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和赏析

剑门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4/1/21 12:13:53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写雨,抒怀,感怀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衣服上满是灰尘和杂乱的酒渍,远行游历过的地方没有一处不让人心神暗淡和感伤。

我难道这一生就只该是一个诗人?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

注释

剑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据《大清一统志》:“四川保宁府:大剑山在剑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

征尘:旅途中衣服所蒙的灰尘。

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神情恍惚。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合:应该。未:表示发问。

最后二句:典出南宋尤袤《全唐诗话》:“(唐昭宗时)相国郑綮,善诗。或曰:‘相国近为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何以得之?”

赏析

这是一首广泛传颂的名作,诗情画意,十分动人。

此诗首句刻画了人物形象,第二句概括自己数十年间、千**路的遭遇与心情,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自问,最后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诗别出心裁,构思新颖,含蓄地表达作者报国无门、衷情难诉的情怀。

作者先写“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陆游晚年说过:“三十年间行**,不论南北怯登楼”(《秋晚思梁益旧游》)。梁即南郑,益即成都。实际上以前的奔走,也在“**”“远游”之内。这样长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满尘土;而“国仇未报”,壮志难酬,“兴来买尽市桥酒……如钜野受黄河顿”(《长歌行》),故“衣上征尘”之外,又杂有“酒痕”。“征尘杂酒痕”是壮志未酬,处处伤心(“无处不销魂”)的结果,也是“志士凄凉闲处老”的写照。“远游无处不销魂”的“无处不”(即“处处”),既包括过去所历各地,也包括写这首诗时所过的剑门,甚至更侧重于剑门。这就是说:他“远游”而“过剑门”时,“衣上征尘杂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销魂”。

引起“销魂”的,还是由于秋冬之际,“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而是骑驴回蜀。就“亘古男儿一放翁”(梁超《读陆放翁集》)来说,他不能不感到伤心。当然,骑驴本是诗人的雅兴。李贺骑驴带小童出外寻诗,就是一个佳话。李白、杜甫贾岛、郑棨都有“骑驴”的诗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适岑参韦庄都曾入蜀,晚唐诗僧贯休从杭州骑驴入蜀,写下了“千水千山得得来”的名句,更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骑驴与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诗人”。于是,作者自问:“我难道只该(合)是一个诗人吗?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关,而不是过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地生活呢?”不图个人的安逸,不恋都市的繁华,他只是“百无聊赖以诗鸣”(梁启超语),自不甘心以诗人终老,这才是陆游之所以为陆游。这首诗只能这样进行解释;也只有这样解释,才合于陆游的思想实际,才能讲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这就是说,作者因“无处不销魂”而黯然神伤,是和他一贯的追求和当时的处境有关。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写诗只是他抒写怀抱的一种方式。然而报国无门,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旋即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作者很难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如果不是故作诙谐,他也不会把骑驴饮酒认真看作诗人的标志。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一般地说,这首诗的诗句顺序应该是:“细雨”一句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这样一来,便平弱而无味了。诗人把“衣上”句写在开头,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数十年间、千**路的遭遇与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费力地写了出来。再接以“此身合是诗人未”,既自问,也引起读者思索,再结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形象逼真,耐人寻味,正如前人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诗外”(《示子遹》)。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所属朝代:宋代

标签: 剑门道中遇微雨

更多文章

  • 临安春雨初霁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临安春雨初霁

    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春天,抒情,感慨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夜,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译文及注释译文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

  • 示儿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示儿

    示儿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古诗三百首,爱国,忧国忧民,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及注释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

  •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过小孤山大孤山

    过小孤山大孤山宋代:陆游所属类型:高中文言文,游记,写景,抒情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

  • 清商怨·葭萌驿作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商怨

    清商怨·葭萌驿作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宋词精选,羁旅,孤独,思念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译文及注释译文黄昏时分,独坐江边痛饮。初雪放晴,仍是寒意阵阵。山中驿站显得格外凄凉冷清,烛光昏暗,一人独睡进梦境。心爱的人又寄来新的书信

  •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鹧鸪天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宋代:陆游所属类型:宋词精选,写景,隐居,抒怀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译文及注释译文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

  • 上侍御七兄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上侍御七兄

    上侍御七兄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译文及注释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

  • 题朱炼师山房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题朱炼师山房

    题朱炼师山房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百花仙酝能留客,一饭胡麻度几春。译文及注释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 又赠李侍御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又赠李侍御

    又赠李侍御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渺然客子魂,倏铄川上晖。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译文及注释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

  • 城旁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城旁

    城旁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降奚能骑射,战马百余匹。甲仗明寒川,霜囗囗囗囗。囗囗煞单于,薄暮红旗出。城旁粗少年,骤马垂长鞭。脱却囗囗囗,囗囗沦狄天。匈奴不敢出,漠北开尘烟。译文及注释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

  •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弱冠早登龙,今来喜再逢。何知春月柳,犹忆岁寒松。烟火临寒食,笠歌达曙钟。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译文及注释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