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是仪

是仪--三国时期吴国官员

是仪

是仪的资料

中文名:是仪

别 名:氏仪

国 籍:吴国

民 族:汉族

职 业:官员

籍 贯:北海营陵(今山东昌乐)

官 至:侍中、尚书仆射

爵 位:都乡侯字子羽

是仪的介绍

是仪,本姓氏,起初担任县中县吏,后在郡里任职,郡相孔融嘲弄他,说“氏”字是“民”无上,可改为“是”,是仪于是就改姓为“是”。是仪后来依附刘繇,避乱到江东。刘繇军队失败,是仪迁居会稽。

孙权继位执政后,用文辞优美的诏书征召是仪,是仪到后受到孙权亲信重用,专门负责机要事务,被授予骑都尉之职。吕蒙图谋袭取关羽,孙权将此事询问是仪,是仪很赞同吕蒙的计谋,劝孙权采纳其计。

是仪随从孙权征讨关羽,被任命为忠义校尉。是仪陈述辞谢,孙权命令说:“我虽然不是古代的赵简子,您怎就不委曲自己作一个周舍呢?”荆州被平定后,孙权定都武昌,是仪被授任裨将军,后封爵都亭侯,暂署侍中。孙权想再授予他以部队,是仪自以为不是统率军队的人才,坚辞不受。黄武年间,孙权派遣是仪前往皖城就职将军刘邵部下,想诱骗曹休到来。曹休来后,被吴军打得大败,是仪被升任为偏将军,入朝总领尚书事,并总管朝廷外诸官,兼管诉讼事宜。孙权又命他教众公子读书学习。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命是仪留下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孙登对他十分敬重,有事都先咨询他,然后才实施推行。是仪被进封为都乡侯。

嘉禾元年(232年),是仪随从孙登回到建业,再被任命为侍中、中执法,管理诸官事宜,兼管诉讼如前。典校郎吕壹诬告谗毁原江夏太守刁嘉毁讪诽谤国家政事,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详细审问验证。当时与此事有关系的人都十分恐惧吕壹,并都说听到过刁嘉说了那些话,唯独是仪说没有听说过。于是是仪被连续审讯多日,孙权诏旨要严厉审问,大臣们都为此畏惧如寒蝉无声。是仪回答说:“现在刀锯已架在我的脖子上,我怎敢替刁嘉隐瞒真象,而自取灭族之祸,成为不忠之鬼呢?只是为了让陛下了解此事的真实本源。”是仪根据实情一一答问,言辞毫无变易。孙权于是放弃对他的审讯,刁嘉也得以释放。

嘉禾三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孙权关心蜀汉情况,派遣是仪出使蜀汉与其加强结盟友好。是仪作为使节的言行举止很合孙权心意,后被任命为尚书仆射。

赤乌五年(242年),孙权先后立太子孙和及鲁王孙霸,但孙权宠爱孙霸,是仪当时兼任鲁王傅,认为孙和与孙霸的待遇似乎一样,有所不妥,于是上疏说:“为臣私下认为鲁王天资卓群敬修美德,兼备文武才干,如今适宜的安排,是让他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辅佐屏障。宣扬美好德行,广泛显耀威信,这是国家的优良传统,全国人民所共同瞻望。只是为臣言辞粗疏,不能完尽表述心意。我认为二宫应当有所抑制,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他连上书三、四次,他作为鲁王傅能竭尽忠诚,动辄加以规劝;对上奉事勤奋,与人相交恭敬。

是仪从不经营家财,不接受别人的施惠,房舍财物能供给日常生活就行。邻居有人建起大宅,孙权出行望见,问人是谁建起大宅,他身边的人回答说好像是是仪家。孙权说是仪俭朴,一定不是他。一问果然是别人家。是仪就是这样收到孙权的信任和了解。

是仪衣着不精制,饮食极简便,乐于赈济赡养贫困之人,家中无什么储蓄。孙权听说后,前往他家,要求看看他家吃的饭菜,并亲口尝食,对此深为叹息,当即增加是仪的俸禄和赏赐,扩增他的田地住宅。是仪多次推辞谢绝,因这种恩惠而心中不安。

是仪常常举荐人才进献良谋,从未说过别人短处。孙权常责备他不谈论政事,没有是非,是仪回答说:“圣明君主在上,为臣谨守本职,担心于职不称,实在不敢以愚笨的管见言辞,来干扰陛下视听。”

是仪奉事国家公职几十年,未曾有所过失。吕壹多次诬陷告发将相大臣,有的人竟被他告发有罪达四次之多,唯独没有借口告发是仪。孙权感叹说:“如果人人都像是仪那样,还到哪里去施用什么法律条令呢?”等到是仪重病卧床,他留下遗嘱要求用一般棺木安葬,穿戴平时衣服入殓,一切务必节省简约。八十一岁时去世。

有关“是仪”的历史故事

  • 杜康是酿酒鼻祖吗(中国酿酒鼻祖是仪狄还是杜康)

    酒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谁发明的?传说杜康是酿酒的鼻祖,古代很多酿酒行业都把杜康当祖宗。但杜康是个传奇人物,因为据史书记载,杜康生活在夏朝,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是黄帝的大臣。这段历史太久远了,所以传言很多。那我们就来看看52石井的边肖关于杜康酿酒的故事吧。不要错过它。1.如何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

  • 是仪――《三国志》卷六二

    是仪――《三国志》卷六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是仪,字子羽,东汉末北海营陆(今山东维坊市南)人。本姓氏,初时在县中任官吏,后在郡任官,因“氏”似民而无上,遂政姓“是”。汉末大乱,他进乱江东,被东吴征召,拜骑都尉。讨时拜忠义校尉。后任侍中,封都亭侯。又拜尚书仆射。领鲁王傅。为官不治产业,不受恩惠

  • 是仪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今山东昌乐)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那么是仪是怎样的人哪?下面就和三国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是仪,本姓氏,起初担任县中县吏,后在郡里任职,是仪后来依附刘繇,避乱到江东。建安元年(196年),刘繇军队失败,是仪迁居会稽。建安五年(200年),孙权统领江东后

  • 是仪为何要改名?是仪对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是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是仪本命氏仪,他早年在郡里任职时被郡相孔融嘲笑说氏这个字是民无上的意思,后来是仪将氏改为了是。不久之后是仪投靠了刘繇,避乱到江东。建安元年,刘繇命张英、樊能与东渡而来的孙策军对抗,但是不敌孙策的大军而败。之后刘繇率领同乡的太史慈与孙策对抗,但也因中计而大

  • 是仪:东吴德高望重的大臣,活了81岁善终

    他是东吴重臣,为人正直,活了八十一岁善终,那么此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是仪,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也是孙权极为尊重的一位老臣,他曾两朝(东汉、东吴)为官,为人正直谦虚、忠心耿耿,来看看他的生平经历吧。是仪最开始只是一个县吏,建安元年,也就是汉献帝刘协登基初期,是仪迁居到了会

  • 是仪为何要改名?他对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是仪为何要改名?他对东吴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是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是仪本命氏仪,他早年在郡里任职时被郡相孔融嘲笑说氏这个字是民无上的意思,后来是仪将氏改为了是。不久之后是仪投靠了刘繇,避乱到江东。建安元年

  •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是仪有哪些成就?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前要

  • 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忠义校尉、裨将军:是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前要

  • 吴书·是仪胡综传原文

    吴书·是仪胡综传原文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败,仪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徵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

  •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

  •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

  • 《是仪传》原文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

  • 是仪是什么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人物生平简介

    是仪,本姓氏,起初担任县中县吏,后在郡里任职,郡相孔融嘲弄他,说“氏”字是“民”无上,可改为“是”,是仪于是就改姓为“是”。是仪后来依附刘繇,避乱到江东。刘繇军队失败,是仪迁居会稽。孙权继位执政后,用文辞优美的诏书征召是仪,是仪到后受到孙权亲信重用,专门负责机要事务,被授予骑都尉之职。吕蒙图谋袭取关

  • 《三国志 吴书 是仪胡综传第十七》,胡综字伟则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拜鄂长。权为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吴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