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魏忠贤专权时明朝都没有灭亡 崇祯亲政明朝为何灭亡了-趣历史网

魏忠贤专权时明朝都没有灭亡 崇祯亲政明朝为何灭亡了-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4/1/3 9:38:34

对天年间魏忠贤专权明朝没亡,为何到崇祯年间,皇帝勤政反而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实亡于内政腐败,至崇祯帝时,朝政官员个个明哲保身,崇祯即便多么勤政,也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谈不上什么“励精图治”。

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大明灭亡的那一年,他频繁地召见群臣,甚至有时一日三见,其目的无非是希望大臣们能提供好的建议,以改变紧张的局势。

但群臣的反应又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对于南迁一事群臣们的态度。

当时对于崇祯帝来说,南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可以自保。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既可以保住半壁江山,明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

这个建议是由翰林学士李明睿提出的,但是崇祯本人是很矛盾的。如果南迁,弃守北京,在名誉上就会落下一个失国的罪名;但是李自成如火如荼的进攻态势,后金不断地袭扰,内忧外患之下,京城早已沦为危险之地。

迁还是不迁,他想把这个问题抛给群臣,由他们来做个决定。其实崇祯此举也打了自己的小算盘,只要群臣通过,他就顺水推舟地表个态,这样免得担历史责任。

可是,群臣比他狡猾多了。南迁一事在廷上朝议,大臣们的表态很有“用心”。左都御史李邦华认为,皇帝应该固守京师,让太子南下比较好。

崇祯一听,立马大怒,说自己经营天下十几年,都没干成什么事,一个孩子又做得了什么大事呢?

很显然,崇祯这是在狡辩,古代少年天子层出不穷,天子年幼,可以增派援手嘛。

众臣在此事上不表态,装糊涂,其实心里都有盘算。如果皇帝南迁,那么就会有一批大臣要留下辅佐太子,变成替死鬼;而如果京城一旦失守,那些力主随迁的大臣也会因此而受到责罚。

所以,不论赞成还是反对,在崇祯这里,都不会落下好处,那他们为什么要表态呢?

于是,对于南迁一事,群臣又抛回给了崇祯,最后合议的结果,就是请各路大军“入京勤王”。

但是勤王的军队没有等来,急报却先来了。情急之下,崇祯再度召见群臣商讨南迁一事,结果此事悬而未决,保定却失陷了,通道也没了,此事也不用议了。

在南迁提出之前的的撤关一事上,群臣的态度也是这样的。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群臣是为了明哲保身,而崇祯本人又何尝不是太过爱惜知己的声誉呢?

作为一个帝王,事关大明存亡的大事都不敢决断,又何谈“励精图治”呢?有学者认为,崇祯是一个懦弱又生性多疑的人,虽有雄心,但怎奈内力不足,也是一场空谈。

每每召见大臣无所获时,他回宫后便痛哭,并且大骂朝中无人,还在自己的御案上写下过“文武官个个可杀”,实际上,他处理的官员也不少。

据史料统计,崇祯一朝,宰辅大臣像走马似的换个不停,内阁大学士换了50位,兵部尚书换了14位;被杀死或逼得自尽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巡抚杀了11位,这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官员。

而被他抓入监狱间接死亡或判刑的省部一级官员也有几十人。在明朝亡国前三年,也就是1641年,关押在监狱里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也高达145人,而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具备大臣资格官员的十分之一。

这又说明什么呢?说明三个问题:

其一,朱由检是一个自负的皇帝,他并不擅长用人之术;

其二,由于他的自负与孤傲,也将言路堵塞了。明亡时,朝中大臣少有人表态,崇祯一逼问,就赶紧说自己有罪,再问急了,就说要么加紧练兵,要么加饷。群臣对国事这种态度,崇祯也是需要反思自己的。

其三,大臣们对崇祯早已有了他们的看法,崇祯认为文武官员没一个好人,而大臣们也认为他也并不是一个英明的君王,也就是说,君臣互相谁也看不上谁。

君臣都有问题,最终导致崇祯的命令也没人执行了,成了一纸空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三桂

他收到入京勤王的命令,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因为当时的李自成兵力强大。但是作为臣子,他又不能不奉诏,于是就在路上故意磨蹭,一天行军三十里,所以在半路就收到了明亡的消息。

再者,在对待农民军的问题上,是剿灭为主还是安抚为主,一直没有定论,反反复复,李自成几次起死回生。

还有在与大清的激战中,袁崇焕被冤杀后,祖大寿、洪承畴成为抗清标志性的人物,结果他们两人都降清了。

如果说明亡,群臣有责任,那么崇祯帝的责任则更大。内政混乱腐败,实质都是人事,从帝王到臣子都出了问题,怎么会不亡呢?

那么明朝为什么没在朱由校时代崩盘,难道说宦官魏忠贤还有治国的能力吗?当然不是,而且恰恰相反,魏忠贤是明亡的特大罪人。

明朝在明穆宗至明神宗前期,曾出现过回光返照的迹象,隆庆新政、万历中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又与群臣发生“国本之争”,导致28年不上朝,以至于刚刚积累起来的资本,再次被耗空。因此,有学者认为,明实亡始于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明神宗在位长达48年,也是明朝在位最长的帝王。在他死后,明光宗朱常洛只当了28天皇帝就离世了,权力就过渡到了明熹宗朱由校手上。

由于国本之争事件,朱常洛朝不保夕,终日活在恐惧中,对于长子朱由校也没什么教育,朱由校几乎就是在魏忠贤和客氏二人教导下长大的。因此,在朱由校当了皇帝之后,魏忠贤和客氏才有机会上位。

魏忠贤人称九千岁,在他专政期间,形成阉党集团,使得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

首先,在取得了朱由校的信任后,他先是掌控了内廷,审批奏章、培植党羽、迫害后妃。

其次,在把持内廷的同时,他还把手伸向了外廷,并结成了阉党集团。当时最著名的阉党党徒有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孙等人。这些党徒遍布朝野,从朝廷内阁到六部,再到各地的总督,巡抚,魏忠贤的“九千岁”绝非虚名。

朝廷大小事务,基本都要向他请示,只有得到他的认可后才会有下文。这种情况发展到最后,变成朝政之事竟无人向明熹宗请示,举朝上下,只知魏阉,而不知有“皇帝”了。

更为重要的是,阉党利用权力迫害东林党人,其中“乙丑诏狱”、“丙寅诏狱”就是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件。

在“乙丑诏狱”事件中,杨涟、左光斗等六人被酷刑折磨致死;在“丙寅诏狱”中,更有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死于酷刑。

在魏忠贤大肆逮捕东林党的同时,各地已是民变四起。明朝内政黑暗,不少正直之士死于魏忠贤的迫害之下,也难怪到了崇祯朝,大臣们话都不敢说了,崇祯自负是一方面,历史的前车之鉴,大臣们也不得不考虑在内。

那么,在天启年间,后金就没动静吗?有,我们看下在入关前,后金都城的变化情况,费阿拉-赫图阿拉-界凡-萨尔浒-辽阳-沈阳,后金都城的变化过程,就是后金不断强大的历史,同时也是明朝不断丢失国土的过程。

天启皇帝在位仅七年,在1620年即位后,努尔哈赤于1621年迁都辽阳。在1622年,努尔哈赤发起了广宁之战,此战之后,明朝丧失了整个辽东。

此后,努尔哈赤与明朝休战四年,直到1626年,努尔哈赤休整之后,再次向明朝发起了进功,不过这次他没有占到便宜,因为他的对手袁崇焕出现了。

所以,从时间线上来看,后金在天启年间大规模用兵两次,大部分时间在休战,之后袁崇焕出现后,延缓了明朝覆亡的脚步。

综上所述,明朝覆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内政,而魏忠贤的专政无疑是加剧了内政的混乱。到天启末年,大规模农民起义才爆发。到崇祯即位后,正好农民起义、清军不断进功,内政混乱,都赶上了,所以,明亡。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南宋和南明都是在南方 两国享国时间为何差距那么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对南宋与南明有哪些共同点?为何享国时间差距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翻开历史书,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是经济富庶、文化昌盛的汉民族王朝,同样是划江而治,为何南宋能享国152年,立国条件较好的南明国祚仅仅38年呢?要想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下王朝和明王朝

  • 红楼梦中伺候宝玉的有多少丫鬟?她们的工作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贾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地位在贾家非同一般。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红楼梦》中贾家人多,多的不是主人而是奴才。丫头的数量最多。贾宝玉被详细描写有名有姓的丫头十几个,还有好多没有名姓的。怡红院莺歌燕舞,红颜翠袖。那么,给贾宝玉配置那么多丫头,只是因为得宠么?还真不全是

  • 红楼梦中宝玉头冠上的珍珠掉了之后,湘云和黛玉是什么表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百科

    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湘云来贾府串门,晚上和黛玉住在一起。第二天一早,宝玉没洗脸就来找黛玉和湘云。黛玉和湘云洗漱完毕,宝玉用湘云的洗脸水,洗一把脸。然后让湘云替他梳头。宝玉自发顶到辫子末梢,一路

  • 红楼梦中薛姨妈是如何对待香菱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香菱红楼梦中的人物,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为薛蟠之妾,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薛姨妈一贯以慈爱的形象示人,作者对她的形容是“慈姨妈”。宝玉去看宝钗,薛姨妈留他吃饭,好酒好菜地招待,一口一个“我的儿”,听得人心里暖暖的。就是对黛玉,薛姨妈也表现得慈爱怜悯,比王夫人这个正经舅妈还放得下身段,和

  • 红楼梦到底是告诉世人放弃功名,还是劝谏世人考取功名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中秋节时,男人们是如何过中秋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王宝钗辞行,李纨和尤氏不挽留为何还笑?-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红楼梦中,尤氏和李纨都是装病好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

  •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苏秦合从相六国,张仪被激往秦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

  •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九回:马陵道万弩射庞涓,咸阳市五牛分商鞅-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