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省份之间都有一些自然分界线,比如湖南湖北的洞庭湖,山东山西的太行山,而广东广西都有一个广字,但是这个广字并不是像洞庭湖或者太行山那样非常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两广是什么意思?广东和广西的分界线是什么?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看吧。
1.
两湖与广东省
中国历史地理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地区,就是湖广地区,也就是两湖两省。两湖指的是湖南和湖北,两广指的是广西和广东,历史悠久,地位重要。
我们都知道"湖"指的是洞庭湖,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分界线。但是广东和广西的这个"光"这是什么意思?甚至很多两广本地人都回答不出这个广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文章,一起走进两湖和广东的历史。
两湖地区历史悠久,古称荆州。在境内,它是禹指定的九州之一,古代荆州的疆域相当于今天的两湖地区。后来周分封天下,楚分封荆州;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疆域已经扩大到整个湖南和湖北地区。蚩尤战败,其余退守湘西,恰好在古楚国范围内,这也是楚国信奉"女巫"楚王的力量甚至自称大巫。
由于岭南地区远离中原,这一时期的两广地区仍属于百越之地。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于公元219年对百越发动进攻:"取南方百越之地,以为桂林和项峻。"事实上,当时岭南奠定后,设置了三郡。除了桂林和项峻,还有一个南海县,分为36个县。湖南、湖北和广东地区被县制分割成几个部分。
2.荆州和胶州
这么多县估计太麻烦了。到了汉朝,天下已经变成了十三个州和李思地区。秦末两广发生动乱。赵佗统一三郡建立南越国,却在汉朝被打了回来。两广成为交州,两湖地区成为荆州。
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三国时期为了荆州进行了一系列战争,而两广相对稳定,属于孙吴统治。
其实从上面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唐代,除了秦设立的三十六郡外,两湖、两广两省从未分开过,一般都是划在同一个行政区域内,包括唐朝十路的划分。两湖属江南道,广东属岭南道,直到宋代两湖和广东才开始分家。
宋代的行政区划发生了许多变化。宋初沿袭唐代十三路,后于公元997年分为十五路(改道为路),后成为十八路、二十三路。荆州分为镜湖南路和镜湖北路,岭南地区分为岭南东路和岭南西路,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广东、广西。
3.广西和广东的分界线是什么?
广西和广东怎么分?你还记得汉朝划分的州吗?当时胶州的首府叫广信,是岭南地区300多年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现在位于广西梧州、贺州、封开,两广的宽度就是广信的宽度。两广之分,以广信之东、西为界。
元代出现了新的行政区划制度——行省制,这也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行政区划制度。元明清时期采用行省制。
这时首次出现了湖广的概念,即把湖北、湖南、广东的地区全部包括在内。湖广省辖有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广东的部分地区,这也是今天这篇文章合写的原因,因为历史上湖广地区的划分有很大的联系。
明朝时期,湖广省依然存在,只是面积缩小到现在的两湖地区,俗话说:"湖阔熟,世界满"其实不是指两湖和广东,而是指单独的两湖地区;这时候广西和广东是分开的,界限很清楚。
清朝以后,两湖地区开始分离,成为湖南和湖北。但由于历史上两湖与广东合并频繁,两湖与广东在设置巡抚时也被合并,因为两湖与两广、湖北的巡抚如李鸿章、张之洞等都曾担任过这两地的巡抚,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政府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