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的李林甫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奸是忠?-趣历史网

历史上的李林甫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奸是忠?-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4/1/14 10:19:20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长平王李叔良曾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到李林甫这个人,很多人可能下意识就会想到‘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确,历史上真实的李林甫,确实不是什么好人,算是一个有名的大奸臣。

当政十九年,在位期间为了排斥异己,打压政敌,做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恰好间接引发了后来的安史之乱。甚至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很大一部分责任,就在李林甫身上。

要想说清楚这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了。

李林甫姓李,他的这个李,确实是皇族李家的那个李。李林甫的太爷爷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俩人是一个爷爷。李渊他爹是老三,而李叔良他爹是老六。唐朝开国之后,李叔良获封长平郡王。

不过,在受封长平郡王仅仅四年之后,李叔良就在驻守北方的时候,死在了突厥人手里。后来唐朝统一天下之后,长平郡王这一脉,虽然没有衰落,但也没有出什么太过出彩的人物,只能算是宗室当中,较为普通的一脉。

三代之后,就到了李林甫那一代。

李林甫出生的那一年,恰好赶上唐高宗李治去世。李治去世之后,作为太后的武则天把控了大权。先立李显为帝,然后又废了李显,改立李旦为帝。李旦登基后,完全就是个傀儡皇帝。后来武则天干脆就废了李旦,直接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

武则天掌权的那些年,对于李家宗室的打压,可谓是不遗余力。不过好在,李林甫只是个皇族偏支,他们这一脉又没什么权势,所以武则天也懒得搭理他们这一脉。这反倒是让李林甫他们家幸存了下来。

总之,李林甫的少年时代,唐朝的政局是乱得一塌糊涂。李林甫虽然是宗室,但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好像也不大可能有太大的发展。

不过,到了李林甫23岁的时候,情况开始出现转机了。

这一年,一场神龙政变,让武则天彻底失去了大权,只能还位于太子李显。李显二次登基,皇位再次回到了李家的手里。这对于李林甫来说,显然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武家才是真正的皇族,李林甫这种李家的远房偏支,就已经不再是皇族了。而李显再次即位之后,李林甫就又成了皇族。

这次转机,让李林甫得以顺利入仕,入千牛卫为官。

在千牛卫干了几年之后,李林甫又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重要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先天政变。

简单来说,就是李显二次即位后,性格依然怯懦,所有大权由李显的皇后韦氏把持。韦氏把持大权后,也想像武则天一样,做另一位女皇帝,所以后来便毒杀了李显,想要扶持一个傀儡皇帝李重茂为帝。就在李重茂刚刚登基之后不久,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便暗中勾结禁军发动了政变,入宫诛杀了韦氏,然后拥立自己的老爹李旦为帝。

先天政变发生的时候,李林甫并没有参加。但是,他的舅舅姜皎参加了,而且还是先天政变当中,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所以,先天政变后,姜皎自然被李隆基信任。后来李隆基即位之后,姜皎自然也就成了李隆基的宠臣,在朝堂上一时间权势煊赫。

姜皎上位之后,对于自己喜欢的外甥李林甫,自然也是大力扶持。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李林甫迅速升迁,一路升至国子司业,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副部长。

但是,到了开元十年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在这一年,李林甫的舅舅姜皎,因为犯了事情被贬官流放了。不过耗子啊,此时的李林甫,也算是唐朝高级官员,翅膀算是足够硬了。就算是没有舅舅的庇护,同样可以过得很好。

从开元十年开始,李林甫再往后的道路,真的就只能靠自己了。因为到了他这个高度,除了皇帝本人之外,不管是宗室的身份,还是他那个被流放的舅舅,都已经无法再为他提供任何帮助了。

不过,李林甫到底还是有本事的。接下来的几年里,单凭自己的本事,依然混得如鱼得水。李林甫深知自己背景有限,所以积极巴结唐玄宗的后宫。后来更是攀上了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这条线,得到了武惠妃的支持。

在武惠妃的支持下,李林甫后来又先后历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和礼部侍郎。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林甫还通过自己的情人,巴结上了高力士。在武惠妃和高力士的支持下,李林甫凭借自己的手腕,最后终于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受封黄门侍郎。

两年之后,李林甫被拜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此,李林甫终于成为了唐朝的宰相,和裴耀卿张九龄一起,并肩成为大唐官场上权力最大的三人。

这一年,是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53岁,李隆基51岁。

其实在李林甫成为宰相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李林甫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努力巴结上官,交好后宫和宦官,为了上位拼尽一切。但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很多,倒也算不上什么。而且李林甫为政多年,其实也推行过一些好政策,为唐朝的繁荣贡献过自己的力量。

那为啥在后来的历史上,李林甫成了被人唾弃的坏人呢?

答案就在于他当上宰相之后,为了巩固自身权位所做的一系列事情。

李林甫虽然当上了宰相,但当时和他并列为宰相的,还有张九龄、裴耀卿这两人。而且这俩人比他资格更老,在朝中权势更大。以李林甫的性格,自然要打压这两人,和这两人争权。

恰好在这个时候,后宫出事了。

后宫那边,其实倒也不是出了什么大事。简单来说,就是武惠妃想要做皇后,然后想要唐玄宗立她生的儿子做太子。但问题是,当时唐玄宗已经立了一个太子,而且风评很好。不过,在武惠妃强大的枕头风攻势下,唐玄宗还是松了口,决定先试探一下大臣们的口风。

当唐玄宗透露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同为宰相的张九龄,坚决表示反对。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再加上武惠妃本来就是李林甫在宫中的靠山,所以这场斗争开始后,李林甫直接站队到武惠妃那边去,帮助武惠妃夺嫡。

最终,李林甫和武惠妃经过一番谋划,让唐玄宗误以为张九龄、裴耀卿两人结党。大臣结党这件事,在历朝历代都是最被皇帝所忌惮的。所以,当唐玄宗生出这个念头之后,很快就直接罢免了两人。在这两人被罢免之后,李林甫就成了唯一的宰相。

于此同时,李林甫也在积极配合武惠妃。武惠妃随后又布了一个局,佯装宫中有贼人进入,让太子李瑛,以及同样与她作对的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带兵入宫救驾。而等到三人带兵入宫之后,武惠妃则否认自己曾向他们求救,并且坚称这三人是带兵进宫杀自己的。

这下子,唐玄宗忍不了了。

虽然是儿子,但带兵入宫这种事情,本就是大忌。再加上武惠妃和李林甫从旁诋毁,唐玄宗顿时勃然大怒,直接将三人贬为庶人,后来又直接赐死。

一日,杀三王。

天下皆惊。

在这个过程当中,李林甫显然出力极大。而最终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权势,成了唯一的宰相。但作为代价,原本优秀的三位皇子,却全都被他构陷致死了。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事其实影响真的很大。因为这三位皇子,都算是相对出色。而这三人死后,尤其是太子被赐死,对于当时唐朝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而且后来唐玄宗也没立武惠妃的儿子做太子,而是改立另一个儿子李亨为太子。再之后,李亨当了几十年的窝囊太子,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才登基为帝。

一日杀三王,这算是李林甫所做的第一件坏事。

第二件坏事,则是打压同僚,重用藩将。

唐朝是个相对崇尚武力的时代,所以比较讲究‘出将入相’。所谓出将入相,就是指如果在外边打仗打得特别好,战功显赫的话,可以有机会被调到中枢来担任宰相。

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但是对于李林甫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如果真的是那种顶级人才,在边疆特别能打,然后返回京城做宰相的话,肯定会和他争权。而且这样的人,自身才能都很强,也会对他造成很大的威胁。

所以,李林甫最后就憋出了一个坏招。

任用边疆民族的人做将军。

因为在当时的文化环境当中,边疆民族,一般会被认为缺少文化。这种看法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错的,毕竟唐朝那会儿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很多边疆民族的人,确实可能连书都没读过。这样的人,打仗是有可能打赢的,但是你要让他会中枢担任宰相,打理朝政,确实不太现实。而当时的李林甫,就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大范围的任用藩将。如此一来,藩将就算战功再怎么显赫,也不可能进入中枢做宰相,威胁他的地位。

从李林甫自身来说,这一招真的很好使。武将那边,都是藩将,无法入朝为相。而文官体系这边,他是老大,可以随意打压下面的后起之秀。就算非得提拔一个宰相,他也可以选个性格懦弱的,同样无法和自己争权。

但从唐朝的大局来说,这招就太致命了。

因为唐玄宗上位后,本来就已经进行了军制改革,大幅提升边疆将领的权力。不但赋予他们长时间领兵的权力,还推行节度使的管理制度,给了边疆将领财权和治政权。在边疆地区,当地的将领已经相当于是一方诸侯。而在这种情况下,李林甫又开始大范围任用藩将。如此一来,结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这种条件之下,安禄山登场了。而且,除了安禄山之外,比如高仙芝、哥舒翰等人,也都纷纷登场。

后世很多人曾好奇,为什么唐玄宗时期,一半以上的将军都是少数民族。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出在这儿了。当然,这个问题也不能全怨李林甫,也和当时唐朝的文化有关。因为当时唐朝实在是太强,很多中原人根本就不愿意去边疆打仗,所以只能用边疆民族。但不管怎么说,唐玄宗在位后期,藩将大面积掌权的局面,李林甫要负主要责任。

李林甫的这一招,固然维护了他自身的权位,但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同样是为了维护自身权位,李林甫还大肆打压文官集团内部的人才,提拔一堆庸才上位。尤其是杀三王之后,唐玄宗并没有立武惠妃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李亨为太子。李林甫因为自己曾反对李亨做太子,害怕李亨将来即位后打压自己,所以坚决和太子一党进行斗争。所有支持太子的官员,都在他的打压范围之内。

被他这么一搞之后,原本开元年间清明的政治生态环境,被搞得一塌糊涂。到了天宝年间之后,唐朝的吏治已经相当腐败,出现了一大堆问题。后来安禄山起兵之后,能够一路快速攻城掠地,其实也和当时的吏治腐败有一定的关系。

正是因为做了这些事情,李林甫才会被后世骂作是奸相,成为后世唾弃的存在。不过,后来李林甫确实也遭了报应。在他为相后期,被杨国忠诬陷有谋反之意,唐玄宗虽然没有因此治罪,但也逐渐疏远了李林甫。在这种被疏远打压的抑郁当中,李林甫去世。而在他去世之后,杨国忠依然不放过他,设局坐实了李林甫谋反的事情。

事发的时候,李林甫已死,但还没有下葬。唐玄宗当即下令,剥夺他的一切荣誉,并且将他的家人后辈,全部流放岭南。就连李林甫本人,也被唐玄宗下令劈了棺材,扒了朝服,重新以庶人的礼节下葬。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得好死了。

李林甫的结局,虽然也算得上是遭了报应,但他留给唐朝的祸患,却没有随着他的去世而消散。李林甫去世后,仅仅只过了两年时间,安史之乱便爆发了。唐朝自此由盛转衰,无数人因此丧命,流连失所。

这样的李林甫,背上千古骂名,真的是一点都不冤。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郭子仪再造了大唐?他为何被称为最完美的将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真实的郭子仪,有四个字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再造大唐。如果没有郭子仪的话,唐朝可能真的一百多年就打住了。而且再之后,中国极有可能再次进入东晋十六国那

  • 刘备为什么携民渡江?百姓又为什么跟着刘备一起跑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老百姓之所以要跟着刘备一起跑,主要是因为刘备宣传得好,让老百姓误以为曹操会屠城,如果留下就是必死。但实际上,就算这些百姓真的留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弑兄杀弟,为何没有杀了父亲李渊?-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李世民,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生母是太穆皇后窦氏,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弑父,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不太敢,怕落下天大的骂名。另一方面,

  • 隋末群雄中实力最弱的梁师都,为什么最后才被灭?-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各地出现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相互间混战不断。在隋末群雄中,梁师都可以说是最弱的,最盛时也只占据陕北一地,但他却坚持了12年之久,直到贞观初年才被唐朝消灭,堪称隋末唐初最顽强的军阀。梁师道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梁师都,本名梁玄末,字师都,出身于夏州朔方郡大族,他的父亲早逝,被叔父梁毗养

  • 古代科举作弊是什么样的 现代有的,古人也有-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古人科举考试作弊手段多,不仅贿赂主考官、带小抄,还会请人代考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今的考试作弊手段多种多样,并且借助了很多高科技设备,成功率也是大大提升。当然,这样的举动是不被倡导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没有现代技术的古代的,古人会作弊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在每一个历史时期

  •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 道台比知府还要大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对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为何说这个官职很特殊?它有知府大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道台是清朝官职道员的尊称,这个官职可谓是清朝所独创,在官级上比知府大一些,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知府升任道台,属于是知府晋升的必经官职。清朝的官制基本承袭了明朝的官制,在地方上划分省、府、县

  • 店小二为何一般都是男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在古装影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客人去店里吃饭,喊一声“小二”,随后就有店小二回答“来嘞”,这句来嘞听起来都特别的销魂,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成为了现代人印象里店小二独有的特有的印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为什么古代的店小二都只有男的而没有女的呢?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店小二这个词的由来,大家都知

  • 红楼梦中王夫人不喜欢晴雯到底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晴雯,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红楼梦》中的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王夫人被贾母称为“木头人”,很少流露情感和喜恶,贾府的大部分事务已移交王熙凤管理,她则日常吃吃斋,念念佛,清静却也无聊无趣。她有一个怜贫惜老的好名声,貌似也很有善心。但是她却当众表示

  • 红楼梦中秦钟的存在对宝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秦钟是《红楼梦》前期一个相当有分量的人物,他是贾宝玉少有的男性朋友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红楼梦》秦钟是贾宝玉的陪衬和引路者,他短暂的一生是为贾宝玉做镜子,让贾宝玉在他身上看到了人生的样子。贾宝玉的人生有两个老师,一个是秦可卿,一个是秦钟贾宝玉在秦可卿房里,梦游太虚

  • 红楼梦中周瑞家送宫花时,王熙凤与贾琏在做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瑞家的送宫花,先送的三春与王熙凤,最后给的林黛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这里曹雪芹并没有忘记李纨,顺便写了李纨当时在睡觉。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十二支宫花,对应金陵十二钗,虽然有人不在场,有人不能戴。却也都有兼顾,自然也写到李纨。主要是宫花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