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马攸是什么下场?他最后被迫害到底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司马攸是什么下场?他最后被迫害到底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92 更新时间:2024/1/14 6:35:50

司马攸,司马昭次子,,西晋宗室、书法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因为无子(生了五个女儿)继嗣,从同母兄弟司马昭那过继了一个儿子。

司马昭比司马师运气好得多,子嗣旺盛,仅正妻王元姬(司徒王朗的孙女)就给他生了五个嫡子。

除了嫡长子司马炎要留着继承本支的家业外,司马昭有足够多的儿子可以送人。

既然是同母兄长,同时也是司马懿的第一继承人要个儿子,理论上,这个过继的儿子,将来是要继承司马氏家族族长之位的。

因此,司马昭直接就把嫡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

嫡次子是继承不了司马昭本支家业的,但过继给司马师后,因为司马师是司马懿的第一继承人,司马攸作为他唯一的继子,前途无可限量。

史书没有写明司马攸是哪一年过继给司马师的,应该是出生后没多久。

至少一直到他十岁之前,他是幸运的,这次的过继,或许将给他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

在他三岁的时候,祖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氏一举成为曹魏第一家族。

在他五岁的时候,司马懿去世,继父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职位,成为曹魏第一人。

正常情况下,将来,会是司马师这一支取代曹魏,那么,司马攸就是将来新朝的皇太子或皇帝。

但幸运后的不幸运很快来到,司马师掌权仅四年后,在一次出征时,伤重死了。

司马师既然病死了,按照礼法来说,应该是司马攸继承司马师的位置和权势,但他当时才十岁。

此时,曹魏的局势并不太平。

距离司马氏夺权不过六、七年,曹魏朝堂上,还有许多忠于曹氏的臣子蠢蠢欲动,司马氏在享受风光的同时,也面临着危机。

如著名的“淮南三叛”就是在司马氏诛杀曹爽夺权后,陆续发生的,其余的小型叛乱也是此起彼伏。

在如此局面下,司马家族及其背后庞大的支持者们,显然不会让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来掌舵。

司马师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在临终前,把在洛阳看家的司马昭叫到身边来,把权柄移交给了他。《晋书·景帝本纪》中记载:

闰月疾笃,使文帝总统诸军。辛亥,崩于许昌,时年四十八。

也因此,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司马家族大业的继承人和掌舵人。《晋书·文帝本纪》中记载:

景帝崩,天子命帝(司马昭)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这次权力的移交,对于司马攸的未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司马昭掌权了,将来,他遗留的权力,自然是交给长子司马炎。

而司马攸,从司马氏家族的直接继承人,变成了边缘人物,即使不被边缘,也是司马炎必须要重点防范的人物。

司马攸在继父司马师死后,其地位相当尴尬。

司马昭临死前,大概也看出了隐患。当时,司马氏代曹魏已成定局,未来,司马攸处于比较危险的境地。

可司马攸虽说过继给了司马师,但到底还是司马昭亲生的,他不可能视而不见。

所以,司马昭临终前,还特别交代司马炎和司马攸要和睦相处,《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及帝(司马昭)寝疾,虑攸不安,为武帝叙汉淮南王(刘长)、魏陈思(曹植)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司马炎)。

司马昭的担心是很必要的,司马攸因为曾经的过继,在司马氏家族中的地位太特殊了。

司马攸在晋朝建立后,被司马炎封为齐王,还被授予“总统军事”的权力,除此外,司马炎为了安抚他,一直在不停给他加官。

最重要的是,他的继父司马师,还被追赠为皇帝。

孙权因担心孙策的后代有法理上的皇位继承权,在追赠孙策时,刻意打压不同。

司马炎代魏后,除追赠祖父司马懿、父亲司马昭为皇帝外,把伯父司马师也追赠为皇帝了。《晋书·景帝本纪》中记载:

武帝受禅,上尊号曰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

这样一来,司马攸的生父是皇帝,继父是皇帝,同母兄长司马炎是皇帝,他有足够成为司马炎继承人的法理依据。

特别是,司马攸并不是一个庸才,从小就因才华闻名于世,《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善尺牍,为世所楷。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司马懿)每器之。

而且,他也一度被司马昭考虑为继承人,差点曾取代司马炎,《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初,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

再加上司马炎册立的皇太子司马衷(晋惠帝)是个傻子,以及司马氏在此前的权力交接中,又有司马师传给弟弟司马昭的先例。

因此,当司马炎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在晋朝内部,有较高的让司马攸取代皇太子司马衷,成为司马炎继承人的呼声。《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及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

这种呼声,既让司马炎不满,也让司马攸在朝中的政敌,包括皇太子司马衷背后的支持者不满。

政治打击也随之而来在,几方合力,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把司马攸活活给气死了。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司马炎在大臣荀勖和冯紞(两人都是司马攸的政敌)的蛊惑下,先是给司马攸加封:“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

但要求他必须离开国都洛阳,到自己的封地去。《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帝曰:“何故?”勖曰:“百僚内外皆归心于齐王,太子焉得立乎!陛下试诏齐王之国,必举朝以为不可,则臣言有征矣。”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成五等之制者,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

根据史书记载,司马攸对司马炎要他回封地的反应是“不悦”,这个反应或许也能证明,司马炎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司马攸不愿离开洛阳,没准真有跟侄子司马衷争夺皇位之心。

为了留在洛阳,司马攸以生病为由:“攸知勖、紞构己,愤怨发疾”,上奏司马炎,说自己不去封地,要给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守墓。

司马炎认同荀勖和冯紞建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司马攸赶走,当然不会同意他的任何想法和行为。

既然司马攸说自己有病,司马炎为了对弟弟的病情表示关心,安排御医来帮他看病,但派去的医生都说司马攸没病,完全可以走到封地去。

司马炎因此逼着司马攸走人,结果,司马攸被气的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了,《晋书·司马攸传》中记载:

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辞出信宿,(太康四年)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至此,司马攸这个从小为祖父司马懿“器之”,为生父司马昭所“宠爱”,又是司马师一支唯一的继承人,以孝道和才华闻名于世,且是司马家族中难得的人才,就这么被活活气死了。

从皇权的角度上来看,这是很正常的,司马炎为了让儿子顺利继位,哪怕是个傻儿子,也必须打压司马攸这个身份特殊的弟弟。

司马攸因此被活活气死,也只能说明他真对皇权有想法,且气度和眼光都不够。

即使离开中央,去了封地,就不能争位了?忍让一时又如何?

司马攸有才华,有长期实权在握的影响力,有足够的支持者,如果能活到“八王之乱”时,未必不能力挽狂澜。

至少,他确实比司马炎的傻儿子司马衷更适合领导西晋,果真如此,西晋未来的命运会好很多。

司马攸从无法继承家业的嫡次子,因一次过继,摇身变成合法的家族继承人,又因继父的死,变成司马炎的眼中钉,幸运和不幸运伴随一生,只能说,世道无常。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晚年时期都做过哪些昏庸之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唐太宗就算到了晚年,他也不是一个特别昏庸的皇帝。和历史上那些昏庸的皇帝比起来,唐太宗还算是不错的。不过,唐太宗确实没能做到善始善终。晚年的时候,他确实做过不少昏庸的事情。正如魏征对他说的:“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 刘邦最后为何没有能成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在去世之前为什么要杀樊哙?但又为何没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征战英布的过程就中了一箭,而且当时刘邦都已经61岁了,这就让他原本就不硬朗的身体变得更是雪上加霜。恰巧这个时候,卢绾又叛变了。可以说当时像打地鼠一样,按下一个起

  • 张良和陈平都是汉朝开国功臣 两人到底谁的谋略更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对张良与陈平对比,谁的谋略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与陈平都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都曾辅佐刘邦,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劳。那么,他们两人,谁的谋划更高明,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厉害呢?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攻峣下秦军,

  • 彭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彭越,秦末群雄,汉初名将、异姓诸侯王。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秦末,彭越纠集一群穷哥们打渔为生,兼职做剪径抢劫的勾当。陈胜大泽乡揭竿而起推倒反秦的多米诺骨牌后,有人鼓动彭越仿效陈胜和项梁等亮出旗号公开反秦。彭越深谋远虑拒绝:“两龙方斗,且待之!”一年后,百余名

  • 刘邦想立刘如意作为太子 最后为什么会失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汉高祖刘邦为何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却不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邦在当了皇帝以后,就立他的原配吕雉为皇后。同时也立了吕雉所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在刘邦的心中,他其实最爱的是戚夫人,以及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刘邦为什么非常喜欢戚夫人呢?是因为戚夫

  • 李思齐为何愿意献出手臂招降王保保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王保保是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因此朱元璋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曾七次试图招降他,但都没有成功。朱元璋还曾经说过自己有三大遗憾:一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二是没有元太子的消息;三是不能活捉王保保。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王保保有多么看重。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则是前去劝降王保保的使者李思齐的

  • 三国时期时期的外族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有趁机入住中原-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群雄割据、纷争不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一直对中原沃土虎视眈眈的外族首领为何没有选择在此时趁虚而入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可以说天下大乱,面对天下群雄割据的时候,外族为什么趁虚而入趁火打劫?这我们就得看看曹操和刘备周围环境了,首先说,曹操占据着北方地

  • 刘邦去世后,周勃等功臣为何几乎灭绝了刘氏子孙?-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与东汉合称汉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去世后,托孤大臣为什么杀光了他的嫡孙?其实总体上来说,还是都是各自为了各自了利益所驱使的。功臣们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保护刘姓江山。如

  • 公孙瓒为什么允许手下赵云跟随刘备?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孙瓒怎么可能把赵云让给刘备呢!对于公孙瓒来说,其实只是把赵云暂时借给刘备一用而已,帮助完刘备以后赵云就又回到了公孙瓒身边。可惜后来公孙瓒死了,恰巧赵云这个时候又与刘备相遇

  • 古代外戚是什么 外戚为什么总能专权干政-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外戚为何经常能专权干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外戚专权”的现象不仅仅在汉代严重,其实在古代社会里一直是常见的现象,即使科举出现之后稍有缓解,但依然无法根除。其背后所涉及的根由可以从宗法和国事两个层面上得到解释,实际上就是“君权”与其他权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