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寄校书七兄 / 送韩校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86 更新时间:2024/1/17 4:20:12

寄校书七兄/送韩校书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百无聊赖地居住在乌程,虚度光阴,转眼又到了年终。

七兄啊,你在芸阁那样清冷的地方供职,不知你的寂寞该是怎样的情形?

滔滔的江水裹挟着你的仙舟远去,天上的寒星伴随着你的使车前行。

你路过大雷岸时,不要忘记像鲍照一样,给我寄几个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注释

校书:即校书郎,官名,掌管整理图书工作的。

七兄:名不详,当时任校书郎。

乌程县: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南。作者家乡。

磋(cuō)跎(tuó):光阴虚度。岁月余:岁晚、年终。

芸(yún)阁(gé)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芸阁”即秘书省,系朝廷藏书馆。因为芸香可辟纸蠢,故藏书馆称“芸台”或“芸阁”。

何如:是“如何”的倒置。

仙棹(zhào):仙人所乘之船。这里指七兄所乘之船。棹:本摇船工具,船桨。常用来代指船。

寒星伴使车:过去传说天上有使星,伴着地上的使者。《后汉书·李郃传》曾记载。和帝派遣了一些使者,穿着便服到各州县去。李郃根据天上有两颗使星到了益州分野而预知将有二个使者到益州。因为七兄出使是在年终,所以称天上的使星为寒星。

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诗人写寄给一位作校书郎(官名,职务是在中央政府做整理图书工作)的“七兄”,从其内容可知此人其时当在自乌程赴任所、沿江而上的途中。

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了对七兄的体贴和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兄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律诗起句尤难,“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不求深远”。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

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赞云:“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亦即“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蓬莱”(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芸阁”,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仙棹”,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车”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远水”来概述旅途风光,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语,难免会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从乌程出发,沿江溯行,须经过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雷池一称大雷。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照妹鲍令晖是女诗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所以他特将旅途所经所见山川风物精心描绘给她,兼有告慰远思之意。

此诗结尾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个典故,而使诗意大大丰富。“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由于这样的“提示”,便使读者从蹉跎岁余、远水仙棹、寒星使车的吟咏联想到那名篇中关于岁暮旅途的描写:“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与妹书》)从而,更能具体深切地体会到“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语中,原来包含深厚的骨肉关切之情。女诗人以令晖自况,借大雷岸作书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书”的告语,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书言“几行”,意重而言轻。凡此种种,都使这个结尾既富于含蕴,又保持开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无意得之”的风韵。

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标签: 寄校书七兄

更多文章

  • 《送韩揆之江西(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送韩揆之江西

    相看指杨柳,别恨转依依。万里江西水,孤舟何处归。湓城潮不到,夏口信应稀。唯有衡阳雁,年年来去飞。

  • 《寄朱放(一作昉)》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 《道意寄崔侍郎》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道意寄崔侍郎

    莫漫恋浮名,应须薄宦情。百年齐旦暮,前事尽虚盈。愁鬓行看白,童颜学未成。无过天竺国,依止古先生。

  • 《迎李近仁员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 《和人次韵》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和人次韵

    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何事玉郎搜藻思,忽将琼韵扣柴关。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

  • 《左名扬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左名扬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诗咏东西千嶂乱,马随南北一泉流。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忽喜扣门传语至,为怜邻巷小房幽。相如琴罢朱弦断,双燕巢分白露秋。莫倦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

  • 《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韵》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

    昔闻南国容华少,今日东邻姊妹三。妆阁相看鹦鹉赋,碧窗应绣凤凰衫。红芳满院参差折,绿醑盈杯次第衔。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文姬有貌终堪比,西子无言我更惭。一曲艳歌琴杳杳,四弦轻拨语喃喃。当台竞斗青丝发,对月争夸白玉簪。小有洞中松露滴,大罗天上柳烟含。但能为雨心长在,不怕吹箫事未谙。阿母几嗔花下

  • 《代人悼亡》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代人悼亡

    曾睹夭桃想玉姿,带风杨柳认蛾眉。珠归龙窟知谁见,镜在鸾台话向谁。从此梦悲烟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时。西山日落东山月,恨想无因有了期。

  • 《和人》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和人

    茫茫九陌无知己,暮去朝来典绣衣。宝匣镜昏蝉鬓乱,博山炉暖麝烟微。多情公子春留句,少思文君昼掩扉。莫惜羊车频列载,柳丝梅绽正芳菲。

  • 《隔汉江寄子安》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隔汉江寄子安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橘林。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译文滔滔江水将我们分隔开来,我在此岸,你在彼岸。我们隔江相望,内心满是思恋之愁。想当初我们相互爱慕,相互吟诵喜欢的诗歌,如今却只能对着江水独自吟诵。看着一对鸳鸯在江边的沙滩上卧在一起,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