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晋国祚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司马氏的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暂)

西晋国祚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司马氏的西晋王朝为何如此短暂)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557 更新时间:2024/1/4 9:39:30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不仅结束了三国鼎立,还统一了天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51年(不算东晋),就走向了灭亡,成为了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短命王朝。

西晋为什么那么短命?也许从司马嘉篡权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为其"短命"结局埋下了伏笔。

因为司马家凭一己之力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

司马懿篡权。

司马懿为曹魏效力了大半辈子,先后辅佐过曹操曹丕、曹操三代皇帝,身居高位。

但显然,司马懿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不甘心只是一个人,一个部长。他想要整个曹魏政权。

魏明帝曹操把当时还年轻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让他们共同辅佐朝廷。但很显然,司马懿最终选择了发动高平陵之变,为了权力而夺权。

但即使没有曹爽,高平陵之变也早就发生了,只是曹爽的介入让司马懿的政变来得更早了。

司马懿的背信弃义无疑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打开了司马家族后代的道德枷锁,为他们家族篡权夺权奠定了基础,也为司马家族后来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司马昭弑君

"大家都知道司马昭的心"

比司马懿的行为更恶劣的是他的儿子司马昭"弑君"。

虽然季承是亲自刺杀曹茂的人,但季承是受贾充指使杀死曹茂的,而贾充又是司马昭的心腹,那么司马昭是否真的有"弑君"心,但曹茂死在他手里,他是咎由自取。

据《汉书·晋书·春秋》记载,司马昭听到曹茂被杀的消息后,惊恐地扑倒在地,高呼:

"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评价我?

可见司马昭心里也很清楚,"弑君"后果有多严重,简直是与世界为敌。

为了平息众怒,亲手杀死曹茂的季承被三族所杀,但他只是一个替罪羊。然而,司马家族的权力再次得到巩固,却成为司马家族无法抹去的政治污点。

难怪司马昭想感叹"金座不长",真是上帝的先知。

独尊儒教

曹魏西晋之前,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提倡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性和主导地位。

其中,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的基本框架,是封建伦理下提倡的道德规范。随着汉朝的推行,这个标准早已深入人心,是很多士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信仰。

"君为臣,父为子,夫为妻"代表"三纲五常;

它要求大臣服从君主,儿子服从父亲,妻子服从丈夫。同时也要求那些身为国王、父亲、丈夫的人也要以身作则。

反映了封建社会君主、大臣、父子、夫妻应遵守的道德原则。

还有"仁、义、礼、智、信"代表"五常"

强调君主、大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

此外,孔子甚至提出"君主使他的使节谦恭有礼,大臣对他忠诚"、君主、国君、大臣等等。

正是因为儒家倡导的这种道德思想和秩序,帮助当时的统治者维护了统治地位,巩固了皇权,汉朝才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独尊儒术。

说白了,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应该是怎样的?这完全取决于统治阶级。

但显然,在汉朝存在的400年间,儒家思想所建立的社会道德秩序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许多读过大量诗书的文人都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信仰崩溃

这种影响有多深?举个典型的例子,于迅曾经尽力协助曹操,但为什么曹操要篡汉时,于迅却跳出来反对呢?

因为于迅自始至终忠于汉朝,对他来说,一日为汉臣,终身为汉臣。即使时代变了,他还是永远把自己当汉臣,他一直把曹操当汉臣。

他只想帮助曹操"邝福汉"是的,不是曹操来代替的。

这就是于迅对儒家的态度"君臣思想"的化身是为了"忠诚度"。足以看出,汉朝的统治,儒家的道德秩序,是多么深刻地影响了像于迅这样的士绅。

还有司马懿的篡权夺位,背信弃义,还有司马昭后来的"弑君",是反对这种仪式的,是"不忠""无情""不公正"的表现。

它不仅违背了儒家的道德秩序,也给皇权和儒家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粉碎了人们的三观和信仰。

所以后来,司马嘉再也不能"忠诚度"作为我们国家的基础,我们选择了"孝顺",所以才有了后来。

"忠是万代之本,孝是治国之道"

司马家族挑战权威、破坏信仰的恶劣行径也让司马家族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短命而亡。

标签: 儒家司马弑君

更多文章

  • 三国王雄是一个怎样的人?王雄生平简介(东汉王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雄,曹丕,孟达

    竹林七贤王戎的祖父王雄,三国时在曹魏担任幽州刺史。当时,孟达发现了王雄,并向曹丕推荐了他。在了解了王雄一段时间后,曹丕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才,所以他给了他幽州刺史的职位。之后,柯比能在魏国边境发动叛乱,设计并派出刺客刺杀柯比能,导致鲜卑再次陷入群龙无首,也解除了魏国的边境危机。曹丕对王雄的评价:"主

  • 明朝倭寇王直是谁?他又是哪国人?(倭寇王直是何人)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日本,一个,这个

    最近很多人对明朝的知望很感兴趣,因为这个人很有权势。为什么?因为他是敌方非常知名的人物,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问。这个知望是中国的名字。敌人不都是日本人吗?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让我们简单地分析和揭示这个秘密,看看这个知望是谁。知望是明史上的一个名字,在其他大多数史书中被称为

  • 历史上周延儒是忠臣吗(周延氏是贵族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周延,皇帝

    说起明朝崇祯皇帝夸赞的周延儒,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他,因为他真的不是很出名,也不是什么名将,只是一个普通的文武官员,但是为什么会被崇祯皇帝夸赞为奇才呢?周延儒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经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周延儒的个人资料。周延儒(1593-1643),明代宜兴(今宜兴宜城镇)人。朱由检,明朝

  • 汤和最后靠什么活下来(汤和最后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河,朱元璋,所以

    朱元璋时期,一个胡案,一个蓝玉案,让朝中人心惶惶。那时候大臣上朝,会把家里人都叫出来,一个个道别,生怕他再也回不来了。可以说整个气氛很压抑,但当时也有英雄能够死的很好,唐河就是其中之一。唐河与朱元璋共事已久,感情很好,但唐河有一次酒后说了一些坏话,传到朱元璋耳中。那么唐河最后是怎么自保的呢?1.加入

  • 孔子见到老子后,老子说了什么?为什么孔子听后三天不说话?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子,老子,南宫

    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一个创立了儒家,一个创立了道家。虽然后世自汉武帝以来一直推崇儒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学说一文不值。相反,儒家思想因为更符合统治者的统治意识形态而被实际接受。如果要说其他理论,也许儒家思想还得排在后面。就像孔子见老子的时候,老子说了一句话。孔子听到后,三天没说话

  • 关羽面对孙权的联姻为何断然拒绝?(诸葛亮说关羽拒绝孙权联姻)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关羽,刘备,孙权

    公元211年,对于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是反攻倒算的一年。这一年,刘备受刘璋之邀,率军入川,帮助刘璋在汉中抵御张鲁,让关羽镇守荆州。但没想到的是,刘备趁机夺取西川,从此翻身,这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后来吴看到刘备攻下了益州,就派人去索要荆州,但是每次去都失败了。于是无奈之下,孙权想到了向关羽求婚

  • 解缙怎么死的?解缙死因揭秘(解缙解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解缙,朱迪,朱元璋

    解缙是明朝的一位大臣,拥有"明代三大才子"被称为。著有《谢学士集》、《田黄玉牒》等著作,并负责编纂《永乐大典》。可以说,解缙的才华,在当时的朝鲜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然而,解缙的职业道路并不平坦,最后他被冤死了。据记载,解缙被指控没有礼貌而被监禁,最后他被埋在雪堆里冻死。为什么一代公务员会落得如此下场

  • 曹操封的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却不接受?(三国演义中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的人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刘备,汉寿

    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曹操的地方,曹操给他汉寿侯婷的称号,这是关羽的一个称号。但是,关羽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他跟随刘备大半辈子。再加上《三国演义》中对刘关和张感情的描写,桃园三誓的故事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认为关羽一定是忠于刘备的。但是为什么曹操一直用关羽,汉寿的亭长,却不接受刘备给他的爵位呢?刘备给了关

  • 萨达姆和卡扎菲为什么不选择逃往俄罗斯?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萨达姆,俄罗斯,卡扎菲

    明英宗年间,明帝国突然遭遇土木堡之变,军队崩溃,皇帝被俘,国将不国。在北京执掌朝政的朱祁钰面临着皇位的诱惑。他拒绝了,但是他继承了皇位,无奈之下接过了明朝的烂摊子。但哥哥明英宗返朝后,好哥哥始终不愿意把权力还给哥哥。那个曾经拼命拒绝皇权的人,最终成了皇权的奴隶。这个例子其实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不受限

  •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孙承宗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孙承,辽东

    明朝末年,国家局势岌岌可危,可用的将领不多,孙承宗就是其中之一。孙承宗忠君爱国,文武双全。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教育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孙承宗曾经帮助明朝收复四百多里失地,抵抗皇太极的进攻,立下了不少功勋,但后来孙承宗被崇祯皇帝抛弃。究竟为什么?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孙承宗的生平事迹和最后的结局,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