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史风云

    “河朔三镇”遗祸唐朝百年!“河朔三镇”为何一直不能被剿灭?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763年,即唐代宗宝应二年。这一年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无疑是充满转折的一年。因为就是在这一年,历经唐朝三代君主,迁延将近八年时间的“安史之乱”,最终以唐王朝的胜利而宣告终结。但是,和平对于唐王朝来说,似乎只是一

  • 才华出众的李白,为什么在官场待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白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李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才华是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李白的诗我相信大家肯定没少背过,从小学到高中,语文书里绝对少不了李白的诗。李白这一生写过很多首诗,每一首都是经典,他的每一首诗也都包含着

  • 揭秘历史上真正的香妃,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香妃,清朝,野史秘闻

    乾隆时期的后宫中一共有42位妃嫔,这些女子大多数都是高官贵族之女,年仅13、14岁的时候通过妃嫔选秀才进入了皇宫。还有一些女子她们的来历就很不寻常了,是周边部落和国家送给皇帝的“礼物”。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香妃”,也就是清史上的“容妃”,真正的她曾经遭受了前夫的囚禁苛待,但是在27岁的时候却被乾隆

  • 汉中之战曹操为何会惨败刘备 曹操究竟失误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中,曹操,风云人物

    汉中之战曹操为何会惨败刘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跌宕起伏。而人们常常用“三足鼎立”来形容天下大势。曹魏盘踞北方,实力最强,很有摧枯拉朽之势。孙吴据有长江之险,很有攻守由我之优。蜀汉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屏障,很有坚壁固防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