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阮咸

阮咸

  • 晋朝阮咸简介-晋朝阮咸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15:58:12阅读:4924

    阮咸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晋朝历史人物:晋朝阮咸,历史上评为阮咸,晋朝历史阮咸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阮咸,别称:阮始平,字号:字仲容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官员。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

  •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4:57:39阅读:1655

    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珮玉琤琤.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

  • 《和令狐相公南斋小宴听阮咸》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8 11:38:33阅读:1621

    阮巷久芜沉,四弦有遗音。雅声发兰室,远思含竹林。座绝众宾语,庭移芳树阴。飞觞助真气,寂听无流心。影似白团扇,调谐朱弦琴。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犹今。

  • 竹林七贤之一:才高不谨的嵇康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4 22:23:15阅读:1379

    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其实,他家原来姓奚,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躲避仇人,迁到谯郡,改姓嵇。他学识渊博,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和阮籍是同一时代人,在社会上的名气也和阮籍一样大,和他俩齐名的还有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因为他们七个人

  • 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21:31:53阅读:3613

    [摘要]: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为何会惹来杀身之祸?是一段晋朝历史的历史,向秀作赋的典故?向秀作的赋叫《思旧赋》,原文如下:余与嵇康、吕安居至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践二。“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

  • 阮咸的主要成就及家庭成员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1 12:16:43阅读:2510

    阮咸(约232-287)字仲容,陈留尉氏(古河北开启尉氏)人。魏晋时代名流,文教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取阮籍并称为“年夜小阮”;又取嵇康、阮籍、山涛、背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阮咸正在宦途上其实不患上意,任集骑侍郎时,山涛推荐阮咸掌管推举,晋武帝以为阮咸好酒实浮,因而没有用他。果量

  • 阮咸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1 6:45:46阅读:4239

    阮咸(约232-287)字仲容,陈留尉氏(古河北开启尉氏)人。魏晋时代名流,文教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取阮籍并称为“年夜小阮”;又取嵇康、阮籍、山涛、背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阮咸正在宦途上其实不患上意,任集骑侍郎时,山涛推荐阮咸掌管推举,晋武帝以为阮咸好酒实浮,因而没有用他。果量

  • 阮瑀与阮籍阮咸的关系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14:14:30阅读:3966

    公元三世纪先后,正在中原文坛,沉闷着两个文教奇像天团,分手是“建安七子”以及“竹林七贤”。前者以建安风骨著称于世,后者依附名流风姿传播千古。个中阮家占有了三个名额,分手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和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以及阮咸。阮籍是阮瑀的女子,阮咸是阮瑀的孙子,而阮籍以及阮咸则是叔侄闭系,成为文坛的一段美谈。阮

  • 阮咸简介 晋朝时著名的音乐家竹林七贤阮咸生平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8 5:25:30阅读:3610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生平放浪不羁,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作有《三峡流泉》一曲。(《三峡流泉歌》李季兰引《琴集》曰:“

  • 阮瑀是什么人?一生有多作为?

    历史人物时间:2024/1/4 3:58:00阅读:3232

    在“竹林七贤”之前,文坛影响力较大的是东汉末年的“建安七子”,“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

  • 详细介绍竹林七贤 西晋著名音乐家阮咸简介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6 15:08:40阅读:4661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阮籍之侄,与籍并称为“大小阮”。阮咸也是著名的音乐家,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他生平放浪不羁,精通音律,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作有《三峡流泉》一曲。(《三峡流泉歌》李季兰引《琴集》曰:“

  • 西晋文学家阮咸的简介 阮咸和阮籍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5 15:42:53阅读:1995

    阮咸的人物生平简介阮咸字仲容,今河南开封人。是三国到西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阮咸是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步兵校尉阮籍从子,阮瞻、阮孚之父。晋人所称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七人中最少受关注的一位。存

  • 竹林七贤之阮咸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8 19:23:01阅读:4439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1]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1]阮咸好酒虚浮,仕途不顺,担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举,没有得

  • 竹林七贤阮籍阮咸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6:34:42阅读:2321

    阮籍阮咸阮籍和阮咸两人是叔侄关系,他们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的一员。阮籍和阮咸两人还并称为“大小阮”,他们两个人都以纵放旷达而著称于世,他们共同蔑视封建礼教,对封建礼教持反抗的态度,为人处世旷达不羁。阮籍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陈留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中阮瑀,阮瑀是当时著名的世人和散文家

  • 三国文学家阮咸晒衣典故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14:38:26阅读:4842

    阮咸晒衣《阮咸晒衣》顾名思义就是讲一个叫阮咸的人在面对富人晒衣服炫富,自己并没有自惭形秽把自己的破旧衣服也拿出来晒。其实《阮咸晒衣》又叫《阮咸曝裈》或者《布犊鼻裈》。这个故事典故出自于《晋书·阮咸传》,故事的主角就是阮咸。阮咸阮咸晒衣的故事是这样的,在西晋那个时候,阮家当时是一个大家族,当然这个家族

  • 竹林七贤阮咸乐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2:35:18阅读:1609

    竹林七贤阮咸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是先有七贤的名声,之后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下,饮酒、赋诗、纵歌,肆意酣畅,又因为被称为七贤,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称,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阮咸竹林七贤阮咸,字仲容。是三国至西晋时期文学家、音乐家。阮咸是阮籍的侄

  • 竹林七贤中的“怪才”阮咸:不拘礼法 爱搞发明

    历史人物时间:2024/1/3 12:26:35阅读:203

    阮氏一族是音乐世家,阮咸尤通音律。颜延之有诗云:“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用以形容阮咸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不但音律造诣高超,而且爱创新——造出风筝和气球。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点,阮咸尤甚。《晋书》载:“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践踏礼法至极致藐视礼法,放浪形骸,是“

  • 关于阮咸有哪些轶事典故?为何会说小阮贤于大阮?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9:22:28阅读:2795

    阮咸(约232-287)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魏晋时期名士,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与阮籍并称为“大小阮”;又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为“竹林七贤”。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

  • 建安七子阮瑀与竹林七贤阮籍和阮咸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31 23:10:15阅读:2935

    公元三世纪前后,在华夏文坛,活跃着两个文学偶像天团,分别是“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前者以建安风骨著称于世,后者凭借名士风度流传千古。其中阮家占据了三个名额,分别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以及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阮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阮籍是阮瑀的儿子,阮咸是阮瑀的

  • 阮咸一生做过哪些荒唐的事?他在音乐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15:22:55阅读:2253

    阮咸,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在历史上有着这样一个朝代,他虽不同于不同于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也与唐宋时期的繁盛迥然不同,更与明清之际的保守迥然不同。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在这段历史之中,中原大地长期处于战争与混乱之中,政治与社会的黑暗,统治者实行的高压政策都使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们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