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渊到底做了什么 李世民为何不等他去世就直接上位了-趣历史网

李渊到底做了什么 李世民为何不等他去世就直接上位了-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32 更新时间:2023/12/26 19:04:26

对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干了两件事,直接把李世民逼到墙角,如果不动手,李世民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千万不要小看了李渊,他能干到这个位置,不是个简单人物。

对于李世民想夺嫡这事儿,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那毕竟是亲生儿子,又打下李唐半壁江山,功劳巨大,杀肯定是杀不得滴。

因此,李渊一直在试图调和这兄弟二人的矛盾。

当经历了太子党的杨文干谋反事件、秦王中毒事件后,李渊却发现李世民兄弟二人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此刻,他面临两个选择:

支持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永绝后患。

支持李世民,废黜太子李建成。

支持李建成,撤销李世民所有能产生威胁的权力、官职。

很明显,李渊不忍心也不愿意杀掉儿子,他选择第三个选择,不杀李世民,但必须把李世民的权力收回来。

只要李世民没了权力,就不具备威胁,他们兄弟二人也不至于刀兵相见。

所以李渊的计划就是剪除李世民的羽翼,收回他的兵权,李渊为此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剪除李世民的智囊团队。

问题是,李世民又没犯错,不管是免官还是撤职,总得有个正当的理由吧,李渊为此头疼不已。

关键时刻,李元吉送来神助攻!

只听李元吉说道:

请父皇为天下安危考虑,诛杀秦王李世民!

此话一出,李渊心里大惊,这小子竟然要杀亲哥哥,看来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要动刀的地步了。

杀自己亲儿子这种事,李渊是万万下不去手的。

所以当即对李元吉说道:

王平定天下,功劳巨大,你说的那些罪行,都没有证据,怎么能无故杀掉?

元吉因密请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迹未见,一旦欲杀,何以为辞?”——《旧唐书》

这其实是李元吉的心机,他知道李渊不可能杀了李世民,因此故意说这话,好给自己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

所以紧接着又拱了几把火,历数李世民各种罪行,但李渊依只是沉默不语,反正你说破大天,也不能杀。

但很明显,李渊对于李世民的种种举动,夺嫡之心还是明白的,沉默本身也是一种担忧。

李元吉显然是看懂了这一点,也看懂了李渊的表情。

于是话锋一转,当即说道:

既然秦王不能杀,那么请父皇下令驱逐秦王府中的奸党,去其羽翼,以消除秦王的夺嫡之心。

好家伙,不得不说,李元吉这话说得正是时候,正中李渊下怀啊!

于是李渊问道:奸党为谁?

李元吉: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秦王府属臣杜如晦!

就这样,李渊找到了合适的窗口,剪除秦王府智囊团队。

此刻的秦王府里,李世民的谋士们,根据这段时间以来,太子一党的各种手段和举动,他们已经嗅到了危险。

房玄龄在和长孙无忌商议时,已经一致认为秦王危在旦夕,应当尽早采取断然措施。

就在两人准备将想法告诉李世民之际,突然接到圣旨:

即日起,房玄龄、杜如晦禁止再接近秦王府半步,违令者立斩不赦!

好了,现在李世民智囊团队中最优秀的两名谋士光荣地退出秦王府。

又谮杜如晦、房玄龄,逐令归第。——《旧唐书》

第二件事:拿走李世民的兵权。

说来也巧,李渊还没想出以什么理由收了李世民的兵权时,突厥人竟然送来助攻。

就在秦王府首席智囊被调离后,没过多久,边关传来急报:突厥数万骑兵围攻乌城!

看着这份边关急报,李渊立刻就有了想法,加上太子李建成又推荐李元吉为帅。

所以几天后,朝堂上发布了李渊的圣旨:

令李元吉代秦王挂帅出征,秦王府将军尉迟恭、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等人,以及秦王府精锐战士一并随军出征,听从主帅李元吉号令。

会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旧唐书》

这份圣旨发出后,李渊总算把第二件事也做完了。

这两件事对李世民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首先,李世民的智囊团队中,最厉害的两名谋士被调离,并禁止再接近秦王府。

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是唐初赫赫有名的人物,所谓“房谋杜断”,就是在说这俩人。

房玄龄多谋略,杜如晦善断,两人合力则会释放巨大能量,现在已经被禁止接近秦王府了。

其次,按照以往的惯例,向来打仗的时候,都是李世民为主帅,指挥全军作战。

现在这主帅的位置,作战指挥权也被收走,移交给了李元吉,相当于变相地削了李世民的兵权。

于是,秦王府受到的影响是这样的:

李世民的智囊团队被驱散,府上的精兵强将被抽调一空,兵权也拱手让人,这让李世民瞬间就陷入了一种绝对的孤立状态。

秦王府一时间门罗可雀,相当冷清,除了长孙无忌、高士廉这俩属于李世民亲戚外,再没有任何人造访。

那些原本跟李世民关系还不错的大臣们,显然是看懂了李渊发出的信号。

有些干脆临阵倒戈,有些选择装睡,反正从此以后,大家都对秦王躲着走。

李世民被老爹拔了牙齿,降低了威胁,但李建成和李元吉哥俩不准备放过他。

他们决定干掉李世民!

就在李世民谋划反击之策时,突然收到秘报:太子与齐王合谋将要谋害秦王!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计策是这样的:

在李元吉出征那天,由李建成摆下送行宴会,给李元吉送行,并邀请李世民参加。

宴会中设下伏兵,到时候趁李世民不备,事先埋伏的兵士一拥而上,将其乱刀砍死。

至于李世民的那些旧部,像尉迟恭这种油盐不进的,找个理由直接拖出去坑杀掉。

事后再上报李渊说,李世民是得了急性病,救治无效,当场死亡,以此骗过李渊。

建成谓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统数万之众,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于彼宴别,令壮士拉之于幕下,因云暴卒,主上谅无不信。——《旧唐书》

这就是著名的“昆明池密谋”,没想到这个机密被李世民给知道了,于是先发制人。

他向李渊举报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李渊当即表示第二天找他们哥俩问清楚。

这就给李世民部署玄武门之变迎来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天,李世民就带着人埋伏在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将这哥俩送进了地府。

对此,我们可以做个基本的分析:

有人说,李世民有篡改史书的嫌疑,昆明池毒杀秦王之事很难说。

就算把这事放一边,就说李渊干完那两件事之后,李世民其实已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

那么我们大胆一点推测,假如李世民依然不动手,该上班的继续上班,会发生什么?

老虎嘛,光拔了牙是不行的,因为老虎发动攻击的时候,主要是用前面一双虎爪。

哪怕是你家的猫咪,也得把指甲剪了,不然自己身上又会多几道血痕对不对?

所以,剪除李世民的智囊团,抽调其精兵猛将只是第一步。

要想彻底解除威胁,还要把虎爪剁了,才算完。

这个虎爪到底是什么呢?

要知道,李世民当时还是天策上将、太尉、中书令。

天策上将可以自置官署,任命官职,即便没了智囊团,他照样可以通过天策府招纳人才队伍。

太尉是武官之首,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中书令是首席宰相,文官之首。

这便是李世民的虎爪,是拥有实权的官职。

那么,一旦李世民选择沉默,李渊和李建成接下来的行动很可能就是免去他掌握的实权了。

比如明升暗降,像太尉、中书令这类握有实权的官职,到时候让他当个更高级的太师、太傅之类的虚职,同时免去他的太尉职还是可以做的。

如果是这样,那李世民就算完蛋了!

即使是李渊不想杀他,那李建成也不大可能放过他。

站在李建成的角度,他会这么想:

李世民征战四方,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可谓劳苦功高,战功赫赫。

因此,他拥有无可比拟的威望和军事能力,在军中有很多旧部,在朝廷有不少支持者。

即便你拔了虎牙,剁了虎爪,他也照样能威胁你。

如果李世民振臂一呼,军中会不会有众多的将士响应,朝廷里会不会有很多大臣支持。

这对于李建成来说,就是一个威胁,是必须要除掉的!

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他根本等不到李渊去世那天。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李渊在世时,能保他性命,那李渊去世后,没有任何权力的李世民,就是粘板上的肉。

到时候李建成也不会放过他,既如此,那玄武门事变是一个必然选择!

最后,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已经是太子,为何不等李渊去世了再做皇帝?

有两个细节:

1、玄武门事变时,尉迟恭控制了皇宫以及李渊后,在尉迟恭的威慑下,李渊当即表示,李世民做得对。

还要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当场把所有兵权交给李世民,还表示要把所有国事交给李世民处理。

2、李世民成为太子后,大肆任命了很多官职,朝廷核心要害部门全部换成了李世民的心腹。

比如,房玄龄成了中书令,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杜如晦成了兵部尚书等等很多。

同时,李世民以太子的名义发布各种朝廷政策。

可知两点:

李渊识时务。

李世民架空了李渊。

因此,李渊一方面痛失两子,心力交瘁,无法安心做皇帝。

另一方面,李渊识时务,这点很重要,而且他这个皇帝已经变成摆设。

既然识时务,自己的皇帝位置也成了摆设,当不当皇帝已经没意思了。

所以,干脆把皇位传给李世民,退休养老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并不是李世民硬要逼着李渊退位,而是这种情况下,李渊这个皇帝已经没必要当下去了。

李渊识时务,这是他退位的重要因素。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闯王李自成拥有三妻一妾,为什么却一生无子?-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闯王李自成的女人并不少,他拥有三妻一妾,为什么却一生无儿无女?是他生理有问题呢,还是有其他的难言之隐?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解一下其中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李自成出身贫困,生在明朝一个李姓的小村子里。那个时候大环境不好,饿死的人很多。李自成的家人不希望李自成年纪轻轻就饿死,所以就把他送

  • 唐隆政变对唐朝的影响有多大 这场政变是什么样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历史上的“唐隆政变”是怎么回事?这场政变对大唐有何深远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气势恢宏的大唐王朝历史上,有过很多次令人震撼的“宫廷政变”,这些起于皇宫萧墙之内的战争,不仅有权利更迭转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也推动着大唐王朝不断前行。在唐王朝诸多“政变”中,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末

  • 康熙作为清朝皇帝,为何在朱元璋陵墓前行三跪九叩之礼?-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皇帝,作为明清两代有作为的帝王,广为人知。但是大家知道吗,作为清圣祖的康熙皇帝,其实是给朱元璋下跪磕过头

  • 唐朝处在盛世的时候 唐朝为何政变不停-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百科

    还不知道:为何在大唐盛世下,还一直政变不断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政变是古代皇亲国戚或者权臣贵族为了夺取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实行的权力转移行为。唐朝作为中国古代强大的象征,百万雄师,繁华长安,诗词歌画,但是唐朝的政变之多始终受到史学家跟民间的诟病。略举一些例子让大家感受

  • 唐朝历经八年安史之乱才停下来 唐朝为何还能坚持一百五十多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对经历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以后,为什么唐朝还能苦撑150年之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或许在很多人们的印象之中,大唐王朝的历史,就是止步于安史之乱那个时候,在安史之乱以后发生过什么事情,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可能都是说不上来的,其中,肯定会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以为,当安史之乱

  • 宋仁宗登基后,为什么没有废了养母刘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赵祯,即宋仁宗(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仁宗不能够废掉刘娥,于情来说,仁宗仁宗,既然是“仁”字当前,号称仁义,

  • 如果想避免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应该怎么做?-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阻止安史之乱,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唐玄宗本人穿越回去了,或者当时有人告诉他安史之乱的相关细节,然后唐玄宗马上把安禄山处死。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唐玄宗自然是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能轻易

  • 宗人府是个怎样的结构?为什么会令皇族感到恐惧?-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百科

    “宗人府”,官署名,是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很多古代影视剧当中,宗人府一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似乎皇族成员犯了错之后,就要进宗人府接受惩罚。所以在很多人看来,宗人府更像是一种近似于监牢一样的机构。但实际上,这其实是很多现代影视剧

  • 年羹尧曾手握重兵,为何被雍正的几个侍卫拿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百科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清朝前期政治家、军事家,雍正帝嫔妃敦肃皇贵妃之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十分信任年羹尧从一个威名显赫的大将军到后来被夺去大将军的官位,在当时远在西北手握数万重兵的大将军年羹尧,为什么会被当时的几个侍卫轻易的拿下呢?年羹

  • 周朝原本十分强大,为何允许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吞并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所有朝代当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周王朝。因为周王朝包含了西周、春秋、战国等数个历史时期。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