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彭蠡湖中望庐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彭蠡湖中望庐山》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12 更新时间:2024/1/17 19:05:01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及注释

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注释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明发:天亮,拂晓。

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九江:即指浔阳江。

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当:耸立。

曙空:明朗的天空。

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鉴赏

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是因为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创作背景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

标签: 彭蠡湖中望庐山

更多文章

  • 《登鹿门山怀古》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译文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沙洲的水鸟近看才

  •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 《登望楚山最高顶》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登望楚山最高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译文观山水重在形势之胜,襄阳之美超过会稽。只有最高的相楚山,先前从未来攀陟。石崖峭壁疑是刀削而成,众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晴朗的日子一经登上峰顶,极目远眺果然

  • 《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疾愈过龙泉寺精舍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 《万山潭作》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万山潭作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译文我坐在潭边的大石上垂钓,潭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在树枝藤蔓间嬉戏打闹。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这座山上。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不如身披月光唱着歌荡桨而归。注释万山

  • 《初春汉中漾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初春汉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 《耶溪泛舟》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耶溪泛舟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译文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注释

  •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注释业师:

  • 《襄阳公宅饮》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襄阳公宅饮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谈笑光六义,发论明三倒。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