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朝灭亡不是因为暴政,而是因为改革?

秦朝灭亡不是因为暴政,而是因为改革?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74 更新时间:2024/1/4 7:52:31

长期以来,可能有很多人认为秦朝之所以最终会灭亡,是因为它的暴政。提到秦始皇,总是"暴君"这样的描述自然会认为秦朝人民的生活非常悲惨,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实际上,如果真要追根溯源,秦朝灭亡的原因可以说与暴政关系不大,而是另有原因。那么秦朝

最终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可以颠覆一个新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呢?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统治方式的改革:极大地侵害了六国后裔的利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周朝以来的分封制,全面实行中央集权统治。这种全新的统治模式无疑极大地触动了六国贵族后代的利益。

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社会层面的剧烈动荡,在各国的改革与变革下,维系着周王室统治的士禄制度逐渐瓦解。但除了完全实行商鞅变法的秦国之外,山东六国由于士族的影响,变法并不彻底,六国的贵族后裔仍然拥有极高的权力和特权,其中"战国四公子"就是典型代表。

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不仅在统治层面彻底废除分封制,还推行"千手子石天",实行土地私有化等方式,从制度层面开始彻底废除贵族权益。由于秦在统一天下后并没有灭绝六国的贵族,这些在当地威望很高的贵族在政治利益受损时自然会滋生不满。

从秦末的混乱局面不难看出,虽然一开始就开战的陈胜和光武,以及最终夺取天下的刘邦都是从底层做起,但叛乱的主力仍然是六国贵族的后代,可见他们对秦制的痛恨。

2.官僚体制改革:六国士人晋升渠道被彻底切断。

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石清石碌制"天下之崩,统治阶级开始谋求吸引士族到朝廷担任官职,而当时士人求官主要以"游说"主要是,士人以才能打动君主而获得官职。

而秦始皇是在宣扬"集权统治"后来,不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三公九卿"制度,而朝廷的各级官员都是由中央朝廷直接任命的,而且由于秦推行的是法家治国的理念,官员们基本上都很熟悉"法律"谁为主,这样虽然权力得到了高度集中,但也导致了六子不能发挥作用。

虽然秦始皇曾经通过建立"医生"职位由六国学者担任,让他们出入寺庙,参与国事,希望化解矛盾。但是这些"医生"但它只有统治权,根本没有实权,自然不能满足它。没有相应的选官制度,六国士人在失去上升通道时自然站在了秦国的对立面,这也是他们经常对国家大事进行批判的原因,最终导致"焚书坑儒"事件的主要原因。

这不仅可以从秦始皇的用人上看出来,也可以从秦末叛逃的士人的对象和方法上看出来。秦末,各国士人不仅通过游说获得权力,还纷纷投奔反秦势力。

3.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它严重超出了人民的接受范围。

为了真正实现"大一统"梦,建国后,秦始皇大力推动社会各阶层的统一,包括文字、度量衡、车轨、法律等。虽然事实证明这一系列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先进的,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改革显然已经超出了民众的接受范围。

有人说秦律是暴力法,秦国的统治极其残酷,其实并不准确。从近代出土的秦简记载来看,秦律只是相对详细,并不残酷,而是更加公正。然而,这种严酷的法律虽然先进,但人们很难很快接受。另外,虽然秦在秦始皇时期就开始了很多大工程,但是根据《云梦秦简》中的守法、守法,秦在劳动力调配上是合理的,所以根本没有伤到根本。

但是,即使你的改革是先进的、合理的,这种大刀阔斧的全方位改革,显然也不是社会各界所能接受的。比如根据里耶秦简中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为变法,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叛乱。一次,秦始皇刚实行中央集权制不久,南郡乾陵郡发生叛乱;第二次,秦始皇颁布千寿田字后不久,南郡苍梧郡再次爆发叛乱,连新加入的部队也参与了叛乱。

正是因为改革的步伐太快,所以秦始皇尽管他的一系列改革是有益的,但对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分裂的世界来说,由于各地早已产生了不同的风俗文化,长期经历了不同的统治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早已超出了民众的接受范围,反而造成了民众的恐慌,导致很多先进的政策成为残酷的象征。

4.统一的速度太快了:旧体制让规则有了天然的缺陷。

由于秦国统一的速度很快,秦国没有来得及对旧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导致秦国无法在管理制度的统一中生根发芽。所以秦始皇在制度上还是大量使用秦国的旧制度,而这些制度在这个时候显然不适用于秦国。

1.商鞅变法的后遗症。秦国的崛起源于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后,秦国彻底"农耕战争"主要是,这让秦彻底变成了一台高速的战争机器。这一制度虽然在战国乱世无疑是先进的,但对于已经统一天下的秦国显然不适用。然而,由于秦国的迅速统一,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来重新制定世界是非常困难的。此外,这一制度在秦已得到证明,所以秦始皇采用了这一制度。但正如文官执政的朝代都极力避免战争一样,秦国也很难停止侵略扩张的步伐,这也是秦国统一六国后没有停止扩张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一个饱受战争摧残、急需生计和支持的世界里,持续不断的战争无疑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2.官员选拔机制不健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然改革了官僚制度,但没有配套的选官机制,导致中央集权过程中官员短缺,直接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在全面实行郡县制的秦国,只有郡守、县尉、县令等高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而村落仍由当地有名望的人担任,导致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很多地方百姓杀官参与叛乱。第二,秦始皇派到各地的官员,很多都是立了战功的士兵,这些人打起来可能不成问题,但能镇守一方,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是各地民众反抗激烈的重要原因。

有一种说法是秦国的灭亡是"稍等"是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由于迅速扩张的秦国没有配套的制度,秦国旧制度在这个新国家的实施自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进而使得秦国的统治基础极其薄弱。

5.胡亥横行:压垮秦的最后一根稻草。

且不说胡亥继位是否有问题(《史记》和赵正书截然相反),单从他继位后的所作所为,就很明显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正是他的不轨行为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1.杀害无辜的人。在赵高的指使下,胡亥不仅屠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还处决了大批朝廷官员,包括孟田、孟頫、李斯冯去疾、冯捷等,不仅严重动摇了秦国的统治基础,也间接促成了巨鹿战场王李军和军的战败。

2.滥用人民权力。如前所述,秦始皇虽然也动了多项重大工程,但对人民利益的利用还是有所保留的。比如秦始皇从未转让"吕左"人(秦朝以二十五家为一吕,穷人住左,富人住右),原因是富人还担心谋反,而一无所有的人对谋反毫无顾忌。胡亥继位后,不仅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而且在财力上也不遗余力,招致天下怨声载道。像陈升和光武这样的左撇子也派上了用场。

3.秦律的变质。据说秦律很残酷。其实这种残忍不在于秦律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胡亥在位期间,李斯因谏而触怒胡亥。为了自保,李斯上了一本名著《致二世书》,实际上开始对官员实行考核制度,就是比较谁收的税多,谁抓的犯人多。结果秦律彻底变质,最终演变成一套压榨百姓的酷法。为了保住权力,各级管理者自然成了残害百姓的残暴官员。

4.弃国事。胡亥在赵高的蛊惑下,不仅将朝中事务完全托付给赵高,甚至拒绝与大臣们见面,而且一心只想着享乐,导致赵高在朝中绝对君主中胡作非为。陈胜和开战后,当使者冒着生命危险将谋反的消息传递出去,陈胜到了咸阳,秦二世竟然将使者处死,那么使者哪里敢说实话?结果,当光武数十万叛军陈胜被杀于水(今陕西临潼)时,胡亥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结果,错失了扑灭起义的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秦国统一天下后,由于旧制度的原因,统治薄弱,至少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彻底巩固。但由于秦始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剧了统治的动荡,最终胡亥的胡作非为彻底导致了混乱和迅速的亡国。

标签: 秦国秦始皇六国

更多文章

  • 知悉用在什么场合(知悉知识在什么场合中使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场合,一个,了解

    懂得用知识是一个常用动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虽然知道是一个简单的词,但它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含义和应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知识用在哪里。1.法律场合首先,在法律场合中经常用到知法。这意味着你已经被告知一些事情,或者已经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或信息来执行一些合法的操作或程序。比如法院通知你出庭作证,你是知

  • 牦什么情况下读(牦是什么读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阅读,我们,可以

    在现代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如果阅读不当,可能会导致效果不佳。本文将就什么时候该好好读书进行探讨,希望能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读书需要良好的身心状态。当我们身心放松,没

  • 梁武帝反击匈奴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匈奴,卫青,霍去病

    说起匈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在古代,属于北亚的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很有侵略性的民族。这个国家长期处于被掠夺的状态。古时候匈奴国王阿提拉以血腥残暴的方式侵略欧洲,后来被罗马人打败。同时匈奴入侵中国,中国当时处于汉朝。所以今天,边肖将向你介绍汉武帝是如何反击匈奴的。河南战役元朔二年(前127年),塔

  • 巢湖学院是几本(巢湖学院是几本院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巢湖学院,人才,工科

    巢湖学院有多少本书?巢湖学院主要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本科生近两万人,研究生600多人。学院现设有工科、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20个本科专业,涵盖机械、电气、计算机、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文化艺术、经济管理等学科,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文理融合、跨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巢湖

  • 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都是魏国那他们怎么互相称呼?(北魏是如何分为东西魏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欢,武帝,景帝

    历史上有很多国号相同的国家或朝代,只是因为都城或地域不同,比如西汉和东汉,南宋和北宋。这些朝代不同,但因为是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所以比较容易区分。但是,面对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他们的称谓都是一样的。后人为了区分,划分了他们的位置。比如北魏,后来分为东魏和西魏,但当时都是魏国。他们怎么能互相打电话呢

  • 孙娇和甘宁有什么恩怨?孙娇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吕蒙,梦露

    孙娇是三国时期吴栋将军孙敬的第三个儿子。在《演义》中,孙权准备派梦露对荆州发动突然袭击。那时,梦露还缺一名中尉。孙权提议让孙角担任此职,但梦露拒绝了,说这样会引起行军中的不和。那么孙娇和甘宁有什么恩怨呢?孙娇也是东吴的专家,但是他和甘宁因为一些琐事吵过架。然而,在历史上,两人最终化解了矛盾,并结下了

  • 关于头发的故事的作文(关于头发故事的作文高中)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头发,我们,剪短

    想必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会被老师或者家长要求剪头发,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上学的时候一定要剪这么短的头发,男生女生都需要。特别是男生头发一定要剪成寸,女生头发不能长于耳朵。其实头发里有很多故事,只是我们不知道,因为学校领导或者老师不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把头发剪短,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首先

  • 格物致知什么意思(他山之石,格物致知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本质,事物,通过

    “师事”是中国古代词汇,出自《礼记·大学》一书。“大学之道,在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在章节中。“观物而知其意”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被视为一种基本精神,意义深远。那么,知事到底是什么意思?下面是一些科普解释。“从物知”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思想,其核心是通过观察事物的表象来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进而

  •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中的/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火箭,公式,速度

    KSP指的是“克巴尔太空计划”,一款以以太空探索为主题的模拟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需要设计、组装和发射火箭,探索宇宙,完成各种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玩家会遇到需要计算各种参数和数值的问题,比如推力、速度、轨道等等。那么,ksp公式是什么?推力公式在KSP,火箭推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推力决定了火箭

  •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康熙圣祖爷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庙号,皇帝,雍正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朝第五任皇帝雍正帝。雍正帝即位后,大臣们在讨论康熙皇帝的庙号时,直接决定在太庙里拜康熙为"圣"。至此,清圣父康熙成为第二"Zu"准确地说,皇太极是开国皇帝,但满清坚持称努尔哈赤为开国皇帝。这不禁让人疑惑。一般来说,不是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可以叫"Zu",后者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