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蝴蝶轻轻拍打着翅膀,也许几百公里外就是一场巨大的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也许一个小变化会引起一个大变化。你可能还不相信这么奇妙的事情,但是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件。今天,边肖将盘点两个非常著名的"蝴蝶
效应"过来看看。
第一,万历抗美援朝(1592-1598)的蝴蝶效应导致满洲女真崛起,最终导致明朝灭亡。
从1592年4月到1598年,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两次致力于全国,两次入侵朝鲜。
两次都被朝鲜政府和明朝的援军打败,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军队从朝鲜撤出。
这一仗是明朝对外战争的最后一次辉煌,保卫了朝鲜半岛,但明朝国力损失巨大。
朝鲜从亡国到复兴,实力被严重削弱。
日本人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影响力被削弱,间接导致了德川幕府的崛起。从此,日本三百年来不敢觊觎朝鲜半岛。
但由于明朝国力的削弱,东北的女真族逐渐脱离明政府的控制,逐渐强大起来。
1616年,努尔哈赤称"教育各国的智慧汗水",国家名称"大金"(史称后晋)成为后晋大汗,称号天命。
努尔哈赤在东北的割据对明朝中央政府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明朝中央政府强加"Liaoxiang"导致了明末农民起义,出现了"后金"发生了农民起义,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二、著名的二战"蝴蝶效应"诺门罕战役。
"918"事变和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日本东京当局对“北上”和“南下”的战略举棋不定。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其他战役相比,诺门罕战役是一场没什么名气的战役。
"这是一场奇怪而隐秘的战争”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社论评论苏联红军与日军在蒙古草原上的斗争,时报不屑一顾地冷笑道“(他们)在世界上人们不注意的角落里发泄他们的愤怒”。
两年后,当日本轰炸机编队在珍珠港投放炸弹时,美国人意识到是这场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战斗决定了日本"南进"与美国开战。
正是由于诺门罕战役中苏联红军的迎头痛击,日本帝国主义才放弃"北行"策略,而不是"南进"。
当时德国和苏联在莫斯科战役中势不两立,双方都耗尽了油料和灯具。正是因为日本放弃了"北行"。斯大林敢于在关键时刻从西伯利亚调来20个师,加入莫斯科战役,为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日本"北行"从两个战略方向进攻苏联,极有可能面临更危险的局面。
如果日本不这样做南进"袭击珍珠港,美国可能仍然"隔岸观火"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没有"诺门罕之战"日军被苏联红军击败,二战走向将变得扑朔迷离。
选择就像一个站在岔路口的人。采取哪种方式取决于他自己的决定。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丁格
地狱之梦,天堂之心?
选择可以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