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黛玉去栊翠庵喝茶时用的茶具是什么?-趣历史网

红楼梦黛玉去栊翠庵喝茶时用的茶具是什么?-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215 更新时间:2024/1/16 11:23:53

栊翠庵是《红楼梦》中的一处建筑,也是妙玉在大观园中的修行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妙玉的茶具一直让人感兴趣。关于真假贵贱一直众说纷纭。甚至连含义也都各执一词。

可以肯定一点。妙玉所有的茶具都不是年代实物。或为后代窑口仿制,或为设若譬喻。

贾母喝茶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明代成化年间几乎不太有这种有盖子类似盖碗的茶具。盖碗是明末清初的产物,假托成窑的器物不少,康雍乾三朝精品很多。

注:小盖钟与盖碗形制不同,一般有盖无底。

“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与小盖钟一样,都是明代成化的窑口工艺,清代的器形,当是仿造烧制的精品。明末到清代,都有持续出品。价值与成窑精品差很多,当是贾家为拢翠庵专门配备的茶具,价值不菲却也用的起。

注:官窑脱胎填白,最少见于明永乐年,为半脱胎。于成化年大成。

与以上实物可循不同,妙玉在拉着林黛玉、薛宝钗喝“体己茶”时候使用的茶具,则算她自己私藏,且更多是“设若譬喻”,为了隐喻而杜撰的。茶具或有,未必真是那个形制或者器物。

比如“(分瓜bān)瓟斝”为葫芦制作的茶器,不提西晋喝茶是否有此款型,从西晋首富王恺到宋代苏东坡再到明清一千多年,早都朽坏了。就算后世仿品,也没必要假托古人,妙玉的性格也不会用。

所以这件茶器根本没有。前文曾解释过,是作者为了影射薛宝钗来贾家的目的和贾家抄家结局的伏笔,最是重要。

本文要说的是妙玉另一件拿给林黛玉的茶具“杏(点)犀qiáo”。

(第四十回)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点)犀qiáo”。妙玉斟了一与黛玉。

说在前头两个要点:

第一,“qiáo”字上乔下皿,网络字库完全找不到,与(分瓜bān)字一样。好在有古体字“”还能艰难找到。本文同此“”。

第二,“杏犀”还是“点犀”,《红楼梦》一直有争议,两种版本都有。本文多解释下。

说“点”者,与犀牛角的寓意为直译。采李商隐名句“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意。是指贾宝玉与林黛玉是真知己。

(第三十二回)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知己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点犀”也很恰当。

不过林黛玉喝茶之前刚明确说自己不喜“李义山”,妙玉拿出的茶具若直白叫“点犀”,应该很尴尬。曹雪芹似乎不会犯此错误。

说“杏”者,是指犀牛角制作的器物呈“杏”黄色。且“杏”有侥幸之意。寓意黛玉独得宝玉感情。

关于是“点犀”还是“杏犀”,曾让两位文学大家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在《光明日报》发文,进行议论“争名字”(本文作者语,非二位先生本意)。

沈从文先生认为是“点犀”,犀角中心有白线直透到底,名“通天犀”。李商隐诗“心有灵犀一点通”,即引此喻心在暗里相通意。至于明清人作酒器,则中心必须挖空,由于应用要求不同,再不会过问有无白透了。(见1961年8月6日北京《光明日报》)

周汝昌先生认同沈先生大部分观点,但认为“杏犀”更符合意境美。且“杏犀”非影射妙玉,而是指黛玉为“性蹊跷”,隐喻她性格敏感,“多疑、小性”。

多年后周先生在书中说:杏犀,谓犀角,颜色红黄。改点犀者妄笔俗义,损害雪芹本意,变高洁之文为儇薄之语,最是可恶。

两位老先生曾在报纸上的讨论,具体如何读者见仁见智。

现行版本多以“点犀”为主。“人民文学出版社”支持此“点”,算是赞同沈从文先生。但在庚辰本、戚序本中,又均作“杏犀”。这两个版本又极重要,是公认十几种版本中名列前茅者。是周汝昌先生的依据。

现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庚辰本”为底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也是以“庚辰本”为底本,却修改为“点犀”。对妄自修改古本的行为,本人不以为然,就像第二十八回冯紫英的酒令顺序,一直是顺序与众不同的“喜乐悲愁”,对应史湘云的[乐中悲]曲子。

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更倾向于“杏犀”。原因却与周汝昌先生不同。“杏”除了外观颜色外,“性蹊跷”的说法值得商榷。

个人观点,解释“杏犀”非常简单。《红楼梦》有“莲与杏”两种命之分。

“杏犀”为杏黄色,以“杏”为名。其身有三个垂珠篆字“杏犀”。

“垂珠”是中国建筑垂花门的特有装饰。为柱子下倒置的荷花含苞状(也有牡丹、云纹等)装饰,形似泪滴,隐喻林黛玉还泪而来。

“杏犀”上有“杏”寓意侥幸。有“莲”寓意可怜。正是《红楼梦》中两种命格。第二回脂砚斋对“杏”与“莲”有纲领性批语:

(第二回)谁想她(娇杏)命运两济,[甲戌眉批:好极!与英莲“有命无运”四字,遥遥相映射。莲,主也;杏,仆也。今莲反无运,而杏则两全,可知世人原在运数,不在眼下之高低也。此则大有深意存焉。]

莲以林黛玉为首,香菱为辅,寓意可怜!杏以贾探春为首,李纨、娇杏为辅,寓意侥幸!

沈从文先生认为直译不错,但“犀”之一字就足够。足以点出宝黛爱情“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思。再用“点”字为重叠,且与林黛玉不喜“李义山”冲突,也不符合古人惜字如金的暗喻文法。

而“杏”字恰恰与茶器身上“杏犀”三个垂珠篆字的“莲”状对应。既预示宝黛爱情侥幸生发,也隐喻宝黛悲剧的“可怜”。虽与周汝昌先生观点不同,但认定“杏犀”的认识一致。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红楼梦》都是好姐妹,探春为什么会忘记林黛玉的生日?-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众所周知在古代权贵世家,礼仪是很重要的,所以每个人的生日都有一套繁文缛节,那么《红楼梦》都是好姐妹,探春为什么会忘记林黛玉的生日?贾敬生日时,主角不肯回家;薛宝钗生日时,黛玉和宝玉、湘云闹了小别扭;薛蟠生日时薛宝钗发了火,嘲讽宝玉和黛玉;薛姨妈的生日一笔带过,但作者却特意提起贾宝玉根本就不想去;王熙

  • 红楼梦中鲍二家的死后,她的家人是什么表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百科

    鲍二家的,是贾府男仆鲍二的妻子,红楼梦中的人物。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鲍二家的与贾琏偷情,被王熙凤抓包后上吊自尽,可说这女人是有气性的。按说一个勾搭主人的仆妇死有余辜,但贾家宽厚,一直善待仆人,贾琏王熙凤听到消息还是吓了一跳。更因为鲍二家的家人扬言要告官。还是贾琏偷偷花钱摆平了

  • 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报应·栾荀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翻译?-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百科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 《西游记》金毛犼明明就不怀好意,为什么说他为国王消灾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偷换紫金铃,准备对金毛犼下杀手,这时候观音菩萨却对孙悟空说,金毛犼是善举,那么金毛犼明明就不怀好意,为什么菩萨却说他为国王消灾了?可孙悟空却这么说道:菩萨反说了,他在这里欺君骗后,败俗伤风,与那国王生灾,却说是消灾,何也?简单来说就是孙悟空觉得金毛犼明显不是为了给国王消灾,他就想

  • 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谯周投降魏国

  • 刘备与陈登的关系如何从主臣转变为盟友关系?-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州的一代奇才陈登与昭烈帝刘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登出身于徐州当地的大士族,依靠徐州牧陶谦的举荐而踏上仕途,辅

  • 唐朝时期,关陇士族集团究竟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为什么说“玄武门之变”是关陇士族集团的一次

  • 唐朝时期,“秦王府十八学士”为什么会有十九个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王李世民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为什么一共有

  • 后世为什么用谥号的简称“唐明皇”来称呼李隆基?-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玄宗李隆基在很长的时间里为什么会被称为“

  • 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问题始于哪位皇帝?-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导致唐朝皇帝谥号字数过多过滥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