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冉闵,这个人一直是被讨论频率非常高的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师爷甚至伪造了杀胡的命令,严重不符史实;反对他的人是在盲目贬低。那么,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觉得一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从两个方面客观看待历史人物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冉闵是什么样的。
1、"家奴三姓"它从哪里来的?
有人根据冉闵的姓“史”、“李”、“冉”给冉闵贴上家奴的标签。首先,冉闵的父亲十二岁被石虎收养,冉闵只是随父亲改姓。后来改元称帝,后复姓。至于李姓,起源是《资治通鉴》记载的后赵皇帝石坚改国姓。虽然石民作为宗室可以效仿,但没有冉闵改变它的记录。因此,这是否发生并不重要。
而且作为贬义词,三姓家奴指的是反复易主,而冉闵没有这种反复背叛。叫他们三姓家奴确实不合适,是一种诋毁。
2、"叛徒"或者"胡将军"
汉奸是汉族的败类。虽然冉闵前期为后赵政权效力,表面上看确实是汉奸,但指望冉闵在后赵朝廷长大后有太多的民族意识是不现实的。叛徒"。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那些从小学习中国文化,在民族环境中长大,却因为外族入侵而毅然投靠的民族败类,是天壤之别。更何况,在此之后,冉闵又有了多年的反胡经历,为汉民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我们不能称他为汉奸。
有人说他反胡只是基于他自己的政治夺权,而不是一种民族意识。真正的原因无法考虑,但从一些史实中还是可以看出一点的。比如一起夺权的李农,与乞讨军建立联系,寻求帮助。而且冉闵夺权前后始终坚决反胡,可以说他的反胡源于民族意识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3.反胡立场坚定吗?
在我看来,他的态度和行为一直很坚定。有人说他收了胡,但这种驱赶外国人为自己打抱不平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什么。从各族胡人一致反抗冉闵的事实可以看出,至少冉闵的反胡行为对他们是有实际伤害的。
然而,冉闵在军事上刚愎自用,急功近利,导致战斗中吃了大亏,魏冉被大大削弱。立场坚定,但实际效果还是有限的。
所以,对于他,我们可以批评他的军事能力,但不应该怀疑他的立场,称他为汉奸是极不恰当的。
4.冉闵反胡的正义分析。
民族仇杀无疑是一种极端行为,尤其是现在,吹捧冉敏是对民族政策的不尊重。但是,评价历史人物最错误的方法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
在当时的背景下,这种行为是冉闵的错吗?当时驱逐胡人是整个中原汉人的心声,而冉闵的行为代表了中原的利益,所以能够得到汉人的大力支持。
冉闵可能走了极端,甚至在反胡运动中误杀了许多长相怪异的汉人。但这种做法也是因为汉族长期受其他民族压迫,冉闵的反抗是民族大义,类似于被压迫后起义,不应该批判他。
5.结论
历史上的起义,劣迹不少,但从历史进程来看,符合历史发展的行为,可以称为正义行为,进步行为。冉闵的反胡符合当时历史的进步,给了异族统治者一个教训,使中原汉族人民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后来的统治者会比前后赵更加温和。
冉闵的行为在当时深得民心,他的统治比后赵王朝的暴政要强得多。他的行为是社会主要矛盾爆发的表现。没有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汉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而且对冉闵的评价,从清末到民国,一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当时有一篇文章曾经评论说,摇醒过去,转干坤,是莫大的褒奖。但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夸大赞美,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当然可以。两个极端都不好。总的来说,冉闵是一个贡献较大的历史人物。他的行为顺应了历史潮流,是进步的,是正义的,值得我们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