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

  • 张英的故事:精明强干清正廉洁 注重修养立训育后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6:42:24阅读:147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年间中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由于精明强干又清正廉洁,一直深受皇帝宠信。张英在文坛上也颇负盛名,其《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和《笃素堂文集》等书,曾一度广为流传。一、节俭济贫张英一向力求节俭,从不奢侈

  • 清正廉洁的人物和事迹(古代历史上为官最清廉的8人)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2 3:25:56阅读:1765

    中国历史上为官最清廉的8人 ,安徽人榜书有名!1、包拯——不持砚归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

  • 清官离任是明镜:只有离任仍然清廉如水才是清官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8:50:28阅读:2346

    “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这首打油诗,对贪官污吏的形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讽刺。官员离任时,最能看出其是否清廉。历史上许多清官在离任时给人民留下一个清廉的背影,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骑着毛驴一身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乾隆年间任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知

  • 古代官场为何不喜欢清正廉洁的官员?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2:59:49阅读:4946

    包拯刚正不阿,六十四岁那年突然患病,结果不治而亡。是病死?还是服药后被毒死的,一时间莫衰一是。后人经检查发现,包拯遗骨中钙、铁、汞元素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铅的含量均比现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可见包拯极有可能死于非命;还有海瑞,一生清廉自诩,结果到老仍然不受皇帝重用,最后明神宗屡次要重用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