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叹花 / 怅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叹花 / 怅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5:30

叹花/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及注释

译文

只遗憾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

狂风已吹尽了鲜红的花朵,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

注释

自是:都怪自己。

校:即“较”,比较。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

深红色:借指鲜花。

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赏析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此诗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据《唐阙史》、《唐摭言》记载: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曾与友人到湖州游玩。游览之余,他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姿容俏丽、颜色非,于是与她的母亲约定,待到十年后,前来娶她。后来,杜牧虽然辗转他地,但时常念及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想着她现在应该出落得如花似玉了。时机也很凑巧,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秋,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使,等来到这个女子的家中,想着就要见到往日朝思暮想的女子,他心中愈发激动。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门迎接他的不是亭亭玉立的姑娘,而是一个老妇人。她告知杜牧女儿已经嫁人了。杜牧埋怨老妇人不守约定,可老妇人说,此时已历时十四载,超出了约定的时间。并告诉他说:女儿已为民妇,嫁人三年,已生二子。杜牧屈指一算,自己离开湖州恰恰十四年,于是他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结合“杜郎俊赏”、“才子风流”的事实,此事可能属实。

赏析二

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比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怅恨之情。这首诗通篇采用比拟手法,以寻春比喻寻访所爱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绿叶成荫、子满枝头比喻女子结婚生子,既形象生动,又不露痕迹,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全诗围绕一“叹”字展开,情感婉曲。诗中处处表现作者的“感叹”:春归太早、寻春去迟、狂风无情、落红遍地都使诗人感到深深地惋惜。感叹春花的遭遇,其实也是表达诗人自己的无奈。同时“叹”字还有另一层涵义,它透露出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虽然春已归去,但他劝慰自己“不须惆怅”:看到落花的同时,还看到了枝头的果实,这种理性的思维,加深了他“感叹”的深刻程度。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之情和自我劝慰之意。

首二句写诗人的怨叹与失意,是因为自己的延迟,才没有赶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想起了往日的春花满园,诗人更是平添了几多伤感。一个“迟”字表现出诗人为自己的迟到而自责。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因为他来寻找往日的姑娘,是带着美好的心愿、满怀希望而来,然而春已迟暮、女已嫁人,诗人的心顿时了下来。他一方面自怨自艾、懊恼不已,另一方面又并没有放任自责的感情,而是劝慰自己——事已无可奈何、不必过分惆怅,表现出感情宣泄中的理性思维。

末二句写春天的狂风过后,留下了遍地的春花,曾经的万紫千红变成了遍地的落蕊,诗人为之一悲——姹紫嫣红的春天就这样离他而去。诗人借春花凋零,来表现自己对心目中女子已经嫁人生子这一现实的失落之情。然而春去之后,红花落尽,绿叶满枝,在绿荫丛中隐藏的还有累累果实。

“绿叶成阴子满枝”这一句,诗人的情感又有一个转折,虽然看到春花被狂风吹落了,但换一个角度,又看到了掩映在浓荫下的果实。这是对诗人内心的一种无言安慰。

全诗突出特点是巧妙的运用比喻手法。“春花”其实就是诗人“心中女子”的化身,诗人用“春花”的艳丽比喻少女的美丽,用“春花”的凋零比喻少女的嫁人,用花落结子比喻女子结婚生子。诗人对“花”的感情,其实就是对“心中女子”的感情。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一种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的特点。

与此诗同期还有另外一首诗《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比较两首诗。可以看出:第一首诗写得更加含蓄、婉致,而第二首诗写得更加形象、畅达。就诗中意象而言,第二首诗较好,因为风摆花落的动感和形象是第一首诗所不具有的;而就诗人的感情而言,第一首诗又似较佳,因为诗中在表现怨恨与怅惘之情的同时,又表现了一种自我劝慰之意,因此这首诗的感情内涵更加丰富。

标签: 叹花

更多文章

  • 《金陵》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金陵

    始发碧江口,旷然谐远心。风清舟在鉴,日落水浮金。瓜步逢潮信,台城过雁音。故乡何处是,云外即乔林。

  • 《江楼晚望》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江楼晚望

    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 《寄牛相公》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寄牛相公

    汉水横冲蜀浪分,危楼点的拂孤云。六年仁政讴歌去,柳绕春堤处处闻。

  • 《九日(以下补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九日

    金英繁乱拂阑香,明府辞官酒满缸。还有玉楼轻薄女,笑他寒燕一双双。

  • 《为人题赠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为人题赠二首

    我乏青云称,君无买笑金。虚传南国貌,争奈五陵心。桂席尘瑶珮,琼炉烬水沉。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月落珠帘卷,春寒锦幕深。谁家楼上笛,何处月明砧。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和簪抛凤髻,将泪入鸳衾。的的新添恨,迢迢绝好音。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枕前闻雁去,楼上送春归。半月縆双脸,

  • 《怀紫阁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怀紫阁山

    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山路远怀王子晋,诗家长忆谢玄晖。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 《中途寄友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途寄友人

    道傍高木尽依依,落叶惊风处处飞。未到乡关闻早雁,独于客路授寒衣。烟霞旧想长相阻,书剑投人久不归。何日一名随事了,与君同采碧溪薇。

  • 《题孙逸人山居》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题孙逸人山居

    长悬青紫与芳枝,尘刹无应免别离。马上多于在家日,樽前堪忆少年时。关河客梦还乡远,雨雪山程出店迟。却羡高人终此老,轩车过尽不知谁。

  •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途中逢故人

    西岩曾到读书堂,穿竹行莎十里强。湖上梦馀波滟滟,岭头愁断路茫茫。经过事寄烟霞远,名利尘随日月长。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 《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将赴京题陵阳王氏水居

    帘卷平芜接远天,暂宽行役到樽前。是非境里有闲日,荣辱尘中无了年。山簇暮云千野雨,江分秋水九条烟。马蹄不道贪西去,争向一声高树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