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奥地利小说家彼得汉德克介绍汉德克经典书推荐(奥地利作家汉德克简介)

奥地利小说家彼得汉德克介绍汉德克经典书推荐(奥地利作家汉德克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25 更新时间:2023/12/24 5:04:29

总结汉德克入行以来的经历,写出了《骂观众》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骂了欧洲媒体却获奖无数。他骂了诺奖评委却得了诺贝尔学奖,这也是一个传奇。

"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把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鲍勃·迪伦。对我来说,文学就是读书,鲍勃·迪伦是不能读的。诺

奖评委会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反对书籍和阅读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他,但毫无意义,甚至是对文学的侮辱。这个决定明显是一些不学习的人做的。鲍勃·迪伦的词没有音乐就什么都不是。"

以上是三年前,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刚刚出炉的时候,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给诺奖评委们做了一次讲座"炮轰"。这只是汉德克诺贝尔奖漫长历史中的一次。他还大喊"之前。诺贝尔文学奖应该废除"这种被普遍认为过于直言不讳的话,尽管很有实力,也不应该得到诺贝尔奖的赞赏。

今年,诺贝尔奖评委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自己,将2019年的奖项授予了他"一个巨大的错误"。然而,将2018年的奖项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uk)是过于安全或诚实了。

挺老实,也挺善良,这是笔者对2018/2019诺贝尔文学奖的印象。

第一,有男有女,有剧作家没有诗人,有德国作家没有英国作家,获奖结果符合大众预期。

在作者10月7日的预测文章(2019诺贝尔文学奖毒药预测:今年的"边肖",养活这些人),大致预测了三类不太可能得奖的人和三类比较有希望的人。从最后的获奖结果来看,基本方是对的。再列出这六类人:

哪些人基本没救了?

1.英国、美国和泛英语男性作家

2.几乎所有的诗人

3.我有"不良记录。作家

谁更有希望?

1.女作家

2.非洲、阿拉伯、德国、西班牙等长期被忽视的作家。

3.剧作家

最终的奖项由一名女作家和一名用德语写作的剧作家获得。这可以说是一个符合大众预期,不让人意外的结果。

说英语的作家最先走出去,不是因为他们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刚刚拿到。最近两次诺贝尔奖分别颁给了英国的石黑一雄和美国的鲍勃·迪伦。在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无论国籍还是语言,都很少连续颁给一个国家或一种语言。因此,在今年的奖项中,英语作家是最不受重视的。

诗人也是如此。在诺贝尔文学奖119年的历史中,诗人获得的奖项不到20个。正情况下,一个诗人获奖后,五年内不太可能再有一个诗人获奖。2016年,鲍勃·迪伦获奖的时候,他被当成了诗人(就把歌词当成诗吧,或者你可以别扭),所以近几年,诗人再拿诺贝尔奖的可能性不大。

"不良记录。作家和女作家,这两个群体可以放在一起看,是一个事业结出的两个果实。2018年,诺贝尔奖一名女评委的丈夫爆出性侵泄密丑闻,损害了诺贝尔奖的声誉。2018年,该奖项暂停一年,多名评委辞职。一批新当选的评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清除丑闻的遗留物,恢复诺贝尔奖的声誉。所以像韩国作家印稿,虽然她已经获得诺奖很多年了,但是近几年有性丑闻的作家今年肯定不会被评委考虑。

解决性丑闻带来的问题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这个奖颁给一位女作家。所以今年颁奖前大家都猜测会有女作家获奖,评委真的"顺应民意"该奖授予了一位女作家。

彼得·汉德克的获奖更像是填补了德语区和剧作家/克洛克-0/怀特。上一位获奖的德国作家是2009年的德国获奖者赫塔·穆勒(hertamueller),上一位获奖的剧作家是2005年的英国人哈罗德·品特(haroldpinter)。已经十多年了。归根结底,诺贝尔奖还是深"成排坐着吃水果"传统上是雨露兼顾,某个区域不会得奖太久,可能就是中奖的征兆。

第二,托卡丘克似乎符合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用户画像"候选人心服口服,但毫无意外。

当后人记录2018年的文学奖时,会发现56岁的波兰女性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Tokarcuk)独自获得了诺贝尔奖和布克国际奖。到了2018年,她才知道一年后诺贝尔奖会补给她。

2018年诺奖评委的性丑闻和泄密丑闻之后,全世界都在盯着他们能做什么补救。在2019年决定颁发2018年的奖项后,今年的奖项不再仅仅是文学性的,而是被提升到了国际政治的高度——必须政治正确,必须让人无可挑剔。

2018年的赢家需要这样的人:

女作家;

国际知名,大家都知道要服务大众;

作品要足够文艺,不要像鲍勃·迪伦那样风格和语言有争议。

不要有强烈的女权主义烙印,避免被人说"这个奖颁给了政治,而不是文学。。

这最后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一定要政治正确,不给人政治发奖的印象。所以,整天说女权的人,今年不适合得奖。

按照这个标准,排除了阿特伍德、玛丽莲·罗宾逊、乔伊斯卡·罗尔·奥茨、莉迪亚·维斯等英语系作家,但剩下的候选人并不多。

比如这几天火遍网络的中国作家残雪,就很符合这个获奖标准。她在开奖前几天突然成为热点,正是因为她是2018年的理想赢家。

残雪的作品在国外评价很高,比如美国女作家PorochistaKhakpour就曾说过"残雪是我的文学之母"。近年来,她获得了国际布克奖、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和美国纽瓦克文学奖的提名。虽然她没有获得最终的奖项,但她的提名是一个巨大的肯定。

同时,作为一个女作家,她没有标榜女权,远离繁华都市,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作品这种淡然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让她有资格获得诺贝尔硬件奖。

奥尔加·托卡尔克的情况和残雪很像,或者说她是一个"大号"会下雪。她比残雪更出名——以国际布克奖为例,残雪2019年入围,托卡尔丘克是2018年的最终获奖者,2019年左右并入入围名单(比长名单更难入围)。

另外,托卡丘克的国籍也占了一点优势。她来自波兰,诺贝尔奖评委来自瑞典。瑞典人对波兰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中国。瑞典和波兰同为波罗的海国家,历史上有数百年的战争,对彼此的历史和文化都非常了解。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波兰作家获得过四个奖,不包括托卡尔丘克,而中国只有莫言获得过一个奖。

这种地理上的熟悉在诺贝尔奖的评选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以瑞典为中心,越靠近瑞典越容易中奖。欧洲作家获得的奖项比北美、南美、非洲、亚洲、大洋洲的作家加起来还多,这显然与他们真正的写作实力不成正比。从2000年到2019年,共有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14位是欧洲人,只有6位是非欧洲作家。这是把土耳其人(Pamuk)算作亚洲人,把双重国籍(LueSa是西班牙和秘鲁双重国籍)算作非欧配额的结果。

此外,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lyudmilaUlitzka)也是2018年诺贝尔奖的合适人选。但由于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刚获奖,在这方面吃了苦头,最终未能获奖。

综上所述,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与其说是评判,不如说是遵循了一定的标准,甚至是一定的"用户画像"要严格筛选掉。托卡丘克、残雪、乌利茨卡娅都是2018年的诺贝尔奖"去丑闻化"所需的合适中奖者符合外界的预期,所以也在博彩公司赔率榜前列。相对来说,托卡丘克最受欢迎(布克奖得主),瑞典人最熟悉,他们在世界上最受欢迎,这使他们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个选择没有错,但是惊喜不多。

第三,"国际知名的老愤青"Handke获奖,可以看做是新评委对老评委的叛逆之举。

如果2018年的诺贝尔奖颁给托卡尔丘克,那也不奇怪"安全卡"2019年诺贝尔奖授予彼得·汉德克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个性卡"是的。

彼得·汉德克,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老愤青"、主业写作、副业骂人、兼职"拒绝领奖"。

第一部让汉德克在文坛成名的是一部名为《骂观众》的剧本集。全剧《骂观众》没有传统戏剧情节和时代,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匿名的演讲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虐"观众从头到尾演示了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评论界对《骂观众》的评价如下:"读书让人感觉像在刑讯室,如坐针毡。他们想生气,但又离不开。"

《骂观众》出版时汉德克才24岁。人在这个年纪做一些离经叛道、不满足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谓"愤青"这就是状态。但是Handke的血可能是热的,从二十多岁到现在七十多岁一路都在生气。

真正让Handke生气的是"出圈"重要的不是他的小说和戏剧,而是几篇游记,或者是他90年代以来对塞尔维亚的同情。在西方背景下,塞尔维亚及其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应对南斯拉夫战争负责,但汉德克不同意。1991年的《梦想家告别第九国》,1996年的《冬季多瑙河、萨瓦河、莫拉瓦河、德里纳河之旅》或《为塞尔维亚伸正义》透露了他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他批评媒体"说话的方式几乎完全是受了提前收紧的狗链的发"这自然招致西方媒体的不满。

在1999年北约/KLOC-0袭击期间,他两次穿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为了抗议德国参与轰炸,他退还了1973年授予他的文学奖。塞尔维亚前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SlobodanMilosevic)被海牙国际法庭作为战犯判刑,但汉德克曾在2006年亲自前往监狱探视,并参加了他的葬礼并发表讲话。他将塞尔维亚归类为巴尔干战争的受害者,称之为"一个孤儿,一个被遗弃的孩子"。这一系列行为让他遭到西方主流舆论的排斥。

他杰出的文学才华,加上他对西方媒体的敌意,使他总是在被授予奖项和拒绝接受之间游走。除了重返德国文学奖,2006年被迫放弃海涅奖。当时,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已经宣布授予他海涅奖,但由于他在米洛舍维奇葬礼上的发言,遭到政客围攻,不得不放弃该奖。

2014年被挪威政府授予国际易卜生奖,被称为"西方的一些人。之前的丑闻/kloc-0";挪威笔会要求陪审团辞职并道歉。当Handke去奥斯陆领奖时,他遭到了抗议者的嘘声和斥责。因为觉得不厚道,虽然获奖,但他拒绝领奖(奖金为250万挪威克朗,当时约合人民币408万元)。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他继续为塞尔维亚辩护,并告诉他的批评者"去死吧"。

说起文学,他对诺贝尔文学奖没什么好感。除了公开质疑鲍勃·迪伦获奖,他还从根本上质疑早年诺贝尔奖的必要性:"诺贝尔文学奖终究是应该废除的,因为那只是事后对文学的虚假追求,当然也能吸引人们一时看热闹——把报纸一口气弄成‘六版’也没用。"

来,我们来数一数他一路骂了多少人,拒绝了多少奖励:

骂观众,骂西方媒体,骂抗议者,骂他的批评者,骂诺贝尔奖评委。

退回比什内尔文学奖,拒绝海涅奖,获得国际易卜生奖但拒绝领奖。

未来,他是否拒绝诺贝尔奖,首先是要看的。如果不拒绝,那么领奖时如面对瑞典文学院外的抗议者就是第二个看点。有汉德克的地方,永远不缺新闻,更不缺麻烦。

唯有如此,诺奖评委会敢于将2019年的奖项颁给这个一再让自己难堪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手握诺奖的大权,评委们还能这么开明吗?更何况这个奖在欧洲难免会受到很多人的诟病。在今年稳定的大环境下,诺贝尔奖评委会依然敢于在压力下把奖项颁给汉德克。不得不说今年的评委很有胆量。

某种程度上,汉德克的获奖可以看作是新评委对老评委的一种叛逆行为。在去年的丑闻之后,18名法官中有8名辞职,随后又选出了8名新法官。换句话说,虽然都叫诺贝尔文学奖,但今年的评委会比2017年几乎换了一半。如果说老评委被汉德克压抑,那么新评委和汉德克并没有矛盾。根据合理推测,这些新加入的评委很可能是Handke获奖的动力。

总结汉德克入行以来的经历,写出了《骂观众》却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他骂了欧洲媒体却获奖无数。他骂了诺奖评委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一个传奇。

结论:

总的来说,2018年和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是实至名归的,评委们都是正直勇敢的。就作品而言,他们的很多作品已经在国内出版,你不用费心去找了。拥有版权的出版社此刻正在加班加点,很快就会出现在各大书店和网店的显著位置。如果你懒得学习,我偷偷告诉你一件事:彼得·汉德克这个名字在豆瓣阅读里有9个词条,但在豆瓣电影里有18个。作为编剧、导演甚至演员,他出演过很多电影。柏林苍穹下,女左撇子,错误的动作,守门员面对点球时的焦虑等等。都是他编剧的杰作。你可以先找找看,再决定要不要看他的书。

更多文章

  • 美国有多少中国文物?有哪些精品?(美国收藏的中国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文物,美术馆

    说到美洲印第安人,他们是中国人的亲戚,都属于黄种人。在历史考古学家的论证中,美国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明"它起源于中国的商文明。另一方面,印第安人是几千年前冰河时期从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北美的亚洲人。也有人说,当砍杀周的时候,有一批难民走失到美洲去了。从出土的玉器来看,有中国古代汉字的印记。美国有50多

  • 历史上巴巴里海盗有多猖獗(索马里海盗真实情况)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里海,美国,巴巴

    美国早期海军很弱,当时也有很多黑历史。甚至因为无法保护商船安全,美国政府多次向巴巴里海盗支付巨额赎金或保护费。现在发这件事简直不可想象。过去,美国实际上是靠向海盗支付祭品寻求保护来避免战争的。不给这个耻辱也促进了美国人发展海军,夺取制海权,最终使美国人在短时间内打败了巴巴里海盗,报了一箭之仇。所以在

  • 关于这样的人让我感动的作文字(这样的人让我感动的作文8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饮料,老人,感动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可以让我们感动和感动。远远望去,蜀大军事家诸葛亮“受命于败军,危在旦夕。”六出祁山,最终在出征途中病死,多么忠义之士。走近一看,钟南山院士逆流而上,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帮助中国人民战胜疫情。其实能感动我们的人就在眼前,就是勤快的妈妈,爱山爱山的爸爸,刀子嘴

  • 察必皇后与忽必烈感情如何?(忽必烈和察必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可汗,蒙古,布格

    察比王后是忽必烈在元世祖最宠爱的妻子和妃子,她本人也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没有她,忽必烈可能无法登上可汗的宝座。当时忽必烈正与南宋交战,准备围攻鄂州。结果元宪宗突然去世,忽必烈的弟弟准备自立为大汉。后来察隅秘密派人通知忽必烈迅速撤军,返回北方,才是顺利继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查碧女王,看看她是个什么

  • 为什么中世纪的欧洲人不洗澡?(中世纪欧洲为啥不洗澡)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亨利,欧洲,中世纪

    相信你看过很多关于中世纪欧洲的电影。这些影视作品有的讲述了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有的讲述了中世纪欧洲的宫廷,有的人常常将中世纪西欧与浪漫结合,梦想着美好的家庭爱情。电视剧和电影里好像也是这样。西欧的宫廷和贵族小姐们总是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让人羡慕不已。还有一种说法是中世纪的西欧是个美丽的地方。那个年代,

  • 木屐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朱然墓中的发现给出答案(木屐是中国发明的还是日本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木屐,孙权,日本

    说到木屐,很多朋友会认为是日本发明的鞋子,在很多日剧中都可以看到。但中国出土的一件文物证明,木屐最早是在中国发明的,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木屐在汉代是很常见的衣服,后来考古学家在朱然墓中发现了漆木屐,印证了这样的说法。也许在三国历史上,朱然并不是很有名,但关羽其实是被他俘虏的。更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 历史上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儿子(福康安与乾隆帝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康安,乾隆,和硕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傅康安的人生故事一直是傅恒的三儿子。但正是因为野史中此前的传闻,认为甘龙与傅恒的妻子有关系,所以我们才会猜测这个傅康安是不是甘龙的儿子。是真的吗?/你不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傅康安是不是乾隆皇帝的儿子,在法医学意义上的亲子鉴定之前确实无法直接确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逻辑

  • 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字初二水质(我周围的环境说明文600字初二水质)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植被,已经,交通

    如果我们解释我们的环境,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从我出生的那一刻到现在,我就注定是山西太原人。近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植被和交通状况的变化。依稀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植被还是很多的,基本上每个区都有两三个公园。公园里最常见的植物是兰花、雪松等。有的秋天会有红枫树,菊花

  • 谁在历史上神秘消失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杨贵妃,张仪

    最近很多人也在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说这个历史上的一些名人好像就这样消失了,但是真的失踪了,所以很多人要问,是哪些?具体是哪些人?这些问题也挺有意思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有兴趣的不要错过!据说现代有很多老子和鬼谷子。1.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作五千道德言,出西天函谷关,从此道升长生?2.鬼谷子历

  • 在古代单身也要交费吗?(古代单身要交税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人口,西汉,越国

    现在的单身年轻人,有的在努力寻找另一半,有的很享受生活,但无论做什么,都是自己的选择。很多人认为自己的选择对别人影响不大。但是,在古代,人口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是竞争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许多条件,人们的预期寿命普遍较短。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单身也成了一种过错。那么,古人是如何鼓励人们结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