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罗聘

罗聘

  • 罗聘

    名人大全时间:2023/12/8 4:04:01阅读:4841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善画《鬼趣图》,画鬼态无不极尽其妙,借以讽世。亦

  • 罗聘画观音像的故事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1 5:04:15阅读:4181

    丰年冬季,罗聘伴妻子黑莲往不雅音庵敬喷鼻。途中途经二讲茶庵,他们取僧姑慧果生悉,便出来拜佛,逆带歇足喝茶。迸往才一下子,天上溘然起了雷暴,一阵旋风把神龛上的帷帘卷正在供桌上的烛炬水上,烧了起去。亏得罗聘脚快扯下帷帘,连拍带挨,才出烧起去。罗聘要赚庵里三丈黄绫,慧果没有让赚。推去让往罗聘道好要绘一张佛

  • 扬州八怪罗聘《鬼趣图》简介

    文史百科时间:2024/1/16 14:14:36阅读:1454

    《鬼趣图》是浑代绘家罗聘创做的人物绘。《鬼趣图》一共8幅。第一幅,是正在一片布满的烟雾中,隐约约约能够瞧睹一些古怪的里目以及肢体,似实似幻。那实无漂渺的抽象,便是“鬼”;第二幅,绘里上是两个鬼:一前一后,徐速前止。前面随着的鬼,头戴缨帽,很肥,有人以为绘的是一对于主仆;第三幅,绘的是一个脱着华美而里

  • 扬州八怪罗聘画梅的艺术特点

    文史百科时间:2024/2/24 19:27:20阅读:4782

    罗聘(1733~1799),浑代绘家。字遁妇,号两峰。本籍安徽歙县,其先进搬家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老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教诗习绘,30岁时正在扬州绘界崭露锋芒。浑坤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绘至都门拜望名人,所做8幅《鬼趣图》最受注重。次年北回,正在天津果年夜雪碰壁,收拾金农诗做,并做

  • 扬州八怪罗聘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4/2/4 6:26:50阅读:4898

    罗聘(1733-1799),浑代绘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妇,号两峰,又礼服云、花之寺僧、金牛隐士、师莲白叟等。本籍安徽歙县,其先进搬家扬州。为金农进室***,平民,好游历。人物、佛像、山川、花果、梅、兰、竹等,无所没有工,笔调偶创,飘逸没有群,别开生面。擅绘《鬼趣图》,绘鬼态无没有极尽其妙,借以

  • 罗聘的妻子方婉仪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 10:26:28阅读:1594

    圆婉仪(1732~1779)一做畹仪,字仪子,死于雍正十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据传为荷花死日,圆婉仪有“我取荷花同日死”之句,故自号黑莲、黑莲居士,安徽歙县人。广东布政使圆愿瑛孙女,国子教死圆宝俭女女。自幼尾随女亲以及姑母圆颂玉教习诗绘。18岁娶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为妻。家住扬州乡内弥陀寺四周(古扬州市弥

  • 清朝画家罗聘自称能看到鬼,还将鬼画了出来,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9 13:38:33阅读:678

    在古代科技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人们对于这些未知的事物都冠上了神、上帝或者是鬼的名字,认为是这些神或者是鬼负责掌管大自然的神秘和人类的命运。但是又没有一个人见过神或者是鬼长什么样子,神鬼似乎都是活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也因此有很多人谈鬼色变,大家对于这样的未知事物的第一反应都是恐惧和害怕。但是我们今天

  • 罗聘画观音像的时候发生过什么神秘故事?

    战史风云时间:2024/1/16 4:44:36阅读:2031

    传说罗聘画观音像的时候,发生过一些有趣的神秘传闻,那么传闻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有年夏季,罗聘陪老婆白莲去观音庵敬香。途中路过二道茶庵,他们与尼姑慧果熟悉,便进去拜佛,顺带歇脚品茗。迸去才一会儿,天上忽然起了雷暴,一阵旋风把神龛上的帷帘卷在供桌上的蜡烛火上,烧了起

  • 郑板桥在清代文人当中,是一个杰出人物,可他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0 16:16:44阅读:2120

    清朝时代的文人很多,有名气的也不少。不过,名气大到广为现代人所知的郑板桥无疑算得上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假如您还不知道郑板桥是谁,那您一定对有些人常挂在嘴上的“难得糊涂”这句话不陌生吧。对了,这句“难得糊涂”就是郑板桥说的。郑板桥的大名气并不是因为“难得糊涂”而得来的,他实际上有着过人的才华。文人画家郑

  • 唐 阎立本:锁谏图卷解析荐赏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9 5:34:15阅读:975

    作品:锁谏图卷画家:阎立本朝代:唐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尺寸:纵32厘米,横208厘米材质:纸本,墨笔赏 析此画最成功之处在于针对人物的神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只见陈元达双手持笏,紧抱大树,嘶喊着进谏之言,尽忠、尽职的焦急心情溢于言表;两名侍卫拉住陈氏的腰带与上衣奋力外扯,他们虽然胡须飞扬,双眼圆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