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曹操篡汉不是因为他是忠臣?为什么你总是承担责任?

曹操篡汉不是因为他是忠臣?为什么你总是承担责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700 更新时间:2024/1/15 18:16:10

曹操这个人物一直被人们评价很差。很多人认为曹操是汉贼,但也有人认为与称帝的刘备相比,曹操根本不是汉奸。有人持中立态度,认为曹操功过兼备,所以也给他一个枭雄的评价。但是,曹操一生没有称帝是真的。那曹操为什么不称帝?曹操应该算是最有资格或者说最

有能力去认领皇位的人了,因为皇帝在他手里,他想要皇位也没那么难。但是曹操没有做到。是因为曹操其实是个忠臣吗?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1.曹操为什么不篡位?

原因一:汉朝威严犹存。东汉末年,经过黄巾起义和董卓政治大乱,汉朝的统治被严重削弱,刘的威严受到严重打击。但是,汉朝的威严依然存在。经过西汉和东汉几百年的统治,很多人仍然对汉朝抱有忠诚和希望。在黄巾起义中,达汗的十三个州发生了动乱,但他们在短短几年内就被镇压下去了。董卓大乱的时候,为了不让董卓继续践踏汉朝的威严,面对几十万精锐的西凉骑兵,诸侯联合央求董,董卓迁都逃亡。

可以说,即使汉朝灭亡,仍然有一大批忠臣会站出来支持汉朝。董卓如此狠毒,王允、等汉朝忠臣不也是密谋杀害董吗?曹操对汉献帝刘协很好,甚至把女儿嫁给了刘协,可是结果呢?不是还有董成等人密谋刺杀曹操吗?毕竟汉朝的统治太深入人心了,不可能一夜之间消除世人对汉朝的敬畏。曹操深知这一点,所以曹操没有想着篡夺汉室独立称帝。一旦曹操篡夺了汉室独立,内部就会大乱,刘备、孙权等人就有了进攻的借口。对于曹操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原因二:曹操不想篡汉。曹操不是天生的汉奸、卖国贼。曹操早年也是忠于汉朝的忠臣。虽然是宦官,但他并没有附和宦官。相反,曹操野心勃勃。他曾经用五色棍打死了大太监简硕的叔叔。黄巾起义爆发后,他率军平定黄巾起义,为稳定动荡不安的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董卓政治大乱后,袁绍等人纷纷出逃。只有曹操忍辱负重,假装迎合董卓的专权,以取得董卓的信任,然后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独自刺杀董。刺董失败后,逃出天庭的曹操立即竖起大旗向董求情,号召诸侯讨伐董卓。

2.刘备为什么称帝?

同时期的刘备呢?他一心复兴汉朝的时候做了什么?早期刘备因为形势所迫而流离失所。后期的刘备呢?攻下荆州、益州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抬汉中王。这是汉朝忠臣应该做的吗?只能说,刘备是想复辟汉朝,但刘备是想复辟自己的汉朝,武功第二。

就像曹操自己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主宰。袁绍、袁术两兄弟,四代同堂,苦于汉家俸禄。按说,他是忠臣吧?但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讨伐董卓期间,袁绍和袁术为争夺盟主之位而反目成仇。孙坚华雄交战时,掌管盟军粮草的袁术害怕孙坚势力变强,故意不送粮草,导致孙坚战败。董卓迁都时,曹曹丽率军追击,袁绍、袁术等诸侯为了保存实力,故意停滞不前。一个适当的垂直轴是不够的,也是考虑不周的。

汉献帝刘勰东逃时,强大的袁绍没有去营救汉献帝,只有曹操去了。袁术呢?自立为帝更是自命不凡。试想,如果没有曹操、袁绍、袁术,他们会这样支持汉高祖刘协吗?恐怕汉献帝已经死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灭袁绍于河北四大洲。袁术称帝后,曹操再次号召诸侯讨伐抗命。如果这只是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攻击袁绍等人,那曹操对外讨伐外族呢?只是为了自己吗?可以说,没有曹操,风雨飘摇的汉朝不知道会死多少人,边疆会有多少人被外族杀死。

曹操自己也曾说过:死后要在墓上刻字"征西大将军曹侯之墓"人生足矣。曹操自己的话,道出了他为什么一辈子都没有篡夺过韩的独立。他就是想当汉朝的西征将军,为汉朝开疆拓土,讨伐西域诸国。这是曹操一生的心愿!

所以对于曹操来说,他并不想篡汉称帝。对他来说,他不希望看到东汉王朝走向灭亡的局面。群臣之乱,唯有曹操挺身而出,维护了汉朝最后的尊严。没有曹操,谁能比曹操更稳?刘备?恐怕刘备到了曹操的程度也不一定比曹操强。汉献帝时,刘备成为汉中王。这就是所谓的汉朝忠臣吗?所谓众人皆浊我独清。曹操的所作所为,在后世眼中是汉奸。现在,曹操的所作所为令人钦佩。

3.曹操为什么要背这个黑锅?

在曹操心里,曹贼的凌辱显然是对他的误解。没有他,整个汉家曹操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王,多少人是帝。曹操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在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刘表等人之后,彻底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曹操撕下宰相达汗的遮羞布,暗示他的文官威逼汉献帝立他为王维。

自从汉高祖刘邦向白马宣誓后,不是刘称王,而是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对,这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封王不仅仅是简单的封号,给予一些金银珠宝,而是将现有的一部分领土划分为封地,被封人在这个封地内享有征兵、征税、授官职、赐爵位等权利,与中央皇帝无异。这也是西汉初年分封的地方王能够多次反叛你的原因。皇帝是天下最大的王,所有分封的地方都是小王。皇帝和男爵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大一小。

曹操谋求封王的意图很明显。他虽然没有直接篡汉独立,但却为后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曹操被授予王维的称号后,他的文武百官立即离开大汉朝的大厅,正式访问了魏王宓,曹操在那里开设了他的豪宅。那为什么曹操至死也只是变成了一个王维,而不是直接篡夺汉室独立?是时机不成熟还是威信不足?

说时机不成熟是废话。曹丕在曹操死后继承了王维的爵位,王维曹丕迫不及待地要挟汉献帝自己称帝,让曹操魏武帝。说威信不足也是没有说服力的。曹操南北之战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高的。曹操一生不称帝的唯一原因,归结于历史上著名的骂战。这场骂战可以说揭开了东汉末年的许多谜团,那就是诸葛亮在两军面前把王朗骂死了。

王朗作为汉朝旧臣,在曹丕篡汉独立后直接改朝换代,在曹魏政权中担任司徒。司徒雷登虽然自东汉初年起逐渐失去权利,但仍是中央朝廷最高官职之一。王朗以天下大势劝说诸葛亮顺应时代潮流,不要逆天,坚持北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年轻时,他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他想成为匡钧和郭芙的一代贤臣,以安汉兴为己任。他怎么会不知道世界的大势呢?只有逆天,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诸葛亮心目中,王朗是靠孝敬父母而步入仕途的。什么是孝敬他?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凭借孝顺清廉选官。可是,七十六岁的王朗,凭着孝心考上了官,却做出了换家这样不道德的事,还到处恬不知耻地吹嘘。劝退有汉族情怀的人,在他们的信用簿上加一笔。这样不要脸的人当然是在诸葛亮的骂声中羞愤而死。

这里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表示孝顺。曹操的入仕之道也是养孝。当孝成为选官的标准时,也成为维护汉朝统一的基石。孝始终贯穿其中,孝在道德层面上维系着整个国家。战争时期,道德沦丧,曹操自然可以招降,但一旦政权走向稳定发展的轨道,维护政权的稳定就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知道关羽会回归刘备,并赞扬关羽的忠诚而不是杀他。

只有褒扬忠诚,才能培养出更多忠诚的人;只有褒扬连笑,才能培养出更多孝顺的人;只有褒扬诸葛亮,才能培养出更多能辅佐国家的大臣。像司徒王郎这样的两个大臣和大盗很难尽忠,所以曹操为了曹魏政权的长治久安,一辈子都不肯当皇帝。汉朝旧臣曹操篡夺汉朝王位,自立门户。你凭什么阻止司马懿这个魏国老臣?

标签: 汉朝曹操刘备

更多文章

  • 周武王为何把姜子牙打发出都城(周武王称姜子牙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子牙,周武王,公旦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的半神。姜子牙作为周朝的开国元勋,有很多让人好奇的故事。但抛开那些神话因素,作为一个普通人,姜子牙在朝鲜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开国皇帝对手中的英雄或多或少都是有所忌惮的,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的关系其实很微妙。但以姜子牙的智慧,他自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 历史上真实的海瑞是什么结局(历史中的海瑞)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海瑞,哈里,嘉靖

    最近很多人也在谈论这个哈利。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个哈利在现实历史中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值得分析。所以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不要错过了,看看大名鼎鼎的哈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海瑞是明代著名的清官。参加了中国的乡考,从一个小教师进入仕途,一路向右,有人劝他。他在任期间平定冤假错案,打击

  • 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人品真的很差吗(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沈括,王安石,苏轼

    可能有很多人听说过北宋天才沈括。他被后人称为历史上的全才。可以说是各方面都非常精通,古往今来只有沈括一人。但即便如此,沈括的人品似乎和他的才学完全相反,人品很差。那沈括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可以称得上全才的男人,为什么性格这么差?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1.沈括落魄时打了苏轼。沈括是什么?他是天文、

  • 为何那么多人想要反清复明?(为啥有那么多人都反清复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族,明朝,宋朝

    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几个多疑而威严的人在一个角落相遇,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不知道是朋友还是敌人。其中一个说:"高港的土地小镇,一派山川秀千古!"另一个人回答:"门朝大海,三江峡谷水流千年!"信号发出后,双方立刻缓和下来,有说有笑!"让我们一起帮助大明。今年中秋之夜,我们潜入皇宫,杀了鞑靼皇帝

  • 曹操有多节俭?吃饭的时候只有一个肉菜(曹操吃饭掉桌子上为什么还吃)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节俭,关羽,汉献帝

    曹操每餐都吃什么菜?如果不了解曹操,很多人可能会想象他会受到皇帝般的待遇。每一顿饭都是好菜,但是你懂一点就会知道,曹操其实很节俭。与人们的想象相比,曹可以说是极其单纯。那么他有多节俭呢?我们来看看这些例子,你就知道了。曹操被认为是"在东汉和三国时期;讴歌"他的政治、军事、文学才能都是极致;它的节俭也

  • 西安事变谁捉到了老蒋(西安事变中捉蒋第一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蒋介石,张学良,王玉赞

    说起Xi事件,相信大家对这段历史都不陌生,这是上学时历史课专门讲的。Xi安事件的历史造就了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一个是杨虎城。其实这个所谓的事件并不是一个充满硝烟的战场。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是抱着先抓贼后抓王的态度去的,最终目标是蒋介石。蒋介石对他如此信任的下属反过来逮捕自己感到困惑。现在在Xi安临潼

  • 为什么唐玄宗最终选择了恒力而不是李茂?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恒力,太子,玄宗

    最近很多人也在说唐玄宗选太子的事。很多人说,唐玄宗选太子选得快,有点奇怪。起初,长寿王李茂被选中的机会最大,但最后一个选择王子的人是这个恒力。所以很多人要问,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分析一下。由于长寿王李茂比忠君恒力优势更大,是诸侯中最热门的人选,在嗜权谋的父亲玄宗那里成了劣

  • 暴姓起源和来历姬辛受封于暴邑子孙以邑为姓(暴姓是什么族的后裔)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姓氏,职业,少数民族

    暴姓的由来不多,属于人口极少的姓氏。民间公认的暴姓始祖是周朝诸侯,暴辛公。据说是因为他被封在暴烈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郑州,所以被称为暴烈辛公,他的后代以此为氏。当然,像其他姓氏一样,有些人来自少数民族,他们改变了姓氏或继承了他们的职业。暴力姓氏的由来和起源1。来自暴戾的辛公。据《海关通志》记载,东周

  • 黄药师为什么喜欢梅超风其实是为了修正一个漏洞(黄药师喜欢梅超风原著在哪个章节)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灵凤,金庸,梅超风

    在新版《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黄与弟子的关系被改写了。黄其实对梅超风有仰慕之情。相信当时很多读者都接受不了这样的设定,那么黄为什么一定要喜欢梅超风呢?可能有两个原因。其实他们之间也不是不能有感情。毕竟梅超风对黄的感情一定很复杂,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并不难。弥补剧情漏洞在原著中,梅超

  • 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究竟是真愚蠢还是大智若愚?(刘禅其实很聪明)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刘备,曹丕

    刘禅是蜀国的后主,人们对他的评价总是有两个极端。一个是蠢到无可救药的蠢,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另一个极其聪明,聪明到根本看不出来,俗称“静水流深”。结合刘禅的一些事迹,不管怎么分析,似乎两种说法都很有道理。那么,这个愚蠢的阿逗,刘禅,是一个真实的情况还是他自己创造的幻觉呢?刘禅,很多人叫他阿斗,如果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