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乌台诗案涉及到哪些方面?苏轼为什么被贬外放?-趣历史网

乌台诗案涉及到哪些方面?苏轼为什么被贬外放?-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02 更新时间:2023/12/15 9:52:11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代文豪苏轼,之所以会被贬外放,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当时宋朝实行的新政,遭到皇帝本人的厌恶。在被御史弹劾之后,皇帝以苏轼的诗文讥讽朝政为名,将他流放了。

这件事,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其实涉及到了诸多方面。要想详细解释的话,那可就真的说来话长了。

北宋中期,随着国家承平已久,三冗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所谓三冗问题,是指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的核心,就是当时不做事的官、不打仗的兵太多,不该花的钱也太多,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甚至到了即将拖垮国家的地步。

宋神宗即位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客观来说,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王安石忽略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的变法,影响了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而且在施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被很多人反对。

苏轼便是其中的反对者之一。

在王安石变法开始之前,苏轼正是宋朝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苏轼21岁参加科举,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看中。在后来的‘三年京察’当中,苏轼亦是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北宋从开国以来,制科考试中的一等、二等一直为虚设,第三等便是最高等级。

这样的苏轼,不管怎么看,都是前途无量,将来入阁为相,似乎也已经近在眼前了。

可惜的是,在这场京察之后,没过两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就病逝了。按照当时的礼制,苏轼不得不回家给父亲守孝三年。就是在苏轼守孝期间,宋神宗即位,开始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所以,等到苏轼结束守孝,返回朝中的时候。此时朝堂上的情况,早已和他离开之前,大不相同。他的很多师友,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和,反对新政,都已经离开了朝堂。而对于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亦持反对态度。回朝之后,苏轼多次给宋神宗上书,反对新政,也因此遭到了王安石一派的排挤。

公元1071年,在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之下,苏轼自请外调,前往杭州担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前往密州任知州,六年后改任徐州知州,八年后改任湖州知州。

在做了几年的地方官后,苏轼越发坚定的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倒还真不是出于私怨。而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王安主持的新政,着重于开辟新的财源,尽可能地增加国家税收。但这样一来,就难免加重底层百姓的负担。再加上各级官吏在执行新制度的时候,难免会歪曲新政,这就使得百姓的生活更为艰难。

苏轼反对新政的原因,正在于此。

到了宋神宗在位后期,因为反对派的声音实在太大,宋神宗也不得不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但同时,在贬黜王安石之后,宋神宗依然坚持执行新政。此时的新政,已经不再是王安石主导,而是由宋神宗直接主导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乌台诗案发生了。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后,按照当时的规矩,得给皇帝写一份谢表。这种东西一般就是例行公事,但苏轼作为一个极为有才的大诗人,却在这份公文当中,掺杂了自己对新政的不满。

当这份谢表被送往京城之后,京城内的很多拥护新政的大臣,开始借题发挥,弹劾苏轼,说苏轼恶意中伤朝廷,反对新政,对皇帝不忠。此时的宋神宗,恰好正需要杀鸡儆猴,自然打算着重处置苏轼。

公元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刚刚调任为湖州知州仅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逮捕,随后押往京城。因为当时御史台附近种植大量柏树,有大量乌鸦栖息其上,所以御史台当时也被称之为乌台。苏轼的这个案子,也就被后世称之为‘乌台诗案’。

苏轼被押往京城之后,保守派和新政派,在如何处置苏轼这件事上,起了极大的争议。保守派就是反对变法的那一派,对于保守派而言,如果苏轼被重罚甚至处死的话,那么以后保守派将会受到严重打击,再无人敢反对变法,所以纷纷下大力气营救苏轼。

而新政派为了执行新政,必须要杀掉一个保守派的中坚人物,所以非要至苏轼与死地。

一时之间,保守派和新政派之间,因为苏轼这个案子,开始彻底对立起来。而苏轼这个案子,也从原本一桩其实并不算严重的文字案件,变成了一桩政治案件。

最终,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话,救了苏轼一命。

这个人,就是已经被罢黜相位的王安石。

王安石此时虽然已经被罢黜,但在新政派当中,王安石依然称得上是新政派的中坚人物。对于苏轼,王安石很欣赏苏轼的才华,觉得既然只是政见不和,没必要非得至苏轼与死地。于是王安石上书宋神宗,请求从宽处理。

王安石的这份上书,显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王安石上书之后,宋神宗选择对苏轼从轻发落,只是将苏轼贬黜到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的监视。

就这样,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乌台诗案,也至此告一段落。

不过,有趣的是,几年之后,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宋哲宗即位后,因为年龄实在太小,所以由高太后临朝听政。高太后临朝后,反对变法,重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打压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

保守派全面胜利后,苏轼这个被新政派打压多年的保守派人士,自然得到了重用。但有趣的是,苏轼在迅速升迁至中枢以后,又向身后的保守派开火,上书抨击保守派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

就这样,苏轼直接把保守派和新政派,全都给得罪了。

得罪了两派之后的苏轼,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在中枢做官,只能再次请求外调。

从乌台诗案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的这个案子,其实原本只是文人简单地发发牢骚。但因为涉及到了一些政治问题,加上恰好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所以才被人借题发挥,最后闹大。如果不是苏轼运气好,恰好生在了宋朝,宋朝恰好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而作为新派领袖的王安石,又比较惜才。估计在这个案子当中,苏轼最后肯定是必死无疑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去世后,为什么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儿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赵匡胤,即宋太祖,小名香孩儿,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16年。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以来,皇位的继承,一直讲究嫡长子继承制。不过,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却并没有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匡

  • 秦始皇统一文字前,中原诸国的文字差异有多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做了很多惊动天下的大事件,统一文字就是其中之一。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中原诸国的文字,大致可以分为五大体系,分别为:齐系文字、燕系文字、晋系文字、楚系文字和秦系文字。这些文字体系之间,往往差距极大。如

  • 蜀汉灭亡后,刘备的宗亲们为什么没有抵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百科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四十三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曹魏,我们听说过曹丕曹植争嗣的行为,后来还有司马懿高平

  • 刘永和刘理作为刘禅的弟弟,分别是什么结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我们常说“扶不起的刘阿斗”,这里的“阿斗”指的是刘禅,后来他成为蜀汉皇帝,即使有诸葛亮的辅佐与教导,也无济于事,最后投降了曹魏,他的“乐不思蜀”也成为了后世笑柄。很多人都知道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但不知道的是,刘备其实不止刘禅一个儿子,除去养子刘封外,还有两个亲生儿子,刘理和刘永。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刘理

  • 在古代,血月发生过几次?古书上是如何记载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血月,即红色月亮,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月全食现象,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古代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月若变色,必有灾殃”。我们可以从《南齐书》查到:“明帝永泰元年四月桂海,月蚀,像血一样红”。第二次血月出现在南齐东部的侯岗即位后不久,两次事件之间的间隔是一年多。第一次血月

  • 在蜀汉四大派有什么矛盾 益州本土为何不支持刘家-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蜀国四大派有何矛盾,为何益州本土派不支持刘家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国,也叫蜀汉、季汉,是三国时期割据我国西南地区的地方政权。蜀地本为益州牧刘蔫、刘璋父子的地盘,211年张鲁进犯益州,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抵抗张鲁,没想到刘备趁机夺权,占了益州。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

  • 古代没有经过农民起义建立起的王朝,为什么都会在短时间灭亡?-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数不尽的王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古代没有经过农民起义建立起的王朝,国祚都很短,而经过农民起义的动荡建立起的大一统王朝,享国时间都比较长,这里的长久,一般以200年为界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但凡没有经过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则一般比较短命,比如

  •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它厉害在哪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历经数千年,至今仍发挥作用,那么这座古老的设施到底厉害在哪些方面呢?李冰是怎么把它设计出来的?都江堰坐落于誉为天府之国中国四川,公元前272年30岁的秦国人李冰接到秦昭王之命修建都江堰这一伟大工程,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

  • 红楼梦中鸳鸯是什么样貌?她为何能讨得贾母的喜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金鸳鸯是红楼人物之一,四大烈婢之一,她在《红楼梦》一书中,是贾母的大丫头。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若红楼丫鬟也要选出“花王”来,这个人一定非鸳鸯莫属。邢夫人替贾赦“做媒”,私底下劝说鸳鸯时说了有一句话:“满府里看去,就只你是个尖儿”。邢夫人所言不虚。鸳鸯是老祖宗的首席

  • 红楼梦中宝钗居住的蘅芜苑是什么样的地方?-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蘅芜苑是《红楼梦》里大观园中一处建筑物,为薛宝钗的居所。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过程中,在蘅芜苑发生的一场对话,每每被人说起,基本的观点都是:这是贾母对宝钗的一次严厉批评,进而是对“金玉良缘”的坚决打压。我们觉得,这真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