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

  • 《户部尚书崔公挽歌》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13 4:17:01阅读:4642

    八座图书委,三台章奏盈。举杯常有劝,曳履忽无声。市若荆州罢,池如薛县平。空馀济南剑,天子署高名。

  • 汤金钊:清朝时期的户部侍郎,被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6 23:33:05阅读:4559

    汤金钊(1772年-1856年)字敦甫,一字勋兹,萧山人。先世由青田迁居长河,再迁至城厢镇西门外居住,称“西门汤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简介汤金钊家世代以经商为业,惟有他勤奋求学。乾隆五十九年(1794),汤金钊22岁举乡试第一,即称解元。嘉庆四年(1799

  • 康熙在路边吃饭,被书生偷了银子,他霸气放话:你必定名落孙山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9 21:13:34阅读:4066

    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康熙在路边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女孩正在路边卖豆腐脑,此时她拿着一双筷子一个碗,正给自己唱冤情。一时之间百姓们议论纷纷,现在天下太平了,所以贪官污吏四处横行,有人问为什么不去状告这些官员,一位大姐说道:“要是有钱去告他们,那还唱什么呢?”康熙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姑娘在这里

  • 六部之户部尚书设置过程介绍 户部尚书权限多大?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6 8:30:47阅读:4795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 户部尚书的主要职责 户部还有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6 8:21:53阅读:4324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三国时设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唐代改称户部,遂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

  • 户部尚书权力到底有多大?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4 3:34:49阅读:450

    在中国古代官场上,户部尚书的权力很大,俗称为大司徒。那么,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每年到底能够收入多少钱。认真地说,户部尚书的地位很高,每年最少能够收入几十万两银子。如果是那些强势的尚书,估计能超过100万两。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央的机构中分为六部。在名义上,礼部的地位最高,但是在实

  • 户部尚书权力到底有多大?每年能挣多少银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9 9:49:09阅读:4924

    在中国古代官场上,户部尚书的权力很大,俗称为大司徒。那么,高高在上的户部尚书,每年到底能够收入多少钱。认真地说,户部尚书的地位很高,每年最少能够收入几十万两银子。如果是那些强势的尚书,估计能超过100万两。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央的机构中分为六部。在名义上,礼部的地位最高,但是在实

  • 户部尚书的主要职责是做什么的?户部还有哪些官职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 5:54:58阅读:1013

    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三国时设度支尚书,掌财政。隋代以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唐代改称户部,遂为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历代相沿。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 、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政务,职责多有交叉。清还设有掌管八

  • 户部尚书: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19:39:32阅读:3532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 明朝嘉靖年间的户部尚书是谁?为什么说是嘉靖帝自己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5 16:09:37阅读:2241

    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在其统治明王朝的四十五年间,曾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的景象,令世人唏嘘不已。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历代皇帝最聪明的,二十余年不上朝却能把控好朝中的各方势力,玩弄群臣于鼓掌之间;也有人说他惨无人道,宠信严嵩,乱杀忠臣,杀害皇后;也有人说他是理财能手,虽不经管财务却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