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乾隆在登基后,为了能快速获得拥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趣历史网

乾隆在登基后,为了能快速获得拥戴,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981 更新时间:2024/1/10 9:45:35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清朝著名的“康乾盛世”是个比较尴尬的盛世,原因是,它同样也代表着清朝的盛极而衰。

清朝的衰落始于乾隆朝,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定论,无论如何宣扬乾隆所自豪的“十全武功”,也逃脱不了他是衰落的起点。

单以财政情况而论,乾隆刚继位时,清朝还是典型的土豪,因为国库中有雍正呕心沥血积攒出来的家当。

但到乾隆驾崩那会,继任者嘉庆就只能依靠抄和珅的家,来筹集剿灭白莲教起义的军费了。

乾隆最大的病就是,只会花钱,不会赚钱和存钱,他就是个大手大脚的习性。

这一点毛病,从他继位之初,就开始出现了。

众所周知,雍正在位期间,和皇室、臣子、百姓的关系都非常紧张,紧张到皇权和几乎所有阶层都出现了严重对立的情绪。

乾隆继位后,为了能尽快消除这份紧张和对立情绪,也让自己迅速获得大多数的拥戴,自然要推出和雍正时期截然不同的政治手段和理念来改变。

欲收揽人心,最见效的方法,莫过于让人升官、发财。升官只能针对小众,发财却能做到普惠,初继位的乾隆恰好荷包满满。

于是,乾隆开始大发红包,并尽量照顾到方方面面。

看过电视剧《雍正朝》的都知道,雍正从当皇子起,一直到当皇帝,有一件事是持续在办的,就是清缴国库的亏空,历史上也是如此。

而且,雍正对于涉及到国库亏空的官员,惩治是很严厉的,在雍正朝,官员家庭如果欠国库的钱不还,直接就会被抄家,清算家产补偿给国库。

如果家产不够偿还,官员会被关押,其家眷、亲族会被罚入辛者库(包衣组织,辛者库人要去官府指定的地方服劳役),直到所有亏空结清,才能放出来。

从法理上来讲,这是应该的,挪用、贪污国库的钱为自己的奢侈生活所用,凭什么不还?

根据《乾隆实录》中的记载,乾隆继位后,马上下达诏令,宣布雍正朝时因侵占、挪用钱粮的官员,应该追讨的,如果此前已经抄家,但“力不能完”的,全部赦免。

不但本人赦免,乾隆也将这些官员的亲眷全部从辛者库从放出来,并正式下令禁止此后因亏空诛连家眷。

《乾隆起居注》中还记载,乾隆在清理历年来的亏空案后,宣布:“其情罪有一线可宽者,悉予宽释,即已入官之房产未曾变价者,亦令该衙门查奏给还”。

如果说,禁止因亏空诛连家眷算是仁政的话,宣布没有还完钱的不用还了,再还给罪官家产,就是纯粹的用本属于国库的钱收买人心了。

当然,乾隆继位时,国库是满满的,所以,他不如雍正那般着急没钱用,反而要撒钱出去。

乾隆二年初,乾隆宣布,在京城大小官员的俸银加一倍赏给,并增加旗人官员的养廉银,还专门以江南事务繁重为由,给江南、浙江的佐杂官增加养廉银。

对于官员可以直接发钱,对于百姓,乾隆就是采取各种减免措施。

乾隆继位之前,在各地修民生工程时,地方官除了找上面要钱外,还习惯找当地的乡绅,甚至百姓,强行搞摊派。

乾隆继位后,马上对类似行为明禁止:“无得私行征派,以为民困”,并大方地表示:“其挑挖运河等项工程需用银两……于公项内酌量动用,报部核销。”

除此之外,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十月(乾隆是当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宣布裁减落地税:“凡市集落地税,其在府州县城内,照旧征收,但不许额外苛索,亦不许重复征收。若在乡镇村落,则全行禁革,不许贪官污吏假借名色巧取一文”。

雍正十三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乾隆又分别免除泰安州香税,禁止溢收耗羡(火耗银),免除浙江、山东、江南、云南等地区的盐课。

对于贫苦的私盐贩子,乾隆也给予一定福利,下令抓大放小:“至贫穷老少男妇,挑负四十觔(斤)以下者,概不许禁捕。”

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开始,乾隆还大量减免各地应缴纳钱粮,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免。

如乾隆二年减免直隶70万,山东100万。乾隆四年减免直隶90万,江苏100万,安徽60万,等等。

到乾隆十一年时,乾隆更是宣布普免全天下的钱粮,三年之内各省轮流减免,这一次减免的钱粮,总计有2834万两之多。

如上所述,乾隆执政的早期,正是通过各种方式,给官员、百姓发放让他们深受实惠的红包,不但缓解了雍正朝以来的紧张情绪,也迅速得到了从上到下的认可。

其实,在我看来,乾隆发放的各种福利,除了官员此前借国库的钱不用还了这一项外,其余的也都是惠官、惠民之举,反正雍正留下的家底足够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不错。

但乾隆的缺点也如前面所讲过的,他会花钱,但不会挣钱和存钱。

大手大脚的习惯了后,在一片歌功颂德中,即使国库的钱变得越来越少,逐渐入不敷出,乾隆也拉不下脸面变得如雍正般节俭和小气。

于是,清朝的财政危机也就慢慢的显现,乾隆不愿意改变,谁也拿他没办法,他的执政时间又长,等到他驾崩后,已经积重难返。

这一切,都是始于乾隆继位之初就毫无规划,无节制的撒钱。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九门提督要是关上城门就能造反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九门提督,权力巨大,关上城门就能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清史稿·职官志》的记载,九门提督“统领掌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弁,以周卫徼循,肃靖京邑”。就此来看,九门提督兼具警察和军队的职能,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北京市公安局长和北京卫戍区司令

  • 关羽在华容道肯定会放过曹操 诸葛亮为何还让关羽去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对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会放过曹操,诸葛亮为何还派他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主的古典演义小说。既然是小说,就有其文学艺术的写法,其中虽然大部分都是以历史为基出写的,但不免也有虚构的成分。所以,这里只说《三国演义》里的内容,且抛开历史不谈。在

  • 丞相翟方进被汉成帝赐死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翟方进,字子威,汉成帝时丞相。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前7年春天,汉成帝以天降异象的说法,命令丞相翟方进自尽。这一年的汉朝大地接连发生山崩,水灾,日蚀等异象,因为灾害来得太过频繁和异常,朝廷上下都认为是不详的征召,当时有个叫贲丽的人善于观察星象称,天道有常,不会随随便便将灾祸到人间,

  • 匡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匡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或者匡子。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98年,战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战争。这一年,齐国大将匡章,统领齐国军队,联合韩魏两国,一起围殴秦国。双方开打之后,秦国在三国联军的夹击之下,很快就开始节节败退。后来,匡章甚至直接攻破了函谷关,直接率领三国联

  • 李自成造反那么多年 最后为何坐一天皇位就跑路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造反15年,为何只当一天皇帝就赶紧跑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和李自成的经历同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什么朱元璋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李自成仅做了一天的皇帝就匆匆潜逃了呢?出生于陕北农村的李自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贫困,在无力

  • 封德彝有何本事?为什么能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周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封德彝(568年~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渤海蓨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看过电视剧《琅琊榜》的朋友,应该记得这样一个情节。主角梅长苏到了京城之后,先是到好友家借宿了一段时间。好友的父亲,名叫谢玉,是朝堂上地

  • 历史上的多尔衮是怎样的?与影视剧中的有何不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清朝初期的历史中,多尔衮是一个很难绕开的人物。他的一生,不但对清朝的历史进程演变极大,而且在一些现代影视剧当中,更

  • 阿济格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最后被赐自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满洲正白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清朝初期的历史上,一些至今被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开始粉墨登场,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这其中,有以十三副铠甲建立后金

  • 硕塞年纪轻轻就去世,为何他在史书上的记载那么多?-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爱新觉罗·硕塞(1629年-1655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清太宗皇太极,一生共有十一个儿子,十五个女儿,其中有一个女儿是养女。皇太极的儿子中除去三个没活到成年的,就剩下了八个。在这八个子女当中,最为著名

  • 王阳明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很多人不能接受他的思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王守仁,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王阳明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要用两个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