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袁崇焕,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他的。反正他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厉害的人。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这个人。最近这个争议很大。很多人说他好,也有很多人说他不好。那么为什么袁崇焕的这个争议这么大呢?对袁崇焕有真正意义上的客观评价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简
单的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达汗、大唐、大宋、大明都是国家的荣耀。
这不是汉族民族主义,而是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随处可见,甚至金庸小说。
民国以来对袁崇焕的评价基本未变,尤其是史学界基本统一。他们认为袁崇焕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民族英雄。他的死是非正常死亡。
奇怪的是,最近10年,对袁崇焕的评价突然180度大转弯。网上很多文章大肆攻击袁崇焕,说他是通敌卖国的汉奸。
其实你仔细看,这么做的大致有三种人:
第一,尚可喜这样的人的后代。
汉奸后代要想洗白祖宗,就必须黑袁崇焕。好像是袁崇焕逼汉奸投降清朝,甚至说袁崇焕才是汉奸。
第二,满清残余
这种北方多,南方少。有的皇帝余孽百出,蓄意攻击汉族历史上的每一个英雄,人为制造民族冲突。
第三,为眼求名利。
现在社会竞争鼓励一些所谓的文学家、作家为了博取他们的眼球,把刘邦写成白人,把秦始皇写成外星人。
这种人什么稀奇古怪的都能写出来,但心里很清楚真相。无耻小人。
袁崇焕的功劳:
一是国家生死存亡,因祸得福,避之不及。
袁崇焕作为科举出身的文官,本来没必要上战场。就算国家亡了,袁崇焕也可以学人家投降满清,浩来也可以混个小官继续当马前卒,没有任何危险。
而袁崇焕却自告奋勇,弃笔从军,去了当年随时可能战死的关外与满清作战。
这一点,我想大部分想看文章的人都做不到。
现在让你去叙利亚做混战中的维和部队。你敢去吗?
第二,袁崇焕已经连续取得多场胜利。
在袁崇焕之前,明军几乎无法在关外作战,几乎没有赢过。当他们看到清军时,他们逃走了。
甚至袁崇焕上台后,上级认为关内失控,擅自放弃锦州,抛弃大量辎重和流民,在满清还没有进攻之前。
袁崇焕死后,失去关外屏障的大明不堪一击,入关劫掠,进攻如入无人之境。三次包围首都北京,最难杀的是山东济南,前后带奴的汉人高达100万(当时满清人口只有几十万)。
正是因为袁崇焕坚守关内,才接连取得宁远、宁晋、广渠门三战的胜利,并守北大明五年。
这是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也许这三场战争在军事上并不是特别辉煌的胜利,但却是当时最好最好的结局。
第三,没有袁崇焕和满清勾结的证据。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拿出证据,连满清自己都不承认。
勾结满清是无稽之谈。
故意把满人入关,在北京杀,更是无稽之谈。
大家都知道袁崇焕的责任是保卫北京。清朝杀北京,袁崇焕是死罪。
再说他既然被释放了,为什么在广渠门那么拼命,袁崇焕甚至去肉搏战差点被砍死?
袁崇焕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事实上,袁崇焕死于明朝共同的内部政治斗争和崇祯特有的偏执。
第四,袁崇焕是个优秀的军人,但不是救世主。
客观来说,袁崇焕是个优秀的军人。他很会打仗,也很会用人。他的策略很激烈,但他不是救世主。
首先,他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懂政治的基本要素,所以多次被北京朝廷陷害,多次辞职被撤职,最后悲惨死去。
其次,他不是张那样的救国栋梁。大明已经病了200年了。只有像张这样的超人,才能救一二,把自己的生命推迟几十年。而袁崇焕却没有这个天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他只能试图组织满清的军事进攻。从一开始直到袁崇焕被杀,他的部队其实比满清军队弱很多,只能拼尽全力。客观来说,就算袁崇焕不死,大明也最多推迟10年灭亡。
总之,袁崇焕是民族英雄,没什么好说的。
至少袁崇焕不遗余力守关五年,清军不可能掠夺100万奴隶,也不可能大肆屠杀掠夺。
在当时的山海关人眼里,袁崇焕是个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