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电报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中国电报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电报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中国电报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08 更新时间:2023/12/26 13:19:33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份电报。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份电报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当时进入中国的具体情况如何,面临什么问题等等。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可以一起揭示对它感兴趣的人的秘密。我们期待着加入您的行列。

当帝国理工学院的高材生第一次看到电报时,他

感到惊讶。

与传统的驿站、信鸽、篝火相比,电报传递信息的速度极快。电报的实际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进入快速扩张期。20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和荷兰连接了海底电缆。20世纪60年代,海底电缆穿越大西洋。1870年,英国铺设了一条从大陆经印度到新加坡的海底电缆,东亚的讯息瞬间就能传回伦敦。

世界正在被电报统一,但电报线已无法进入清朝。1862年,俄国公使要求修建从北京到天津的电报线,1863年,英国公使提出修建从恰克图到海口的电报线,被首相衙门拒绝。否决的表面原因是首相衙门对电报的操作原则"还没有一步一步的说清楚",待了解后再讨论;而且人们会以妨碍风水为由,联合起来破坏电报线,从而引发外交纠纷。

真正的台面下的忧虑,可以从1865年总理衙门发给各省将军、督抚的训令中找到。指令要求他们尽最大努力阻止电报入境,理由是外国人有了电报线路后,可以瞬间传递相隔几千公里的消息。朝廷的公还没有送达,外国人就先风闻了,必然给国防外交带来很大的麻烦。

因此,当丁韪良在1869年成为国子监的总教师时,清朝还没有电报线。

文同博物馆的职责是教清廷选拔的旗手子女学好英语、天文和数学。但是丁韪良对这些学生有更高的期望。他已经看到了电报的便利,所以他教了10个学生英语,并介绍他们如何使用电报。丁说:"因为想把这个新奇的发明介绍到中国,有一次在费城的一个课堂上听,我自费带了两套乐器,一套是莫尔斯的,一套是字母盘的,简单易学。"

教学生如何收发电报容易,要让清廷同意引进电报就难多了。丁韪良的计划是走高层路线。他去了丞相衙门,问他们"派人到我家看我做电报实验"。主持丞相衙门的恭亲,派了四个汉人。这四个人被选中是因为他们帮助丁韪良翻译了万国公法,他们彼此之间有一些友谊,对吗?西化"偏见会少一些。但是实验并没有从丁韪良那里得到预期的反馈。他注意到这些人仍然对电报新技术不屑一顾:

"我在做实验的时候,他们只是看着我,没有理解,也没有兴趣。其中一位院士轻蔑地说:中国四千年没有发电报,但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与大大改变世界的电报相比,这四位来访者,包括国子监的高材生,更喜欢"由丁韪良提供;磁性鱼和鹅"之类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制作精良,所以"拍手大笑,感叹如幻,玩了好久"。丁不得不感叹,这些人在文学上是成年人,在科学上却还是孩子。他们不知道电报技术在19世纪60年代的重要性。

丁韪良担心这四个"儿童科学"所提供的报告可能会产生预期的反效果,使总理衙门的官员对电报更有偏见。于是我决定带着电报去丞相衙门,邀请这些官员亲自体验一下。那是一个清晨,总理衙门的大臣们集体围观,开始操作电报的收发。丁韪良回忆道:

"一切都很顺利,老部长们和秘书们一样幼稚,但秘书们玩的是磁性鱼鹅,玩的却是电机,时而发信号,时而在身上绕铜线,时而阻断电路,时而接通电路;只见烟火跃起,铁锤上下,然后狂笑。实验结束后,像往常一样,我在衙门吃了早饭。当时在场的除了我,只有赫德一个嘉宾。"

现场表演非常成功,大臣们对电报很感兴趣。席间,海关税务总局的赫德告诉丁韪良,这是一次“出色的表演”。有用的小东西"。丁韪良不同意赫德的声明。"在我看来,这不是小事,对住房部长董耀来说也不是小事。他经常来看电机,仔细研究,居然学会了送报纸的方法。他帮我做了一套字母,报纸针指着两种标记拼出一个单词,很简单。大学生文祥也认为我的发动机很有用,并多次参观过。"

董耀和文祥对电报的兴趣似乎给丁韪良带来了某种幻觉,仿佛电报技术的引进即将成功。但赫德的判断更准确。这场成功的演出真的只是一场"有用的小东西"离把电报引入清朝还很遥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丁韪良把电报放在总理衙门整整一年,提醒大臣们不要忘记这件事。结果电报机上落满了灰尘,也没有任何关于电报机建设的消息。丁韪良很失望,只好去总理衙门把电报拿走。他有些不解的是,像易、、董耀这些显然对电信感兴趣的人,为什么无意推广这项技术。

事实上,在整个19世纪60年代,清廷一直在讨论引进电报技术的利弊。洋务大臣中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比如1865年沈葆桢给总理衙门写信,说外国人在中国用船送信比用邮快得多。利用这个时间差,外国人在生意上给大清造成了很多麻烦。"如果再允许架设铜线,那就差之千里了,更难避免在新闻纸上造谣,听得骨悚然"如果允许外国人架设电报线路,让他们用电报传递信息,然后在报纸上刊登,谣言可以很快传播,但如果我们用邮局核实传递信息,会比较麻烦。1868年,为了配合《中英条约》的修改,总理衙门召集地方将领和督抚议国,几乎所有参与议国的地方督抚和将领都反对"允许外国人修建铜线铁路"。

但沈葆桢也知道,从长远来看,电报技术终究是个好东西。沈以长城作比喻,说:"秦建长城时,以为必遭劫难,后人有所倚仗。铜铁如果成功,未来也将造福中国"——现在修铁路对大清是有害的;但在未来,它将大大有利于中国。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必须是"如果能禁止佛的行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果很难停下来,我还不如自己来"——现在能抵制就抵制,抵制不了就不能让外国人修。清廷必须自己修建电报线。这就是为什么丁韪良的电报局演出受到总理衙门的欢迎,但电报局的建设却迟迟没有进展的核心原因。

很明显,这是一种基于对陌生事物恐惧的鸵鸟心态。官员只求无物,文人多"它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所以,无论外界因电报技术如何变化,清廷始终坚持"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恒变""古代智慧"千万不要在这个国家铺设电报线。

但是"古代智慧"但在外界的冲击下,不断付出沉重的代价。第一,英国人用清廷来分析"国际法;领海权"缺乏了解,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香港等城市都是电缆连接。总理衙门别无选择,只能"线的尽头还是不允许上岸"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电报线不允许离开海洋进入陆地。洋人的办法是把船放在水上,把电报线从水中引入船舱,以避开丞相衙门不允许线路上岸的政策。

然后在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1879年中俄伊犁谈判中,清廷多次因信息传递不畅而损失惨重。日本侵占台湾后,首相衙门请日本外务省质询,但由于清朝在日本没有使领馆,与日本外务省也没有电报联系,质询的公文只能委托给一个顺道到日本的英国人。这个人因为私事在路上耽搁了很久,公文居然上路了23天。将近40天后,日本的回复到达了首相的办公室。这时,日军在台湾省的行动已经结束。中俄伊犁谈判也是如此。一封电报经海参崴、长崎(借助洋人航线)到达上海只需一天,但上海和北京之间没有电报,用船寄信要六七天,用邮局最快也要十几天。这直接导致前方谈判团队和后方决策团队之间长达一个月的信息落差。俄罗斯从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换来这些沉重的代价,1881年12月,清廷修建的电报线终于正式进入天津;1883年9月,进入北京郊区通州。

正是在1898年,北京的总理衙门响起了电报收发信息的声音。此时,丁韪良试图引进电报技术,但翰林院的高材生轻蔑地回应"中国4000年没有电报,至今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

参考资料:

[1]《海防丁当电线一》。

[2]丁韪良:《通文冠纪》。收录于《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71-172页。

[3]王清媛、王道成:《沈葆桢书信考证》,巴蜀书局,2014年,第192页、第215页。

[4]《准备洋务始末》(同治朝)卷五十三,第五页。

[5]刘海波李国: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同心出版社,2014年,第54-57页。

[6]《李鸿章全集》第九卷第九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8页。

[7]钱::《台湾省事变与清政府的应对》,收录于《沈葆桢访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页71-78。

标签: 电报丁韪良衙门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宫女太监的吃法。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宫女,太监,值夜

    说起古代的太监和宫女,很多人都知道,而且还有很多故事。今天就简单说说古代宫女和太监是怎么吃的吧。皇帝在御用厨房吃饭,那么侍奉的太监和宫女是怎么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太监和宫女的生活细节,在清代的资料最多。就清廷而言,太监和宫女吃饭问题可以分为值班和休息两种。首先,太监和宫女都不住在故宫。

  • 吕布和关羽谁厉害?(赵子龙关羽吕布谁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关羽,所以

    今天,边肖要告诉你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三国时期,到底是吕布厉害还是关羽厉害。这个问题很复杂很纠结,但很多人也很好奇,但其实边肖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为什么这么说?仔细体验分析完全可以解决,那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分析揭示吧!现在大家都知道,不能只看三国演义对我们的影响,也不能只看历史书。我们应该结合起

  • 姜维北伐胜多败少蜀国为什么还是灭亡了?(三国蜀国大将姜维北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仪,蜀汉,北伐

    诸葛亮死后,姜维的北伐比诸葛亮还要疯狂,24年内十一次北伐,几乎两年一次。不过姜维的战绩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他赢的多,输的少,但为什么最后舒还是死了?因为当时两国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了,魏国在各方面都处于良性循环,而蜀国经过多年的争斗已经很虚弱了。魏国即使输了几次也会很快恢复,而蜀国输了两三次。今天

  • 古代到底有没有轻功?(古代有人会轻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其实,那么,存在

    轻功,在一些古代题材的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点光就能让人飞来飞去空,让很多人羡慕,但也会导致两个误区。一个是怀疑轻功的真实性,一个是真的以为轻功就是这样。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轻功吗?真正的飞行技术真的能像电视小说里的那样吗?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飞技确实存在。可能一开始很多人怀疑轻功的真实性。毕

  • 为什么李世民讨厌丹·熊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关羽,士奇

    丹·熊心是李世民时期的一位将军。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他自然会帮助李世民,但李世民决心要杀死他。在历史上,李世民不是一个会无缘无故杀死英雄的人。他不会做任何过河拆桥的事。看看他对其他英雄的态度就知道了。即使他接受像魏徵这样的人,但你为什么一定要杀死丹·熊心呢?事实上,这是因为丹熊心的性格特征与关羽过于

  • 鲧禹治水有什么不同?(鲧禹治水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治水,大禹,洪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我们都很敬佩他的精神。但大禹并不是第一个做这种事情的人,他其实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大禹之前有枪治水,发音为滚。他是大禹的父亲,但为什么很少有人懂得治水?Gun是怎么管水的?他的方法和大禹的有什么区别?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方法?最早记载的夏氏族成员之一是枪。《国语·周瑜

  • 为何很多人说宋江一直想被招安?真正读懂水浒传的人会发现真相不一般(水浒传中宋江为何一直想招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江,梁山,林冲

    最近很多人对这四大经典小说很感兴趣,其中水浒传争议很大。今天就来说说宋江的故事,说宋江一直想被拥抱。这不是边肖说的,而是网友说的,那么为什么是这个说法呢?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真正的真相真的不是这样的。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揭示一下这个问题的秘密。宋江什么时候"一心求爱"是吗?施耐庵在"简介"根据故事,

  • 古代女子怎么样才能提出离婚有休夫一说吗(古代女子离婚会受到什么惩罚)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离婚,丈夫,和而不同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在古代,和妻子离婚的总是男人。毕竟那时候是男尊女卑的观念,所以女性的地位总是比较低的。那么那个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女方可以要求离婚吗?女人可以和老公离婚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中国古代只有“休妻”和“和而不同”。"和老婆离婚“众所周知,是男人不想要老婆,写了离婚证,把老婆赶出

  • 李莲英离开皇宫后去哪了(李莲英在皇宫的住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太后,继子

    历史上,李在为慈禧办完丧事后,选择了退位。虽然李之前是慈禧的心腹,但戊戌变法后,李的态度让慈禧对他有了看法,两人渐渐生疏。李的死因一直是个谜,民间有许多传言。其中,流行的说法是,李最终可能会被他的仇人追杀,但真相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揭晓。在当时的情况下,李大概没有料到他会离开皇宫,过上退休的生

  • 水浒传梁山好汉排名第一百零三位的孙二娘人物简介(梁山好汉108将张青与孙二娘战死)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二娘,两个,女人

    孙二娘是的妻子写的《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人称“龙女”。孟州路十字坡和张庆开酒店卖人肉。水浒上仅有的三位女将军之一。宋武被派往孟州,途经横坡,被孙二娘杀死。宋武假装喝醉了,抓住了孙二娘,孙二娘求饶。宋武随后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宋武后来带领孙二娘夫妇上了梁山,担任西山梁山宾馆的迎宾大使和新闻负责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