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40 更新时间:2024/1/9 2:05:10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猿鸣声中可以知道已经是黎明了,但在幽深的山谷间却还看不到阳光。

山下的云方才还是合在一起的,野花上面的水珠仍然晶莹圆转。

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前进,又登上遥远的山路。

通过溪涧也用不着脱衣服,爬上栈道就可以凌空面对高深的山谷。

溪谷沙洲时直时曲,弯来拐去,顺着溪流游玩,倒回来转过去。

水草漂浮在深沉的水潭上,水生植物从清浅的水泽里伸出枝叶来。

在石上提起脚跟,用脚趾做为全身的力点,去挹取飞溅的泉水,高攀丛林中的树枝,去摘取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初生卷叶。

本想见到山里的高人隐士,却好像看到山角里有穿着薛荔衣,系着女萝带的“山鬼”。

手握兰花希望赠给知己,但却无法寄到,所以常常是忧思结于心中,折了疏麻却无从投赠给所思念的人,所以心愁莫展。

自己所真心欣赏的就是最美的,何必还要去分辨其真假呢?

看到这样动人的风景就会有所领悟而忘却世俗,排除一切烦恼。

注释

斤竹涧(jiàn):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县东南有斤竹岭,离浦阳江约十里。题中之岭即此斤竹岭,而溪涧或在此岭山下。

诚:确实,原本。

曙:黎明。

谷幽:山谷深邃而阴暗。

犹:仍然,还在。

泫(xuàn):水珠欲滴的样子。

逶迤(wēiyí):道路弯曲而漫长的样子。

隈隩(wēiyù):山崖转弯的地方。

迢递(tiáodì):遥远的样子。

陟:登高。

陉岘(xíngxiàn):山脉中断处叫陉,不太高的山岭叫岘。

厉急:渡过急流。厉,“濿”之省文,穿着衣服涉水。

栈:栈道。在山上用木材架成的道路。

陵缅(miǎn):凌空面对着高深的山谷。

川渚(zhǔ):这里指河水。

屡:每每,多次。

径复:时直时曲,弯来拐去

乘流:随着溪流。

玩:欣赏的意思。

回转:倒回来转过去。

苹(pín)萍:都是水草,浮生水面。苹大萍小。

沉深:指深沉的溪水。

菰(gū):即茭白。是生长在浅水中的植物。

蒲:昌蒲。是生长在浅水中的植物。

冒:覆盖。

企:同“跂”,举踵。

挹(yì):舀。

叶卷:即卷叶,初生尚未展开的嫩叶。

山阿人:指诗人所仰慕的高人隐士。

薛萝:薜荔和女萝。出于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勤:企望。

麻:疏麻,又叫神麻,一种香草。出于《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用:以

昧:不明。

观此:观览沿途的景物。

遗:弃,抛开。

物虑:尘世问的各种顾虑。

鉴赏

这是谢灵运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山水诗大抵有两种写法。作者以某一风景胜地为据点,静观周围山水景物,这是一种写法;另一种,则是作者本人在旅途之中,边行路边观赏,所见之景物是不断变化的。此诗即属于后者。

谢灵运本身写过一篇《游名山志》,文中提到“斤竹涧”。后人或据今绍兴东南有斤竹岭,去浦阳江约十里,以为斤竹涧即在其附近;近人余冠英先生在其所注《汉魏六朝诗选》中则以为此涧在今浙江乐清县东,而乐清是在永嘉附近的。谢灵运在永嘉太守任上的时间是公元422至423年,而长住会稽(今绍兴市)则是公元428年(元嘉五年)以后的事。由于地点的说法不一,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因之也较难判定。好在这诗以写景为主,对写作时间不妨存疑。

此诗共二十二句,可分为五节。第一节“猿鸣”四句,写清晨动身出游时情景。第二节“逶迤”四句,写沿山路前行而越岭过涧。第三节“川渚”四句,点出溪行。以上缴足诗题全部内容,概括而精炼。第四节自“企石”以下凡六句,由景及情,联想到深山中幽居避世之人,心虽向往而无由达己之精愫。最后“情用”四句为第五节,以抽象议论作结。全诗结构严密,用词准确,是山水诗之正格。这种凝炼精致的写法极见功力,其源悉来自汉赋。窃以为大谢之山水诗乃以赋为诗的典型之作,此诗自是其代表作之一。

开头“猿鸣”二句,从听觉写起。既听到猿猴鸣叫,便知天已达曙,旅行者应该程了。但因所居在幽谷,四面为高山所蔽,不易为日照所及,故曙光并不明显。三四句写动身上路,乃看到岩下云层密集,而花上犹有露珠流转,确是晨景。第二节,“逶迤”,指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迢递”,指山遥路远,前面似无尽头。“隈”者,山边之转弯处;“隩”(音郁)者,水涯之曲折处。“逶迤”句是说这是一条依山傍水的斜曲小径,诗人沿此路弯弯曲曲地行进。小路走完,开始登山了,翻过一蛉,须再登一岭(二岭之间山脉中断,故曰“陉”;“岘”,指小山峰),绵延不断。“过涧”句,写越岭后涉涧前行;“登栈”句,写涉涧后再走山间栈道。牵衣涉水为“厉”,“厉急”,涉过急流。“陵缅”,上升到高远处。以上四句详细摹写了自己登山过涧的行程,以下“川渚”四句转入行于溪上的描述。由于川中有渚,故溪路时直时曲。由于溪路千回百转,曲折多变,行人不能预测前面究竟应怎样走,因而一面走一面悬揣,捉摸不定。“苹萍”二句,写溪行所见。大大小小的浮萍都浮贴在水的表层,看不出下面的溪水究竟有多深,仿佛萍下乃莫测的深潭。而菰蒲则挺生于水上,从茎叶中间望下去,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根部插在水底泥中,所以显得水很清浅。

值得研究的是第四节的六句。“企石”句,是说在石上提起脚跟,用脚趾做为全身的力点,去挹取飞溅的泉水;“攀林”句,是说高攀丛林中的树枝,去摘取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初生卷叶。“想见”二句,用《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二句的语意。下面的“握兰”,暗用《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二句语意;“折麻”,又用《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二句语意。这里的“山阿人”,乃借喻避居山林与世隔绝的高人隐士,他们的高尚品质为诗人所敬慕,而他们所生活的自由天地则更为作者所向往。可是这样的人只存在于诗人的理想或幻想之中,因此作者所向往和歆慕的那种超脱尘世的生活也就无从成为现实。所以作者说,虽有“握兰”、“折麻”以赠知音的殷勤美意,却只能空空郁结在心中而无由展现出来。基于这四句诗的涵义,可知上面的“企石”二句,并不是作者本人去“挹飞泉”和“摘叶卷”,而是写那位“被薜荔”而“带女萝”的“山阿人”当寻取生活资料时在深山中的具体行动——以泉水为饮,以嫩叶为食:这同样是诗人想像中的产物。如果说“企石”二句只是写实,是诗人本身的行动,那么“挹飞泉”犹可说也;“摘叶卷”又有什么意义呢?谢灵运虽以游山玩水名噪一时,却未必攀摘初生的嫩树叶来果腹充饥。所以应该把这两句看成倒装句式,它们同样是“想见”的宾语。所谓“若在眼”,并不仅是“山阿人”以薜萝为衣而已,还包括了“企石”、“攀林”等等活动。这样,诗境才更活,诗人丰富的想像才体现得更为生动。

最末四句,就沿途所见景物及所产生的种种思想感情略抒己见,结束全篇。“用”,因,由于。意思说:人的感情是由于观赏景物而得到美的享受的,至于深山密林中是否有“山鬼”那样的幽人,则蒙昧难知。不过就眼前所见而言,已足遗忘身外之虑;只要对大自然有一点领悟,便可把内心的忧闷排遣出去了。四句议论虽近玄言,也还是一波三折,以回旋之笔出之,并非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说。

前人评谢灵运诗,多讥其写山水景物之后每拖上一条“玄言”的尾巴。这一首也不例外。但如果设身处地为诗人着想,用这样的手法来写诗原是符合人的思维逻辑的。人们总是在接受大量感性事物之后才上升到理性思维加以整理分析,把所见所闻清出一个头绪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或就自己的身世发出感慨。后人写山水诗亦大都如此,如韩愈的《山石》便是最明显的一例。这并非由谢灵运作俑,而是出自人们思维逻辑的必然。不过谢诗在结尾处所发的议论,往往雷同无新意,是其病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嘉二年(425年)夏,写作者沿溪而行的所见所为所想,思古忧独而又用玄理自我解脱。

更多文章

  • 《夜宿石门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夜宿石门诗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译文早上,到园子里摘兰花,担心秋霜会把花朵摧残。晚上,回到高入云际的别墅中休息,玩赏着山石上婆娑的月影,难以入眠。窗外,传来归鸟疲倦的叫声,它们在寻找栖息的

  • 《代东门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代东门行

    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遥遥征驾远,杳杳白日晚。居人掩闺卧,行子夜中饭。野风吹草木,行子心肠断。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长歌欲自慰,弥起长恨端。译文受伤禽鸟畏惧惊弦,倦行旅客厌倦离声。离歌之声令客伤情,送

  • 《代放歌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代放歌行

    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素带曳长飙,华缨结远埃。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夷世不可逢,贤君信爱才。明虑自天断,不受外嫌猜。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今君有何疾,临路独迟回。译文蓼虫已经习惯了辛辣的水蓼,看见甜

  • 《代东武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弃席思君幄,

  • 《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子夜四时歌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译文自从欢会别后,终日叹息,整日相思。我的心就像春天蓬勃生长的黄檗树,越来越苦。注释黄檗(bò):落叶乔木,树皮入药,味道很苦。春天到来,黄檗树蓬勃生长,它的苦心也随着逐日长大。黄檗树的苦心比喻思念爱人的苦心,以黄檗树心随日长大,比喻自己的苦心与日俱增

  • 《阮步兵》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据《宋书·颜延之传》上说,延之初为步兵校尉,好酒疏放,不能苟合当朝权贵,见刘湛、殷景仁等大权独揽,意有不平,曾说道:“天下的事情当公开让天下人知道,一个人的智慧怎能承担呢?”辞意激昂,因而每每触犯当权者,

  • 《嵇中散》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这是颜延之《五君咏》中的第二首,歌咏的对象是魏晋间的名士嵇康。嵇康因曾作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故于当时司马氏的政治集团抱不合作的态度。他虽崇尚老庄,喜言养生服食之事,但富于正义感和

  • 《向常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 《邻里相送至方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邻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译文自己奉王命离开京城去永嘉赴任,希望到那里后能安适地居住下来。当船要趁着潮水解缆出发的时候,我却因留恋故人而不忍离去。船在行驶中靠

  • 《七里濑》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译文在秋晨自己的羁旅之思更加浓重了,自己怀着这种秋晨的羁旅之思来尽情地游赏眺望。看到急流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