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的翻译官英语水平怎么样?普通翻译官要学几门语言?(最早的翻译官怎么学的)

清朝的翻译官英语水平怎么样?普通翻译官要学几门语言?(最早的翻译官怎么学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57 更新时间:2024/1/17 7:21:59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清政府进行了无底线的剥削。除了鸦片问题,在各个领域也提出了很多不平等的要求。如果要和英国谈判,清朝肯定需要英语好的翻译,这样才能达到最有效的目的。清朝的翻译家水平如?其实这个完全不用担心。毕竟更早就有人懂英语了,当时的

翻译也需要掌握几门外语。

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的矛盾,但两国的矛盾远不止鸦片。当时中英需要频繁谈判,从民间纠纷到政治谈判,都要靠英翻译。英语翻译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矛盾的解决。好的翻译,双方沟通顺畅,矛盾就能顺利解决。如果翻译不好,双方误解加深,可能会激化矛盾。晚清中外冲突频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方翻译水平低下。

晚清前期,中国没有经过培训的英语翻译家,大多是买办。也就是说,和外商打交道的商人,比如广东珠三角,懂外语的买办比较多。他们是中国最早接触外国的人,也是外国人到中国最早接触的人。与外国人的长期接触使他们逐渐学会了外语。但这些人的外语水平基本局限于简单的口头交流,如商品销售等商业领域。一旦涉及到其他领域,他们什么都不懂。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英语读写能力,因为在工作中很少用到。给他们一本英语书,只认识几个单词。对他们来说,写一封英文信甚至更难。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曾对此颇有怨言。他说:"敲敲他们能敲的,十有八九,只有懂外语的,懂外文的;我对外国人物的了解,无非是货数和浅薄的文理。"

即便如此,买办掌握的英语也不是标准英语,而是粤语英语,是粤语、葡萄牙语和英语的混合体。广东英语讲究口语和语音。就像现在国内很多人买办学用的英语一样,喜欢用汉字标注。但是买办用的是粤语发音。比如英语"今天"的发音,通标为"土地"。"土地"这两个字的发音明显和"一样。今天"的标准发音要差很多。

1834年11月,《中国丛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文章说:"除了有限的、几乎听不懂的夹杂着粤语的蹩脚英语,这些通才完全没有能力在任何重要问题上充当翻译。"总务就是翻译。几年后,有人在报纸上批评中国的翻译水平。文章说:"他们用脑子里记忆的英语单词、中国人的习惯和一些与谈话主题相关的信息组成自己认为的句子,然后觉得自己是高水平的学者,完全有资格和外商交流。这些“说话的人”没有一个能看懂最清晰的英文文档,大部分听不懂两个外国人的口头对话。"

现代人很难想象如此糟糕的英语水平会在中英交流中造成多少误解。1842年2月,英国人驾驶十多艘汽船进入浙江姚。余姚人很少看到外地人,这次看到外地人直接驶进县城,很震撼,很震撼。事情紧急,余姚县带领4名水勇直接与洋人谈判。一个水勇者先上船,但是鸡和鸭说话,无法沟通。郡务再次登船后,英国人想扣留郡务,带他们去宁波。县里大声抗议,沿岸围观的群众也大声起哄。英国人给了他两张用英语写的纸。

蜡像:清朝官员与外国人谈判

"两张有汉字的纸"没有人知道它写的是什么。在去朝廷的路上,道光下令,要尽快找人翻译。浙江巡抚刘云科动员全省,终于在浙江找到了一个广东买办。结果辛辛苦苦找来的买办只懂一点英语口语,根本不懂几个英语。"但是懂外语,不认识外国文字。"

刘云科急了,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出了主意,命人用透明油纸印上英文交给广东买办,让他尽快去外省找人。买办靠着自己原来和英军的人脉,找到了南京,尤其是当时英国船上的两个当事人,一个是英国炮兵团的安图德上尉,一个是德国传教士卡尔·居茨拉夫(Karlgutzlaff)。两人说这两张纸只是所谓的笔记,并保证不把县里的事情带走,还写了年月日和签名。

买办说了实话,浙江又朝廷举报,道光才松了口气。但这件事没那么简单,疑点很多。因为卡尔·居茨拉夫(Karlgutzlaff)熟悉中文,他会说广东话和福建话,他可以用中文写作。所以,他为什么不用中文写?买办带着卡尔·居茨拉夫的字条回来了,不过这次是用汉字写的。如此矛盾的事情,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晚清之初,类似这种中英交往的尴尬和误会比比皆是。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记录,1834年7月,"哈里森"进入澳门的商船需要澳门海关监管并减免部分税收。海关的中国翻译和海关主管谈了一会儿,然后告诉英国人,他们可以被释放了。但英国人发现海关官员的态度和表情似乎并没有这个意思,而是明显的拒绝和不喜欢。相反,英国人不敢动。经过反复沟通确认,他们终于发现翻译有误。

1839年,林则在广东禁烟,下令广东知府和番禺、南海知府立即逮捕东电。广州知府带人到英国商务处拘捕土地。中国的翻译一时忽悠了英国人,不知道什么意思。当时在场的英国人很多,包括费伦等人也是翻译。他们的中文还不错,甚至连他们也不懂。现场又吵又乱,几乎要打起来了。中国翻译怀疑英国人故意不理解,广州知府认为英国人在耍花招。英国人一脸无辜,最后费伦等人出面。经过仔细沟通,他们找到了原因。

1834年7月,英国委派劳伯访问澳门。双方就会议的翻译进行了反复协商。两广总督吕坤一直坚持用中国译名,而不是约定俗成。但法老贝根本不信任中国的翻译,坚持用自己的翻译。吕坤觉得外国人不识抬举,法老贝觉得中国人脑残。最后,双方争论了两个月,但毫无结果。

事实上,当时英国的中文翻译水平普遍高于中国的英文翻译水平。但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用英文翻译,而固执地用中文翻译呢?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人普遍认为外国人是一肚子的东西,他们的翻译肯定会被算计。而且,英国人在重大谈判中不能用汉字,这是致命的。如果英国翻译直接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给中国官员,会被视为违反规定。但发现中国的翻译水平很差后,英国总是拒绝使用中国的翻译,这又引发了新的矛盾。每当双方谈判时,英国发现有中国翻译在场就会抗议。

因为清廷从来不重视外交问题,所以从来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官方翻译队伍。买办不仅有翻译水平的问题,还有背景的问题。因为买办和洋人打过交道,这让清廷很不放心,担心他们会被洋人收买。虎门剿灭鸦片后,祁山出任两广总督,而他聘请的英文翻译鲍鹏,被各方怀疑是英国的间谍,甚至闹出了鲍鹏自作主张割让香港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件事震惊了道光,把齐山和鲍鹏送到北京审问。但最后,我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鲍鹏与外国人勾结,所以我不得不走开。

从翻译事件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晚清的落后局面是全方位的。很多可以避免的矛盾,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翻译问题,造成了一场大乱子。这件事该怪谁?

标签: 翻译英语买办

更多文章

  • 清朝紫禁城的保护措施有多严格?嘉庆皇帝被刺是怎么回事?(紫禁城未解之谜嘉庆皇帝遇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嘉庆,故宫,宫门

    故宫作为清朝皇帝的家,自然需要里三层外三层,保证皇帝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中。然而,嘉庆皇帝在位后,却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刺杀。发生了什么事?故宫管理最大的难点是面积太大,人太多。既然人数太多,搜查自然会有漏洞,所以如何查清身份就很重要了。有时候门童也不知道入宫的人是要去哪个部位,相互之间的沟通难免会有

  • 李渊那么多儿子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在斗?(李渊李世民李建成的关系好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元,唐高祖,李世民

    说到唐高祖,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还是非常非常厉害的。毕竟唐朝建立了。今天,我们不谈李元吉。先说他的几个儿子。你可能已经发现,在的儿子中,只有李、和李元吉在打仗。那为什么呢?为什么其他儿子不打?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三兄弟打架的原因。公元618年,李渊称帝。随后几年,李渊

  • 中国海岸线最长的个省份(我国省份中海岸线最长的是)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海岸线,中国,海岸

    最近很多人对这条海岸线感兴趣。很多人也说过,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是加拿大,中国在世界海岸线排名上只能排第十。虽然不是很早,但还是不错的。所以有人要问了,如果要做个排名加入这个中国沿海省份,前五名是谁?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1.广东(4114.3公里)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濒临南

  • 班昭和班婕妤是一个人吗(班婕妤是班超的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女性,班昭,才女

    说起东汉的班昭,她是儒家家庭,可以说是很温柔了。毕竟在父母的影响下,她很有见识,很有才华。话说回来,班昭和班婕妤是同一个人吗?还有班昭是四大才女之一吗?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1.班昭和班婕妤是同一个人吗?不是同一个人。班昭(约45年?-大约117年?)阿吉,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

  • 古代臭太监一词是怎么来的(臭太监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监,排尿,伤口

    说到古代的宦官,大家应该都知道,他们是被阉割后入宫的,被称为太监。而且这个过程很痛苦,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但为什么在古装剧里,经常看到骂太监是"臭太监"?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宫刑是成为太监的第一步,宫刑极其痛苦。手术治疗"之后需要喝药水让他们拉肚子,可以缓解排尿压

  • 古代殉葬的妃子双腿骨为什么是分开的(古代陪葬的女人为什么腿是分开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妃子,太监,嫔妃

    说到古代的殉葬制度,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那就是以活人陪葬。古代皇帝死后,很多活着的人都和他葬在一起,比如为皇帝而死的妃子。但是为什么这些嫔妃死的时候要劈腿呢?你死前经历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说到古代封建王朝的殉难制度,真的是完全不人道。不管是男是女,很小的时候就要和别人合葬了。比如皇帝的妃子

  • 古代皇帝行房能叫吗妃子侍寝能叫出声吗(古代皇帝可以在妃子的房间过夜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嫔妃,皇帝,太监

    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都知道,嫔妃生皇帝的时候,造人的时候叫宫女。在古代,参加卧室有一个非常严肃和复杂的过程。首先,皇帝要先选妃子,因为太多了,往往很难选。在中国清朝时期,"翻牌"来确定形式。太监每天在敬室跪下用一张刻有嫔妃名字的绿卡吃饭。当皇帝不感兴趣时,他说"转到"有兴趣就选绿卡。被拐的嫔妃由太监服

  • 王勃是如何写出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呢(王勃最好的两首诗滕王阁序全文)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波,司马相如,作文

    王波,唐代伟大的作家,是一个天才。他有许多惊人的事迹,即使在现代也同样令人钦佩。许多人不相信王波十三岁就能写《王腾亭序》。事实上,《王腾亭序》的具体创作时间并没有准确的答案。还有一种说法是王波29岁时写的。其实古人创造的过程并不容易。为了符合名著的要求,每一个字都需要仔细斟酌。王波写《王腾亭序》一定

  • 慈禧为何有西瓜杀手的称号?慈禧一天真能吃个瓜吗?(慈禧的饭菜为啥只吃两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西瓜,一口

    说到清朝的知名人物,不得不说慈禧。慈禧太后一生都与荒诞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吃的方面。她讲究好面子,吃饭的时候只要眼神到位,就会有人夹,完全体现了那句话。而且据说慈禧一天要吃300多个西瓜。她怎么能一天吃300多个西瓜呢?让我们来看看。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慈禧太后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吃面。不管当时朝廷财政

  • 犹太人伟大在哪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有什么关系?(犹太人为什么信奉犹太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犹太教,耶稣,基督教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宗教,它们在衍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简单来说,它们与人类文明同时存在。但是,在这里我们今天要分别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因为这两个宗教简直就是兄弟,它们都来自一个更伟大更古老的宗教——犹太教。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