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趣历史网

历史上曹丕继位后,是如何制定人才选用标准的?-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808 更新时间:2024/1/14 18:24:59

曹丕,魏武帝曹操之子,曹魏开国皇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自崛起后,除了跟各路诸侯争霸天下时的斗争,还一直在跟士族相抗争。

其一生在纵横八方,创立下曹魏基业的同时,跟士族的斗争,也一直贯穿始终。

而这一切的根源,只是因为,曹操出身于寒门庶族,即使他认了曹参为先祖,即使他的父亲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太尉一职,可士族们却从不认为曹操是同类,是自己人。

在三国时期,混到一定地位后,一定会跟士族打交道,这是无可避免的,社会资源大部分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治理地方,乃至治理国家,都离不开他们。

因此,当曹操真正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方诸侯之后,就对上了士族。

东汉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成为兖州牧,随即就跟兖州名士边让起了严重冲突,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一怒之下,干掉了边让。

这直接导致了第二年(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时,后方陈宫、张邈等人的叛乱,杀士族,士族是一定会反弹的。

当时,老巢兖州丢失的曹操一度甚至想要去投靠士族代言人袁绍,是程昱及时劝阻了他,而程昱,是寒门庶族。

边让对曹操的挑衅,以及陈宫、张邈等人的背叛,让曹操明白了一个道理,他和士族一定不是能和谐共处的自己人。

这也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在跟袁绍进行决战时,朝廷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给袁绍写效忠信的原因。

当时,可谓是举朝都盼着袁绍能打赢“官渡之战”,在士族们心中,“四世三公”家族出身的袁绍才是自己人。

可惜的是,自己人败给了外人,士族们注定还要跟继续跟曹操纠葛不清。

而曹操在战后得知情况后,也只能把信件全部烧掉,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这不是他大度,是他无法跟所有的士族对立。

从边让到陈宫,再到袁绍,陆续发生的事情,大概也奠定了曹操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风格,坚持从寒门庶族中提拔人才,来抗衡跟他不是一条心的士族。

曹操一路崛起,在杀孔融,逼死荀彧,杀杨修等士族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从寒门庶族中寻找人才。

为此,他一生共发出过三份“求贤令”。试图多找出几个如戏志才、郭嘉、贾诩、程昱、许褚、典韦这样的寒门庶族人才。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发出第一份《求贤令》,公开提出“明扬仄陋(选拔有才但地位卑贱的人),唯才是举”的口号: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再发《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以苏秦陈平等古人为例求贤:

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已经62岁的曹操还在坚持求贤,发出了《举贤勿拘品行令》。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在最后这份求贤诏令中,甚至都提出了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也希望有人勇于举荐,他也敢用。

这样的语气和号召,跟士族们倡导的主流社会伦理,完全是背道而驰。

要知道,东汉时,最著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举孝廉”,包括曹操自己都是因“举孝廉”而走进官场,《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曹操)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公开提出“不仁不孝”之人都用,这大概是曹操对一直反对他的士族发出的最强力的反击,不过,这也是曹操最后的呐喊了。

在第三份求贤诏令发出的两年多之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就去世了。

曹操去世后没多久,他坚持的选人、用人理念就被打破了。

原因是,其继任人曹丕想要代汉称帝,为获得士族的支持,在人才选拔的方式上,跟士族做了妥协跟交换。

在曹丕称帝后不久,即同意了陈群提出和制定的《九品中正制》,以此作为曹魏选人、用人的官方标准。

《九品中正制》是完全为士族中人走进官场量身定制的一套标准,按照家世、门第的大小选官、授官。

在这个制度下,寒门庶族基本无出头之日,仅家世这一条硬性标准,就把他们全挡在门外,即使能出头,也只能是依附于士族、豪门之下。

如曹魏后期涌现出来的邓艾、石苞等寒门人才,就全是司马懿举荐和提拔的,他们也只能为司马氏效力,而非曹魏皇权。

《九品中正制》不但颠覆了曹操一生坚持的用人理念,也打碎了曹魏皇权跟士族之间的权力、力量平衡。

在早前曹操时期提拔起来的寒门庶族人才都陆续去世后,曹魏皇权没有了人才补充,仅凭曹氏、夏侯氏产出的贫瘠的人才,根本无法抗衡士族。

最终,士族得以崛起,曹魏皇权衰落,司马氏能代魏建晋,其根本也来自于《九品中正制》,司马氏是士族,是士族、豪门的自己人。

曹操生前没有被士族压倒,坚持跟他们抗争,曹丕接位后,抛弃了曹操一直坚持的扶持寒门庶族抗衡士族的路线图,虽得到了一时的辉煌,却葬送了曹魏的未来。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陈宫和刘备没有恩怨情仇 陈宫为何要对刘备下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百科

    对陈宫和刘备无怨无仇,为什么他非要致刘备于死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悲剧军师,他就是陈宫。陈宫虽然有大志,但是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私放曹操,本来想投靠个明主在天下大乱时有所成就,无奈曹操的所作所为让陈宫心寒,其实杀死吕伯奢一家并不是陈宫离开曹操的根

  • 吕蒙大都督的权力有多大 孙权是因为这个才谋杀吕蒙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孙权为何要谋害吕蒙?大都督权力到底有多大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准确来说,不是三国演义里孙权杀了吕蒙,而是在新三国里,孙权这么做了。新三国的编剧朱苏进这个人很大胆,他曾经表示,自己看不下去《三国演义》,但是对《三国志》又是个半吊子的了解。于是乎他告诉大家,三国故事应该要创新

  • 襄樊之战关羽为何要打这场仗 此战是刘备授意的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对襄樊之战是关羽主动发动还是刘备授意?此战的战略意图又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获得假节钺,有资格自主发动战争,不用左请示右汇报,但是发动襄樊之战这么大的事情肯定是获得刘备首肯的。至于后面战况不佳,关羽未撤出战斗跟他想立功确实有很大的关系。不管

  • 鲁肃到底是怎么死的 死因是因为孙权猜忌还是其他原因-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鲁肃是怎么死的?是因借荆州遭孙权猜忌抑郁而终还是因其他原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和陆逊讨论历任大都督周瑜、鲁肃和吕蒙时,对鲁肃有过这样的评价: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於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

  • 鲁肃为东吴立下大功 鲁肃地位为何突然就下降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对鲁肃立过大功,为何地位却突然下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的皖城之战,吕蒙和甘宁打得如火如荼,一路攻城拔寨夺得了头彩,而一向备受孙权重用的鲁肃却默默无闻,在此次激烈的战斗中没有任何出色的表现。当然,谋士和武将在战场上始终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像杀

  • 历史上的鲁肃是什么样的 鲁肃真的有小说那么不堪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你真的了解三国中的鲁肃,真的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不堪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志》正史中对于鲁肃此人的笔墨记载并不多,但是在《三国演义》和后世所拍的电视剧中给大家呈现的鲁肃角色却是忠厚中带着几份木讷,没有魄力还不够果敢。但是实际上的鲁肃却是一个相貌堂堂身材挺拔,为人正直严肃,文能整

  •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诸葛亮最为器重的人分别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百科

    俗话说乱世处英雄。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不朽功勋,诸葛亮才华出众,连老对手司马懿都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而在诸葛亮眼里,谁是人才呢?诸葛亮最器重的三个人,人生各不相同,诸葛亮最器重的人究竟都是谁呢

  • 赵氏如何从车夫家族逆袭成赵国王室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在长平之战中败给了秦国,但是赵国的实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不过赵国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多人应该都不清楚,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故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一个车夫家族如何逆袭成一国王室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我们都知道,秦国和赵国的王族具有共祖,那就是蜚廉

  • 李隆基处死了太平公主所有子女,为何唯独赦免薛崇简?-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不仅自己当上了皇帝,同时还带动了之后的一系列的女权觉醒。在武则天之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人虽然没能像武则天这样登上皇位,但也都权倾一时。今天要说到的人物与太平公主有关。先天二年(713

  • 三国时期的借兵需要利息吗 如果士兵死了又该怎么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打仗常会借兵,借的兵收利息吗?死了的士兵怎么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随着朝廷的衰败再加上皇帝能力不强,基本都是幼年就上位的小皇帝,所以很多人都开始想将汉朝推翻或者是直接占着汉朝的名头,自己把控朝政,因此就出现了像是董卓和曹操都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