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不在家是故意的吗(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诸葛亮不在吗)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不在家是故意的吗(刘备三顾茅庐是因为诸葛亮不在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64 更新时间:2023/12/10 23:50:28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肯定很熟悉。即使你没有读过《三国演义》原著,你也会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当时刘备想请诸葛亮出来帮忙,但是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刘备等人只能空手。最后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本人时,诸葛亮被刘备的坚持所感动,决定帮助刘备。奇怪的是,诸

葛亮之前两次缺席是巧合,还是故意试探刘备?让我们来看看吧。

1.诸葛亮是故意不在家吗?

刘备前两次出访,诸葛亮都不在家。已经两次跳空的刘备没有放弃。他只是放下身段,发誓要让诸葛亮感受到他的诚意。最后,他在第三次访问别墅时遇到了著名的诸葛先生。诸葛亮也被刘备的真诚所感动,终于和刘备结下了一段佳话。

关于诸葛亮前两次刘备访草堂不在家的原因,人们历来说法不一。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诸葛亮是故意出去的,或者根本就是谎称不在家,以此来试探这位大师的诚意和耐心。刘备三次亲自登门拜访后,诸葛亮终于被感动了,认为这是一个可靠的君主,值得追随,于是决定面见刘备。

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可信。首先,诸葛亮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不可能有这么小的眼界和格局。而且,如果诸葛亮只是想试探刘备的耐心,可以直接和他沟通,或者打听一下他过去的作风。没必要用这种方式去冒险激怒他的主人。

很多人其实对诸葛亮有些误解,认为他隐居是为了避世。但实际上,诸葛亮虽然藏在草丛里,却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要避世。

首先,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出了无数的主意,大局和战略都还不错。可见他隐居的时候还是很关心外界的,不像其他隐士"对窗外的事情充耳不闻"否则诸葛亮仅仅靠封闭自己,死记硬背书中固有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那个人的。期待事情像神一样"军事顾问。

可见诸葛亮住草堂的时候,应该是经常出去走亲访友游学的。诸葛亮的朋友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他的老师(也是他推荐给刘备的诸葛亮)。"凤雏"庞统是他的同学,名人刘表是他老婆的舅舅...

当然,拥有这样的人脉网络也不会白费。只要有可能就和人说话是很正常的,所以你会经常出去走走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诸葛亮选择隆中定居,不仅是因为隆中僻静,是个安心读书的好地方,还因为隆中离襄阳很近,可以随时到襄阳读书。

2.诸葛亮不是"布"

生于乱世的诸葛亮渴望和平,但内心的野心也让诸葛亮不甘平庸。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住就是安静的学习,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安静成这样。诸葛亮的学习风格也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想要跟上时代,不被时代甩在后面,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跟上时代,了解时事。而且,仅仅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与人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看到前面,可能有人会奇怪,诸葛亮不是自称"布"真的,怎么会有这么强的人脉?其实"布"只是诸葛亮的自谦罢了。就家庭背景而言,诸葛亮也是士族出身,和布衣绝对没有关系。

他的父亲叫诸葛贵,曾经是泰山都督。然而诸葛贵英年早逝。事实上,应该是他的叔叔诸葛玄抚养了诸葛亮,诸葛玄也是张瑜的太守,与刘表是老朋友。但是,此时的诸葛家族与之前相比,已经在走下坡路。

但是后来,诸葛亮娶了荆州皇室的女儿黄硕。但是,据说黄硕长得有点粗俗,而且从未结过婚,所以有人认为诸葛亮娶黄硕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家庭背景。然而,他们结婚后,他们确实是琴瑟和谐,黄硕是一个贤妻良母,这给了诸葛亮很多帮助。

另外,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一个嫁出去了,一个嫁到了庞家,都是荆州当地的世家大族。上升到荆州社会上层的诸葛亮,后来又和其他几个大家族有联系。这样一个朋友圈又大又强的诸葛亮,不是布的。

所以说,刘备会执迷于招诸葛亮于麾下,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他在荆州的强大人脉。刘备一再邀请诸葛亮的时候,看似一个大师为了广纳贤才而选择放下身段,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拉拢一个看不见的厉害人物给自己增添助力。

综上所述,首先,诸葛亮的地位不低,至少比此时前来拜访他的刘备低不了多少。所以刘备的态度如此温和耐心,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性情,更是因为诸葛亮的人脉。其次,诸葛亮虽然生于乱世,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但他从未自暴自弃。他很有才华,也愿意努力工作。在为自己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后,他通过读书、交友、修行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当上了蜀国的宰相,名留天下。

刘备三次造访山寨,诸葛亮两次不在家的事实,其实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一个人要想有价值,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当他有价值的时候,他不用迁就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标签: 诸葛亮刘备人脉

更多文章

  • 一战油轮战争为何战败(一战后英国远洋油轮)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科夫,特蕾西,萨姆索诺夫

    军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定是团结。对军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团结更重要的了。团结协作精神往往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和生死。在大规模战争中,除了一个单位分成几个战斗队,还有各大部队之间的配合。作战计划需要多种不匹配的组合,最终形成合围之势。如果他们之间的默契配合出现问题和疏漏,很容易导致在战斗中全军覆没的危险。

  • 陈宫为什么不投靠曹操(陈宫为什么不投靠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布,曹操,吕伯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他以率直的性情和足智多谋而闻名。当时陈宫帮助曹操收兖州,曹操很爱蔡。从此,陈宫被视为心腹。两人开始共事后,陈宫才发现曹操不为他所接受,于是陈宫离开曹操,选择辅佐吕布。当然,从结果来看,陈宫的选择肯定是错的。他自己也是谋士,应该知道曹操和吕布谁更厉害。但对于陈宫来说,他有更重

  • 李世民为什么要废除李承干和李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李治,李世民

    在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可以说李承干和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李承干是太子,是王维。但最终,李承干因李泰欲谋太子之位而日益焦虑,最终刺杀李泰失败。李世民想保护他,所以他顶住了所有大臣的压力,没有被处死就被废为庶人。但是为什么李世民要废除李泰呢?是因为他想争夺王位吗?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1.李承

  • 魏国为何会败给秦国?两次战役使得魏国跌下神坛(魏国为什么会输给秦国)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魏国,秦国,国家

    三族分晋后,魏最为强大,迅速成为中原霸主。当时秦国只是东方小国,根本不会对魏国构成威胁。秦国虽因商鞅变法而逐渐强大,但仍略逊于魏国。只是魏国在两次非常重要的战役中被打败,从此失去了霸主地位。魏国的衰落是从内部来的,从当时魏国的人才流失就可以看出来。那我们就来说说魏在这里错过了什么机会,在把头把交椅让

  • 如果颜良文丑联手对阵关羽有没有取胜的机会(颜良文丑谁强)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阎良,文丑

    《三国演义》中,颜良和文丑都成了关羽的剑魂。其实阎良和文丑的武力值并不弱,只是在关羽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当然,言情中肯定有夸张虚构的成分,历史上文丑也不是被关羽杀死的。很多三国迷会提出假设,如果阎良和文丑联手挑战关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吗?那我们就准备和大家一起分析这样一个情况,和52诗经一起看看。白马

  • 说说赵一荻到底有多可怕让张学良休于凤至这都算小事(张学良晚年谈赵一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学良,赵一荻,张家

    最近,我读了这个关于赵一荻和张学良的故事。很多人都说赵一荻和张学良的爱情是悲伤而美好的。边肖不知道这话是谁说的。反正我觉得这个三观有问题。当然,这只是边肖的个人意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边肖认为事情应该从多方面来看,今天我们就从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的角度来看赵一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赵一荻很可怕

  •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不反目他们的真实感情如何(司马昭司马师反复反目)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没有,曹丕

    在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即使是兄弟也会反目成仇,甚至伤手。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但是,很多人很好奇。三国末年,司马家已经成为曹魏的真正主人。事实上,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有称帝的可能。为什么他们两兄弟在权利面前没有反目成仇?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关系似乎很牢固。如果司马师没有英年早逝,野心膨胀的司马昭会放弃

  • 吸血鬼日记结局(吸血鬼日记结局bgm)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吸血鬼,艾琳,人类

    吸血鬼日记的终结:善良与声望共存。人类和吸血鬼从来都是水火不容,敌对的。在这个《吸血鬼日记》的世界里,这种敌意一直延续着。直到有一天,两个种族的战争达到了顶峰,人类和吸血鬼之间爆发了一场决战。当人类和吸血鬼之间发生激烈的战斗时,艾琳此时正在她的房间里安息。她被三个想杀她的吸血鬼包围,求生的欲望突然在

  • 形容荷花的叠词(形容荷花的叠词aa的词语)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荷花,荷塘,重叠

    荷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叠词中,荷花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描写其美丽、清新、高贵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这些描写荷花的重叠词。【1:荷花风轻引】“荷花风轻引”是形容荷花的著名叠句。莲花风,指的是温柔的微风,轻轻的吹着莲花,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莲花的温暖。荷花这种高贵的植物

  • 刘恒为什么被拥立为帝?实际上他是唯一能继承的人选(刘恒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恒,刘英,刘邦

    汉武帝刘恒在位期间开创了文景之治,受到汉朝的高度赞扬。然而,刘恒的登基实际上是有一些运气的。当时,吕后掌权,他的几个兄弟受到吕后的迫害。幸运的是,刘恒很低调,所以他逃脱了。朱禄之乱被平定后,一些大臣决定拥立刘恒为皇帝,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皇帝。但是为什么刘恒有这种运气呢?事实上,当时具备传承资格的人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