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地质学

地质学

  • 近代翟光明简介-近代翟光明(石油地质学家)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8 21:31:47阅读:3211

    翟光明简介:石油地质学家小编今天讲一位近代历史人物:近代翟光明,历史上评为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近代历史翟光明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翟光明,国籍:,民族:汉翟光明,石油地质学家,工程院院士。提出含油气盆地“三史”综合分析、油气含油气盆地形成等地质理论和科学探索井规划及CSI油气勘探法。是发现大

  • 李德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6 10:08:33阅读:4707

    李德生,1922年10月1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江苏苏州,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5年李德生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之后一直从事油勘探开发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质师、主任

  • 常印佛-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6 1:08:21阅读:504

    常印佛常印佛,毕业于清华大学,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勘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任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地质系统劳动模范”、阿尔巴尼亚一级劳动勋章等荣誉。中文名:常印佛性别:男国籍:中国民族:

  • 刘嘉麒-中国著名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4/1/25 11:39:20阅读:3366

    刘嘉麒刘嘉麒,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中文名:刘嘉麒性别:男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

  • 张国伟-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教授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4/1/17 9:54:46阅读:4858

    张国伟张国伟,毕业于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构造地质与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现任西北大学造山带地质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榆林碳中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中文名:张国伟性别: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

  • 刘东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7 0:43:45阅读:527

    刘东生刘东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中国地球环境科学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黄土之父”。多年以来,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及黄土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曾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中文名:刘东生性别:男国籍:中

  • 王成善-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4/1/19 7:53:39阅读:4783

    王成善王成善,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家、沉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地学部副主任、国际沉积学家协会(IAS)副主席等职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中文名

  • 李德生-石油地质学家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9 5:26:03阅读:4115

    李德生李德生,毕业于南京大学,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和地质研究工作,曾任石油工业部玉门油矿总地质师、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矿务总地质师等职务,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人之一。从业以来,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

  • 赵文智-石油地质学家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4/1/3 2:07:35阅读:408

    赵文智赵文智,中共党员,石油地质与油气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年以来主要从事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技术研究与勘探实践,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副主任,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荣誉。中文名:赵文

  • 袁道先-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15 13:27:39阅读:3242

    袁道先袁道先,水文地质学专家、岩溶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长,荣获“优秀科技工作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洞穴与岩溶特别贡献奖”、“国际水文地

  • 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

    名人大全时间:2024/1/8 10:40:11阅读:4602

    刘宝珺刘宝珺,沉积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年以来,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矿床学、油气储层地质学等领域研究,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地质期潘迪亚罗夫奖”等荣誉奖项。中文名:刘宝珺性别:男国籍:中

  • 关于李四光的诗有什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6 13:42:50阅读:252

    关于李四光的诗有什么李四光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批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当代人学习的楷模,他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李四光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很深的文学根底,他曾写过七绝李四光纪念馆诗二首,赞美了祖国河山的秀美,颇有先人伟大是做的风范,他诗的笔法成熟,对景物的描

  • 秦始皇陵中水银竟是炼丹所用?水银那么多太恐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1:44:41阅读:271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

  • 关于李四光爷爷的故事

    战史风云时间:2024/1/24 9:39:36阅读:2788

    关于李四光爷爷的故事李四光爷爷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被派到日本学习造船技术,后来又被派到英国学习待制,他不为国外的优越条件打动,决定回国回祖国效命。李四光李四光爷爷在地质学上为祖国赢得的第一个荣誉,是通过发现大量实据推翻了外国人认为中国不可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言论,为我国

  • 杨钟健:中国恐龙研究界的泰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12:42:04阅读:4012

    杨钟健院士一生的科研领域几乎涵盖了从鱼到人的全部古脊椎动物学,重点是对中国古哺乳动物和古爬行动物化石及中、新生代地层的研究,同时对地质学的其他学科、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多有涉猎。杰出的科学成就使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我国古生物学的一座丰碑。“回顾中国恐龙研究历史,我们无法相信,如果没有杨老的贡献,如果没有

  • 杨钟健从事哪些研究?都有着怎样的研究成果

    历史解密时间:2024/1/9 17:27:52阅读:1054

    科学研究杨钟健一生研究了大量化石,记述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共209个新属新种,对中国生物地层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钟健50多年的科学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5年至1936年,主要从事中国北方新生代地质及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第二阶段是1936年至1948年,工作内容除

  • 袁复礼从事过哪些研究?有着怎样的理论著作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8 18:15:20阅读:1487

    袁复礼,河北省徐水县人,祖辈为官宦人家,父亲曾中过秀才。祖母彭氏出身于苏州名门世家,读过私塾,为供几个孙子上学,她先后到天津师范学校和奉天师范学校教书。袁复礼1908年到1912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祖母的教养和期望对他影响很大。 1913年袁复礼考入了清华学堂高等科,1915年被保送美国。开始在纽

  • 袁复礼有着怎样的成就?对中国地质研究有着怎样的贡献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0:48:09阅读:3405

    袁复礼参加创立中国地质学会后,从1922年起即为该学会会员,曾任理事、名誉理事。还曾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理事,李四光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曾任燃料工业部顾问(1950年),河北省政府工业厅顾问(1951年),河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委

  •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10:59:17阅读:4931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是中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袁复礼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奖章”。与安特生一起从事过“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