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举孝廉

举孝廉

  • 孝文帝考评官员的方法:罢免没有过建议的官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5 3:06:30阅读:725

    近日翻开《资治通鉴》查找一份历史资料,偶然读到第139卷中孝文帝考评官员的记载,掩卷之后竟感悟良多。网络配图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上等中之上者才提升,下等中之下者罢免,中等的原位不变。考评结束

  • 举孝廉指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3 19:10:05阅读:2458

    “举孝廉”,这是汉代发现和培养官吏预备人选的一种方法。它规定每二十万户中每年要推举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职。被举之学子,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孝廉。古代举孝廉的发展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

  • “举孝廉”的历史由来 举孝廉的利与弊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 18:08:22阅读:3300

    在隋朝采用科举制之前,两汉的取仕制度“举孝廉”曾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举孝廉”取仕起源于汉代也止于汉代(魏晋南北朝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发起人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举孝廉的思想源于《孝经》的“以孝治天下”,《

  •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度存在着哪些测试科目?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8:26:05阅读:1681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

  • 解密:汉代的察举制为何又被称为“举孝廉”?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9:53:55阅读:3432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孝廉,即孝子廉吏。举孝察廉原为察举二科,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即举孝举廉各一人。在两汉通常的情况下,孝廉则往往连称而混同为一科。 孝廉一科,在汉代属于清流之目,为官吏进身的正途

  • 察举制是什么含义?汉代如何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22:51:25阅读:2720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统治阶层改革旧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