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华歆

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华歆

华歆的资料

本 名:华歆

别 称:华太尉、华独坐、华公、龙头

字 号:字子鱼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平原高唐

主要作品:文集三十卷

主要成就:为豫章太守,吏民感爱之

官 职:相国、太尉

爵 位:博平侯

谥 号:敬

华歆的介绍

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每当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中平五年(188年),冀州刺史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汉灵帝另立新君,王芬曾暗中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期间,华歆制止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之后,王芬果然谋反失败,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华歆曾被推荐为孝廉,由朝迁授予郎中一职,但因病而辞职回家。汉灵帝死后,辅政的大将军何进调河南郑泰、颖川荀攸和华歆入京。中平六年(189年),华歆到洛阳后,被授以尚书郎之职。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将汉献帝迁到长安时,华歆请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布后)称病不去,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当时袁术在穰城,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恰好汉献帝派太傅马日磾安抚关东(函谷关以东),马日磾遂召华歆做掾属。他向东行到徐州之后,献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适做法加以拒绝。但民众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被他婉言劝回)。孙策占领江东后,派遣虞翻前去说以利害,华歆知道孙策善于用兵,于是整理衣冠欢迎其到来。孙策知道华歆有德有才且年长于自己,故此待以上宾之礼。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上书献帝请召华歆至许昌任职。孙权不想让华歆离开,华歆对孙权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京。听说华歆度进京赴任,他的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全计策。”(谁也没有保证他带着沉重的金银珍宝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品德。华歆到京师后,被授任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曹操征讨孙权时,奏请献帝任命华歆为军师。魏国建立后(曹操受九锡封为魏王),任御史大夫。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同年12月,曹丕代汉称帝,华歆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其后,曹丕改相国为司徒。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说:“华司徒是国家难得的长者,其作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众之心呀。今天大官们都有丰盛佳肴,只有他是简单的蔬菜佐饭,而很不计较。”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当时,三府共同向皇帝提出建议:“推举孝廉,原是以品德为标准的,不需要以儒家经典为内容进行考试。”而华歆以为“自丧乱以来,六经就没有人再读了,道德亦随之沦丧,当务之急是重新提倡儒家学说,推崇以仁为核心的王道。制定官吏的选任标准,决定着国家的盛衰。今天举孝廉不进行六经考试,恐怕读书之风从此衰亡。假如有特别优秀或特别专长而六经知识短缺之人,可以作为特殊加以任用。所忧虑的是缺少这样的特殊人才,不用担心选不上来。”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

曹丕即位初期,下诏要求宫廷大臣向他举荐独行特立的隐士,华歆推举了管宁,曹丕派车专门去迎接。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皇太子曹叡即位,封华歆为博平候,增邑五百户,与之前的累计为一千三百户,并于同年十二月改任华歆为太尉,华歆称病请求退休,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魏明帝没有同意。在设筵大会朝臣时,派散骑常侍缪袭持诏书宣喻华歆:“朕新接手这些烦杂事务,一日万机,怕的是难分辨是非并做出错误的决断。幸好有有德操的大臣们在朕左右,而您却屡屡以病推辞。量主择君,不肯做官,抛弃荣禄,不就其位者,古人的确曾有过,但周公、伊尹则不然。洁身自好为国家死节的事,是其他人应该做的,但我不敢让您也那样。您应该克服病痛的困扰参加朝会,施惠泽于朕。朕将让凳子空着,站在筵席前,命文武百官同我一样站着,必须等待您的到来,只有那时朕才能落座。”又给缪袭特别叮咛:“必须在华歆起身赴会时,你才能回来。”华歆不得已,只好赴会。当时太傅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而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派曹真从子午道(关中至汉中的通道)进军征伐蜀汉,皇帝车驾则向东来到许昌,华歆有机会见到魏明帝。对此,华歆大胆上疏分析天下政治形势,提出了修文德的主张,他说:“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所以应该注重农业生产,安定百姓,如果大魏没有饥寒的忧患,百姓没有背井离乡的心情,那样天下才能治理好;如果真能做到圣贤的教化日日深入,那么远方的人就会感怀威德,吴蜀之民也会归附的。华歆认为,首先应留心治国圣道,征战只能在不得已的时候使用。当时华歆言辞恳切,深深打动了魏明帝,且又恰逢秋季大雨,魏明帝终于听从华歆建议,诏令曹真退兵。太和五年(231年)正月,曹叡赐华歆物品、衣物,以示关心。太和五年十二月戊午(232年1月30日),华歆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敬侯。起初,文帝从华歆的户邑中分出一部分封给了华歆的弟弟华缉,封华缉做列侯。其子华表也世袭爵位,后来担任了尚书。

有关“华歆”的历史故事

  • 三国华歆简介-三国华歆

    华歆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人物:三国华歆,历史上评为华歆,三国历史华歆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华歆,别称:华太尉、华独坐、华公,字号:字子鱼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

  •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趣历史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歆是平原高唐(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年轻时凭借人脉与才学

  • 华歆、钟繇、王朗并为什么会成为“曹魏开国三公”?-趣历史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魏开国三公为什么是华歆、钟繇、王朗这三个“打酱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

  • 华歆简介:支撑曹丕即位汉末名士/曹魏初期重臣

    辉煌的三国时期,文官武将很多,其中以魏为最多,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今天,边肖要向大家介绍华新。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人。他诚实正直。他被孙策当成了客人。孙策死后,曹操邀请他到许昌任职。后来为曹操建立曹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在曹操死后支持曹丕登基。一、华鑫简介华歆(157-232),字子瑜,东汉末年的名人

  • 华歆简介:支撑曹丕即位汉末名士/曹魏初期重臣(华歆为什么帮助曹丕)

    辉煌的三国时期,文官武将很多,其中以魏为最多,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今天,边肖要向大家介绍华新。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人。他诚实正直。他被孙策当成了客人。孙策死后,曹操邀请他到许昌任职。后来为曹操建立曹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在曹操死后支持曹丕登基。一、华鑫简介华歆(157-232),字子瑜,东汉末年的名人

  • 三国时期华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国人物华歆是哪里人)

    关宁和华歆共座的故事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对关宁一直持钦佩的态度,认为他的人格高于华歆。但后来有分歧,颠倒了华歆和管宁的地位,追捧华歆。但是当然,评价一个人不能只听一个人的话。从正史的角度来看,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关于东汉末年关宁和华歆两个老朋友一起生活和耕作的故事。在挖掘

  • 中国古代清官――华歆

    (?~231年),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禹城县)人。曾历任郎中、县令、太守、尚书、相国、司徒、太尉等职,先后受封安乐乡侯和博平侯。由于他为官严谨,清正廉明,一心为民,所以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也赢得了皇帝的信赖和敬重。一、清廉俭朴华歆任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太守时,正值孙策占领江东,二人互相敬

  • 华歆简介,历史上曹操手下谋士华歆是怎么死的?

    华歆简介,历史上曹操手下谋士华歆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华歆简介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

  • 华廙:曹魏太尉华歆之孙,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华廙(yì),字长骏,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县)人。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太尉华歆之孙。太常华表之子。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廙出身平原华氏,气量宏大,思维敏捷,有才有义。泰始初年(265),授予冗从仆射,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都督河北诸军事。太康初年,袭封观阳县伯,拜城

  • 华歆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

  • 华歆:汉末三国名士、重臣,见识过人、清正廉洁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

  • 华歆、钟繇、王朗并为什么会成为"曹魏开国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魏开国三公为什么是华歆、钟繇、王朗这三个“打酱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

  • 曹丕为何会拜华歆为司徒,成为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孙权的使者华歆为什么可以当上位极人臣的曹魏三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歆是平原高唐(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年轻时凭借人脉与才学

  • 《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原文及翻译

    原文华歆、王朗俱搭船遁迹,有一人欲附丽,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作甚不成?”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以是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好坏。本文为《世说新语》“德性第一”中第十三则,原没有题目。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搭船遁迹,有一集体想搭乘他们的船

  • 管宁和华歆的故事

    管宁割席原文:管宁,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xuanmian)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都是汉末人。一天早晨,两个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

  • 华歆和王朗在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

    名士高风华歆与郑泰等同僚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独行,想要和他们一起避难,所有人都同情老人并同意让他随行,只有华歆说:“不可以,现在处在危险之中,无论祸福患害,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无故接受一个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现在接受了他,将来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中途抛弃他

  • 管宁割席的典故是真的吗,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

    管宁是东汉末年隐士,在天下大乱之际,他选择到辽东隐居,此后专心研究学问,不在过问世事。当时有不少人和管宁抱着同样的想法,管宁便逐渐负责起教导的工作,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管宁割席”,主要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不过“管宁割

  • 华歆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郡高唐县人(今山东省高唐县)。汉末至三国时期魏国初年名士、重臣。那么华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华歆又是怎么死的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华歆简介吧。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公元188

  •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是出自《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那么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原文及翻译是怎么样的那?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管宁割席的故事,那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原文及翻译是怎么样的那?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又带给我们了哪些启示那?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