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咏蚕》原文、译文及注释

《咏蚕》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50 更新时间:2024/1/6 20:31:08

咏蚕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及注释

译文

辛勤劳苦获得的蚕茧不满筐,深夜里煮蚕抽丝恨比丝更长。

贵人们穿绫罗哪知道养蚕苦,他们只是贪恋衣上的绣鸳鸯。

注释

盈:满。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丝来。

著:穿衣。

创作背景

朝自安史之乱后,便国势衰微,到了诗人生活的那个年代,唐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统治者反而加紧了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诗人在蜀时任过县令,多接触下层农民,目睹耳闻农民的疾苦。此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深刻的反映了这些社会现实。

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写养蚕的辛勤劳苦。诗人在这里没有过多地描写养蚕的过程,只是用“辛勤”与“得茧不盈筐”互相对照,突出了蚕事的艰辛。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因此诗人在下句说这些养蚕人“灯下缥丝恨更长”。这句诗用茧丝来比喻蚕农的恨,既形象又贴切。劳动人民每天深夜都要抽丝织布,每一缕丝都是蚕农辛酸的记录,但是他们享受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劳动果实被统治者白白拿去,所以在他们心中充满了怨恨,那每一声织机的声响都是劳动人民的叹息,都是劳动人民的诉说。

第三句诗锋一转,写穿绫罗绸缎的贵人。他们穿着华美的衣服,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蚕农和织妇的辛酸,他们只知贪爱绣在绸缎上的鸳鸯图案。这样,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更为明显,更清楚地点明封建社会贫富的对立,写出劳动人民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的愤恨和鄙视,诗的社会意义就更深刻,社会作用更广泛了。

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前两句同后两句构成对比,使诗意更加鲜明,加强了诗的表现力,使诗的主题揭示得更加深刻。

标签: 咏蚕

更多文章

  • 《感秃鹙潜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感秃鹙潜吟

    昔日曾看瑞应图,万般祥瑞不如无。摩诃池上分明见,仔细看来是那鹕。

  • 《与杜光庭》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与杜光庭

    试问朝中为宰相,何如林下作神仙。一壶美酒一炉药,饱听松风白昼眠。

  • 《题黄居寀秋山图》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题黄居寀秋山图

    天与黄筌艺奇绝,笔精回感重瞳悦。运思潜通造化工,挥毫定得神仙诀。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目想心存妙尤极,研巧核能状不得。珍禽异兽皆自驯,奇花怪木非因植。崎岖石磴绝游踪,薄雾冥冥藏半峰。娑萝掩映迷仙洞,薜荔累垂缴古松。月槛参桥□,僧老坐支筇。屈原江上婵娟竹,陶潜

  • 《同刘侍郎咏笋》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同刘侍郎咏笋

    迸出班犀数十株,更添幽景向蓬壶。出来似有凌云势,用作丹梯得也无。

  • 《赠禅月大师》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赠禅月大师

    长爱吾师性自然,天心白月水中莲。神通力遍恒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寻访不闻朝振锡,修行唯说夜安禅。太平时节俱无事,莫惜时来话草玄。

  • 《奉诏赋蜀主降唐》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奉诏赋蜀主降唐

    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难保旧山川。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数尽年。古往今来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 《蜀驮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驮引

    昂藏大步蚕丛国,曲颈微伸高九尺。卓女窥窗莫我知,严仙据案何曾识。自古皆传蜀道难,尔何能过拔蛇山。忽惊登得鸡翁碛,又恐碍著鹿头关。

  • 《从幸秦川赋鸷兽诗》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从幸秦川赋鸷兽诗

    岩下年年自寝讹,生灵餐尽意如何。爪牙众后民随减,溪壑深来骨已多。天子纪纲犹被弄,客人穷独固难过。长途莫怪无人迹,尽被山王棱杀他。

  • 《批子弟理旧居状》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批子弟理旧居状

    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 《夕》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夕

    台榭沈沈禁漏初,麝烟红蜡透虾须。雕笼鹦鹉将栖宿,不许鸦鬟转辘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