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位期间,大力铲除宦官,勤于政事。不幸的是,当时朝廷已经病入膏肓,人民失去了耐心,没有再给朱由检一次机会,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1644年,李自成入侵首都,34岁的朱由检上吊自杀。但是崇祯皇帝临死前做
了两件好事,既维护了皇室的尊严又照顾了百姓的安危。其实如果崇祯皇帝早点出现,或许明朝就有救了。只能说这一切来得太晚了。
崇祯皇帝绝对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但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缺少一个人,明朝已经岌岌可危,远非一个人所能挽救,所以明朝还是在崇祯手里,走到了尽头。
首先,崇祯皇帝接过明朝重担的时候,已经是一团乱麻了。他掌权后,首先除掉了弟弟在位时过于放纵的宦官。虽然从政治角度来说,铲除宦官是大势所趋,但是崇祯皇帝在处理宦官问题上过于偏激,过于苛刻,支持了很多文官上位,造成了文官有权有势的局面。
首先,国家大事的失败并不令人满意。此外,当时中国自然灾害不断。崇祯皇帝上台后,忙于消除国事,同时还要救助灾民。他把可怜的大明国库翻了个底朝天,自然没力气再去一战了。
崇祯皇帝优柔寡断。当时面对李自成的军队,崇祯皇帝本可以投靠南京,毕竟南京是朱元璋的都城,也是明皇室的起源地。历史上没有皇帝出逃的先例。例如,正是因为他的逃跑,唐玄宗救了他的命,并最终东山再起。但是崇祯皇帝因为不能决断,错过了这个机会,最后死了。
这一天,李自成的军队终于进京了。崇祯皇帝登上皇城后面的景山公园,俯瞰北京的局势,知道大明的运气已经用光了。当时崇祯皇帝身边还有几名忠心耿耿的侍卫。他们试图说服崇祯皇帝逃跑,但他拒绝了。崇祯皇帝安排这些侍卫跟随太子逃出秘道,为日后保存皇族血脉,然后自己亲自带着宝剑回宫。
当时崇祯皇帝的几个妃子和皇后带着各自的公主聚集在皇后宫,等待崇祯皇帝的指示。崇祯皇帝拿着剑推门而入。周皇后跟了他18年,最了解崇祯皇帝。看到他拿着剑一言不发,她自然明白他的目的。于是周皇后带领嫔妃们向崇祯皇帝磕头告别,然后转身回宫,立即上吊。
周皇后死后,还是有很多妃子不明白崇祯皇帝的用意。崇祯皇帝说,城池快要破了,嫔妃公主如果落到李自成手里,难免要受辱。为了保住明皇室的最后一张脸,下令处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周皇后那样对生死无所畏惧,所以崇祯皇帝说罢,就挥剑向嫔妃和女儿们砍去,一个个杀了。然后崇祯皇帝丢下宝剑,独自回到景山公园。
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他扯下一只袖子,然后咬破手指,留下血淋淋的遗书,上吊自杀。李自成攻破帝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崇祯皇帝的下落。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皇帝最后会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崇祯皇帝死得很惨。他死前弄乱了头发。因为没有脸见祖先,他用头发遮住了脸。
崇祯皇帝的遗书散落在附近,李自成接过来看了看。上面写着:我将自己摘下皇冠,用头发遮住脸,这样盗贼就可以分头行动,没有人会受到伤害。李自成读崇祯皇帝的遗书。虽然知道是死敌,但心里也很感激。于是下令将崇祯皇帝下葬,并命令手下将士不得在京城烧杀抢掠,不得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