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重视人才,为何会处死许攸呢?-趣历史网

曹操重视人才,为何会处死许攸呢?-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04 更新时间:2023/12/18 7:15:07

官渡之战时许攸在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关键节点投靠了曹操,并献上偷袭乌巢的妙计,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后来曹操攻打冀州,许攸献计破城,因为出言不逊而被杀。

《三国演义》说许攸口出狂言被许褚所杀,而历史上的许攸是被曹操所杀。曹操推崇“唯才是举”,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创业阶段”也很少处决自己的谋士,为何单单要杀掉“足智多谋”的许攸呢?

一、许攸为人做事没有底线

官渡之战前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荀彧对许攸的客观评价是“贪而不治”。就是说,许攸这个人太贪婪,贪图富贵、贪图官位、贪图钱财、贪图名声,缺乏大智慧,这种人不足为虑。这一中肯的评价,点中了许攸的“死穴”。

许攸年轻的时候就和袁绍、曹操关系很好,他们极有可能是“撒尿和泥”一起长大的发小。黄巾起义前后,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人连结豪杰谋划废掉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皇帝,并打算拉着曹操一起下水。说实话,汉灵帝也确实是一代昏君,在位期间天下大乱的端倪已经出现。但你们这些人花着老板的“工资”,好意思回头就干掉自己的老板?许攸为何敢想敢干?因为一旦成功获利太大:像尹伊、霍光那样废除旧帝拥立新帝,极有可能就会把持朝政,迈入三公的行列,实现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后来董卓就是这么干的)。参与行动的这些人既不掌控国家军队,又不在朝廷担任高等级的职务,失败是必然的,曹操不是傻子,肯定不会干。但许攸却已经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不考虑实际了。不出所料,汉灵帝发觉他们谋反的端倪之后立即行动,结果王芬自杀,许攸等人逃之夭夭。

汉灵帝死后不久,董卓专权天下大乱,逃亡多年却不甘寂寞的许攸又蹦了出来投靠了“老伙计”袁绍。后来官渡之战爆发,许攸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预感到袁绍会失败的许攸,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犹豫就调转枪口投靠了曹操。

为了利益谁都可以出卖,正是许攸这类毫无道德底线之人的生动写照。许攸为了眼前的利益今天可以出卖汉灵帝、袁绍,难保明天不会在曹操受困的关键时刻“反水”。这样的人长时间待在身边,就是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地雷”,难保哪一天不会一不留神踩上去,所以在曹操眼里许攸这种人不能久留。

二、许攸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

许攸立功的主要环节是在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作战中,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耀眼表现。许攸之前没能出谋划策帮袁绍扩大实力,许攸死后也没有对曹操的发展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可见许攸的战略布局、领兵作战、治理地方的能力比荀彧、许攸、程昱、郭嘉等人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种人在曹操手下“一抓一大把”。许攸就像正式宴会上菜前的那盘瓜子,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许攸刚投靠曹操时,曹操赤足相迎高规格礼遇,是因为当时曹操还没有找到破局的办法。许攸很早就在袁绍账下,对其弱点肯定了然于胸,策略的针对性很强。后来曹操攻打冀州,许攸献计有功,也是因为对“原来公司”的管理漏洞十分清楚。

冀州已经被攻破了,袁绍的儿子们已经像“茅坑里的泥鳅——翻不起多大浪头了”。这时的许攸对曹操来说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许攸要是懂事,哪凉快在哪待着也行;要是实在不懂事,杀掉了也无所谓。

三、许攸在曹操那里摆不正自己的位子

周公定礼仪到汉代叔孙通定朝仪,皇帝和臣子、老板与员工之间的相处模式就一步步确定下了。对于自己的领导,要么你尊称一声“主公”,要么你表示亲近称呼一下“表字”这都是基本的处事规矩。

许攸单身投靠曹操,就是曹操手下的员工,不是生意合伙人。许攸能够建功是因为曹操及时采纳了他的意见,前方将士拼死杀敌才建功立业。换句话说,许攸能够立大功,并不是因为自己能耐有多大,而是因为曹操为他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平台。

但很显然,贪功的许攸并没有认识到这些。凭借自己所立的功勋,许攸依然人前人后的叫着老板的小名“曹阿瞒”。领导是要有自己的威严的,要不怎么立威,怎么安排工作?于是在一声声“曹阿瞒”的呼唤中,曹操对许攸的容忍也一步步到达了极限。终于有一天,许攸在邺城东门又一次对着周围人喊着曹操的小名,吹嘘着自己的功绩,忍无可忍的曹操果断选择将许攸收押后杀掉。

四、许攸不能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许攸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期投靠曹操,除了预感到袁绍必败的大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是许攸的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他们逮捕。前方打仗,后方最重要的是稳定,好让身处前线的将士“心无旁骛抓主业”。审配在大战关键节点逮捕许攸家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攸之前没有处理好与审配、郭图田丰这些同事的关系。换句话说,许攸在同事们之间的人缘很差,所以他们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选择了“睁大眼睛”找许攸的麻烦。袁绍的谋士们不团结,荀彧、郭嘉等人都知道,可见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曹操偷袭乌巢,活捉大将淳于琼,并割掉了他的鼻子。曹操念在自己曾经和淳于琼一同担任过“西园八校尉”的情分上,打算饶淳于琼一命。曹操的手下表示默认,都不说话,只有许攸站出来煽风点火:淳于琼每当照镜子,看见自己没有鼻子就会想起你来!暗示曹操:你放过淳于琼,他可不会感恩,将来有机会一定会再找你报仇。对于落难的“老同事”,许攸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落井下石,结果淳于琼被杀。跟随曹操的谋士和将军们明白了:许攸这人有点“不是东西”,将来共事尽量躲着走。

许攸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居功自傲不尊重曹老板,既没有反叛投敌又没有犯罪。其他人为什么要向曹操打许攸的小报告?因为许攸一直处理不好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融不进曹操手下人的圈子。所以许攸被关押、被杀时,没有任何人为他求情。同事们见他倒霉,高兴还来不及,谁会主动去触这个霉头。

许攸最终被杀了,死于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许攸能力是有,只是情商太低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陈平有哪些特质?为何能一直得到器重呢?-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刘邦能创立大汉王朝,离不开手下众多能人异士的帮助。不过在西汉建国后,这些能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韩信被诱杀、张良选择隐退、萧何曾被抓入大牢,被杀掉的功臣比比皆是。不过,有一人却在西汉初年的动荡局面中,一直都过得很好,刘邦、吕后、汉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此人就是陈平。那么,陈平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优点,能

  • 如果慈安没死,慈禧能够独掌大权吗?-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在晚清的历史上,慈禧绝对是其中最具有热点话题的人物。慈禧是谁啊,这可是一位明目张胆的摄政太后,更是一位享受了诸多西洋新式玩意的大人物。虽然说,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都是一位如同“老妖婆”一样的人物,但这也没有办法,谁让慈禧有权呢?但其实,如果那位慈安太后还在的话,慈禧是不敢如此放肆的。慈安太后,这位在

  • 《绣云阁》紫阳山持斧遇道,李妪宅悟道谈元-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紫阳山持斧遇道李妪宅悟道谈元七窍夫妇遇着李妪,以为良善不暴。殊知张妪之威在外,怒仅击以拳杖,李妪之威在内,怒则割其皮肉。夫妇被割一次,一见李妪,如见毒虎。二人是时反以张妪为贤而怀思不言。日复一日,刀痕已好。李妪各予一斧,促之上山,曰:“尔夫妇今日采樵,每人重要百斤,少在八十。如数不足,休归见吾。”言

  • 《绣云阁》收鬼物老妪试道,从赤鲤妖部生嫌-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百科

    收鬼物老妪试道从赤鲤妖部生嫌七窍、珠莲持斧同行,暗里商曰:“妪言习道要夫妇另居,尔我不欲之心,又为彼知,命自打量。这件事情究竟如何是好?”珠莲曰:“不习大道,则日受磨折;欲习大道,又夫妇分离。事介两难,真令人踌躇莫决矣。”七窍曰:“吾见老妪残毒为心,不似有道之人。如其大道既得,必然仁慈在抱,待吾夫妇

  • 《绣云阁》毒龙洞来鲤变色,慈航殿虎仆为殃-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毒龙洞来鲤变色慈航殿虎仆为殃七窍夫妇腾在半空,转转旋旋,片刻已到毒龙洞外。风车驻下,赤鲤导入。七窍询曰:“此毒龙洞乎?何形象不似从前也?”赤鲤曰:“古道尚且成渠,江河亦能成路,岂一小小石穴而不变耶?”七窍闻言点首,然终疑惑不定。住了一日,复又询曰:“毒龙等安在?”赤鲤曰:“后自失了大人夫妇,慵于寻觅

  • 《绣云阁》虾精倏尔来解说,蚌母又复遇途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百科

    虾精倏尔来解说蚌母又复遇途间毒龙现出原形,直向夫妇二人举口吞噬。二人东闪西躲,兢兢战战,顶上已失去三魂,呼号声嘶,惨不可听。毒龙于此似有欲吞不忍,不吞不舍之意。七窍夫妇正直计无所出,门外忽有人来,极目视之,乃虾精所附之辛坚也,亦不得已向彼泣曰:“吾夫妇自落鬼缝,为张老救之,张妪恩养月余,转拜李妪。李

  • 《绣云阁》通天岭夫妇同处,绣云阁仙凡分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通天岭夫妇同处绣云阁仙凡分看韶光易逝,七窍夫妇在蚌母家下已住数月。一日,老农归来,蚌母迎入。老农询曰:“为夫出外贸易,抛妻半载,家中可有他事乎?”蚌母曰:“别无他事,惟妻在姑母处祝寿言旋,行至中途,得遇主公、主母,而今迓在家内,已数月有余。”老农曰:“尔主公、主母在于何地?”蚌母曰:“现在左隅室中。

  • 清代《绣云阁》第一百一回讲了哪些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百科

    施妙法灵宅缩首奏元功圣旨颁行灵宅子将三缄导至上层楼中,欲诛灭之。三缄不识,乃谓小僧曰:“此楼何名‘通天’?”小僧曰:“以其与上天相通也。”三缄曰:“如何能与天通耶?”小僧曰:“人由此楼,可以登天;仙神游之,可以下地。澈上澈下,故以‘通天’为名。”三缄曰:“极乐世界原在西天,胡是地为西天,尚有通天之说

  • 清朝《绣云阁》第一百二回主要内容是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数次化身勤指点几番形变巧提撕七窍将前数语念毕,向下念曰:“须知仙子之躯,勤修几何,苦心费尽,始受大罗封赏。何得身入尘世,再为锻炼,遂自以佳人、名利迷而不悟,永坠孽海乎?如尔七窍,因夺阐道之任不得,誓下凡境,乱兹大道,无非欲泄一时之忿。乌知已坠仙骨道根,愈迷愈深,殊可惜耳。倘自知迷障,打破迷途,先将蚌

  • 清代《绣云阁》第一百三回讲了哪些故事?-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百科

    试道法离奇可羡讲仙踪曲折堪思三缄曰:“道兄欲观仙法,好好在亭坐定,看吾显之。”言已,用口一吹,红云突起,片时之际,愈起愈密,将亭塞满。三缄曰:“七窍兄,吾与尔云头并立,天外一观。”七窍曰:“可。”及上云头,三缄将手一指,红云冉冉向东而行。七窍曰:“仙法只能乘云,不为奇异。可有至奇至异者,资吾一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