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什么会铤而走险谋反?-趣历史网

李承乾身为太子,为什么会铤而走险谋反?-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89 更新时间:2023/12/18 15:07:07

李承乾(619年―645年1月5日),字高明,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据说在唐朝的时候,李渊去世之前,曾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

李渊这话的意思,便是指当初玄武门事变的时候,李世民亲手弑杀了他的兄弟,然后逼李渊让位给他。对此,李渊一直心存怨恨,所以才会在临死之前说出这样的话。李渊临死之前,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知道。但从后来的唐朝历史来看,李渊的话,就仿佛是一个诅咒,真的应验了。

就在李渊去世十年之后,李世民的儿子,竟然真的造反了。而且,李世民造反的这个儿子,还是他的太子。更加讽刺的是,李世民的儿子造反,不是为了和自己的兄弟争皇位,而是因为受不了李世民的管教!因为不想再让李世民给他找家教老师,所以才会铤而走险谋反!

这段奇葩故事的主角,便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要想说清楚李承乾的这段故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619年,李承乾生于长安。当时唐朝才刚刚开国一年时间,还没有真正统一天下。李世民也只是一个秦王,在李承乾出生的时候,刚刚打败了西秦霸王薛举,成了李唐政权最能打的统帅型人物。

李承乾的出生,对于整个李家来说,都是一个喜讯。因为李承乾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而且是李世民和自己的正妻长孙氏所生。李承乾出生后,因为出生于承乾殿,李渊干脆直接将承乾两字给了他,做了他的名字。一年之后,李承乾尚在襁褓当中的时候,李渊便将他封为衡山王,足以证明对他的宠爱。

此后的几年里,李承乾逐渐长大,李世民对自己这个长子,更是倾尽一切去爱护。在李承乾六岁那年,李世民便找来了陆德明和孔颖达两位大儒,做李承乾的开蒙先生。这就好比今天某个家庭,孩子刚要上幼儿园,老爹便给儿子招来了两位顶尖院士,做他的幼儿园老师。

这种事情,也只有李世民做得出来了。

在李承乾八岁那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然后顺利登基称帝。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承乾便同时被封为太子。对于当时的李承乾来说,他或许还不明白玄武门事变的意义,更不知道太子这两个字的重量。但从这时开始,年幼的李承乾便开始在长辈们的教导下,努力去做一个合格的储君。

后来的事情证明,李承乾真的是一个很乖的孩子。

作为太子,李承乾一直是十分努力,不管是在学业还是在品德上,都让大家十分满意。就连挑剔的朝臣们,也对李承乾赞誉颇多,认为李承乾将来一定会是一位明君。

至于李世民,身为父亲,李世民对李承乾这个儿子,同样也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不过,李世民对儿子的这种爱,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狼爸’。在物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贞观五年,李承乾生病的时候,向来不信鬼神的李世民,难得为此修造道观与佛寺,为李承乾祈福。李世民这样的做法,足以证明他对李承乾是多么的喜爱。

但同时,在教育方面,李世民却堪称严苛。当时唐朝所有最顶尖的大儒,几乎都被李世民找来,做李承乾的老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承乾一直生活在李世民的高压教育之下。李世民几乎倾尽自己的一切,希望能够将李承乾培养成一个完美的储君,将来好接自己的班。而李承乾也是极为努力,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得到李世民的认可。

然而,公元636年,在李承乾18岁这一年,一个突然事件的发生,却打破了李家内部的这种温情。

这一年,李世民的发妻,李承乾的生母,长孙皇后,因病去世了。

长孙皇后的去世,对唐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李世民一直用自己的‘狼爸式’教育,全方位的教育李承乾。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父子二人是很难进行平等沟通的。不过,在这其中,长孙皇后却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沟通作用。正是因为长孙皇后的努力沟通,即便李世民严苛对待李承乾,李承乾依然可以感受到父爱,明白李世民的良苦用心。

但是,随着长孙皇后去世,父子二人沟通的桥梁,便彻底断了。

李世民本人是一个十分英明的帝王,雄才大略,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但唯独在处理家庭关系这件事上,李世民是真的不擅长。尤其是在对待李承乾的时候,李世民偏执地认为,只要给李承乾找来足够多的好老师,让李承乾受到最好的教育,李承乾将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皇帝。

但李世民却忘了,他的做法,可以让所有人满意,唯独没有考虑到李承乾的感受。

在李世民的安排下,当时唐朝所有著名的大儒,比如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等等,都被李世民一股脑的弄到了太子府,做了李承乾的老师。这些名字,每一个都代表了一段传奇,都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但问题是,这些人同时也都是那种十分强硬的谏臣。比如魏征,在朝堂上向李世民进谏的时候,连李世民都能气到想要砍他的头。

一个魏征,便已经是如此。一堆魏征这样的人,同时盯着李承乾,李承乾的日子,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大臣们,几乎时刻盯着李承乾,完全照着书里作为‘古之圣贤’的标准,来要求李承乾。问题是,书里的圣贤,那都是后人美化过的,现实当中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完美的人!以一个完美的标准,来要求李承乾。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就算是真正的圣人,也受不了这种生活啊?

于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李承乾的性格,开始逐渐扭曲变态。

修房子,不行!亲近宦官,不行!李承乾所有的行为,只要不合这些大儒的心意,这些大儒就会拼命去进谏,而且动不动就以死明志,来个死谏。在这种高压生活下,李承乾越发苦恼,身边也没人可以诉说这种苦闷。李承乾曾宠信过一个叫‘称心’的宦官,和这个宦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结果这事被几个大儒知道以后,几位大儒纷纷上书进谏,最后搞得李世民直接下令,砍了这个宦官。

如此高压的生活,让李承乾越来越苦闷。为了纪念那个宦官,李承乾甚至还曾在太子府内,为其私设牌位,日夜祭奠。这些行为的出现,标志着李承乾已经开始逐渐出现了叛逆的心理。

在这种生活当中,李承乾也开始思考,自己为何会活得这么难?最后,李承乾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了自己最尊敬的父亲,李世民!李承乾发现,正是因为李世民对他的要求过高,所以才会导致他的生活,如此的可悲。

此时的李承乾,还没想过谋反这种事情,但接下来的几年里,另一件事的发生,却让李承乾最终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李世民不止李承乾一个儿子,除了李承乾之外,李世民还有很多儿子。这其中,便包括李承乾的同母弟弟李泰。李泰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年纪大了之后,对于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也产生了觊觎之心。而对于李泰,李世民又从来不吝啬赞美之情,这些更是让李承乾感到了威胁。

父亲的严苛要求,以及对弟弟的喜爱,再加上弟弟的步步紧逼,这些都让李承乾的危机感越来越强,时刻担心自己可能会丢掉太子之位,甚至会丢掉性命。于是,李承乾终于决定,用最激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李承乾的选择,便是直接发动政变,通过政变逼李世民退位,自己登基做皇帝。只要他做了皇帝,那么便再也没人可以如此严苛要求他,也没人会威胁到他的位置了。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李佑,却抢先一步,在封地内发动了兵变。李佑起兵的原因,同样是因为受不了李世民的高压教育。最后,在李世民的铁腕镇压之下,李佑很快就被镇压了。但是李佑的谋反案,却牵连到了东宫的一名官员。最后在审讯当中,这名东宫官员,意外供出,太子竟然也要谋反!

当这个消息摆到李世民面前的时候,李世民也陷入了两难。

李世民从来没想过,李承乾竟然走上了谋反的错误道路。长久以来,李世民对李承乾都是极为宠爱的,只是这种宠爱,显得有些严苛。李世民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换太子的事情。然而此时,李承乾的谋反案,已经摆在面前。就算李世民再怎么宠爱儿子,也不可能轻轻放过了。

最终,李世民不得不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将李承乾流放黔州。此后,李世民为了救李承乾的性命,同样也没有选择次子李泰做皇帝,而是立嫡三子李治为太子。因为李世民知道,只要李泰做了皇帝,将来李泰登基之后,肯定要报复李承乾,李承乾到时候就必死无疑了。

然而李世民万万没想到,李承乾到了黔州之后,大概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才刚刚过了几个月,便因病去世,客死他乡了。

至此,李渊昔年的那个诅咒,终于应验了。

其实,纵观李承乾的这个故事,我们也不难发现:李承乾会造反,纯粹是李世民逼出来的。如果李世民能够对李承乾宽容一些,恐怕李承乾也不会铤而走险。

至于李渊的那个诅咒,是否真的有道理,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断定,李家的男人,确实不太会教孩子。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时楚国在做什么 楚国为何没有趁机攻打秦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长平之战,秦国倾全国之力攻打赵国,为何楚国不趁机攻打秦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但凡是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选择在长平之战这个过程中动手。长平之战作为秦国和赵国的“争霸战”,两国互相残杀,楚国最好的选择就是,坐山观虎斗,等待鹬蚌相争,坐

  • 还是个学生的夏原吉是如何吸引朱元璋注意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夏原吉和朱元璋的故事。那一年,为了躲避战乱,夏父携妻母流徙到湘阴,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境,如今又雪上加霜,无依无靠的。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向来刻苦学习的夏原吉选择在乡间私塾做教谕。后来,又考入了县学,充邑

  • 永乐朝财政紧张,夏原吉是如何应对水患灾难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因为朱棣一直打仗,永乐朝的财政是很紧张的,那么作为明朝知名官员的夏原吉是如何应对水患灾难的?没有钱如何救灾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夏原吉在洪武朝的时候,以户部主事的身份,协助户部尚书将大小事务处理井井有条;在建文朝的时候,他作为钦差巡访福建一带,任内政治清明,百姓为之感到心悦

  •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最贤德的皇后?贞观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百科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唐朝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奇女子:生于隋末的顶级世家

  • 房玄龄作为被李世民智囊团中的一员,他到底有多厉害?-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语言当中,‘醋坛子’这个词,往往指代在男女关系当中,嫉妒心较强的人。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醋坛子这个词,其实是有典故的。相

  • 蜀汉在要灭亡之际 身为盟友的东吴为何见死不救-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成都被围之时,东吴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死后蜀国就陷入了一个低谷期,皇帝刘禅宠信奸臣,导致在内没有一个人能够好好的辅佐刘禅来治理国家,在外蜀汉也只有一个姜维能够依靠。但是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姜维没有三头六臂,他只能为蜀国防守一座城

  •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对为什么赵武灵王要推行“胡服骑射”?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赵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直接让赵国成为战国中后期仅次于秦国的超级大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胡服骑射的历史大背景。春秋无义战,各诸侯国在各种名义下进行着兼并

  • 张顺在梁山仅排名第30位,为何死后被追封为金华将军?-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战胜方腊后,宋江也只是被封为大夫,为何张顺却被封为将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梁山好汉这次征方腊,和以往对抗官府的战役很不一样,这是好汉们

  • 为何曾经被扈三娘打败的欧鹏与王英,位置都比她高?-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扈三娘武艺高强,为何上梁山后排名还没手下败将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扈三娘是梁山好汉在征战祝家庄出现的一位女将,她出身优渥,而且长得十分

  • 为什么贾母不再支持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