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寒闺怨》原文、译文及注释

《寒闺怨》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86 更新时间:2023/12/5 5:36:18

寒闺怨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及注释

译文

寒夜月光洒向庭院深处的屋内,珍珠帘外梧桐树影斑驳。

孤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秋霜将落,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

注释

洞房:深屋,位于很多进房子的后边,在古代通常是女眷的居住处。

真珠帘:真珠即珍珠,形容帘子的华贵。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第一句即点明时间:深夜,而寒月历来是秋冬两季的代名词。“洞房”两字可理解为新婚后的洞房,而“洞”又有深远的含义,也可理解为处于庭院深处的房间。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一个“静”字就让这本该是温暖融融的居所显得不同寻常的冷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

第二句更是将冷意继续延伸,“真珠帘”即为珍珠帘,尽显其华贵之意,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显露出屋子主人身份的高贵,但即使是高贵的女子也摆脱不了空守闺房的寂寞。帘外的一株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院子当中,月光摇落,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

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夭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第三句第一个字就点明此刻的季节,正是寒霜将落的深秋。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一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忽然,她感到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但暮秋深夜,秋霜还未降落,女主人公玉手先知,预先通过手冷感受到即将到来的霜露,这不免引人遐思。

第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女主人公并没有就寝,而是坐在灯下裁剪衣服,要赶制寒衣要寄给远方的征夫。气温骤降,手里的剪刀立刻变得冰凉刺骨,她这才知道屋外就要下霜了。而下霜则更加说明屋外的寒冷,同时也反衬出闺房的冷寂和独守深闺的落寞。

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

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写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创作背景

这首闺怨诗,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大约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前后。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白居易从忠州调回朝廷。时宪宗去世,穆宗继位,宦官把持朝政,天子纵荒,宰相才下,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政治非常黑暗。加上朝廷以为藩镇割据已经平定,天下太平无事,令各军裁减兵额,激怒了无业的士兵。公元821年(穆宗长庆元年),河北地区的朱克融、廷凑和史宪成等兵将又乘机拥兵割据。朝廷发兵十五万人平叛,但财竭力穷,毫无建树,只是给广大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寒闺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也含蓄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乱征戍的怨恨之情。

标签: 寒闺怨

更多文章

  • 《秋房夜》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秋房夜

    云露青天月漏光,中庭立久却归房。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 《邻女》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译文湘灵15岁时已是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她的美貌能比月中嫦娥,又如旱地里的莲花让人刻骨铭心一生难忘。如今在哪里才能见到那种在碧纱窗下绣床前教鹦鹉说话的场景呢?注释娉婷: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

  • 《闺妇》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 《移牡丹栽》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移牡丹栽

    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将百处开。

  • 《板桥路》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板桥路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 《闻夜砧》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闻夜砧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八月九月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 《青门柳》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青门柳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

  • 《梨园弟子》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梨园弟子

    白头垂泪话梨园,五十年前雨露恩。莫问华清今日事,满山红叶锁宫门。

  • 《暮江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

  • 《思妇眉》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思妇眉

    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惟馀思妇愁眉结,无限春风吹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