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成功为何选择台湾当根据地(郑成功与台湾原住民)

郑成功为何选择台湾当根据地(郑成功与台湾原住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4/1/8 23:01:41

郑成功多次帮助明朝宗室和流民迁居台湾省和东南亚,还为华商提供安全保障,因此被授予"郭姓叶"旗帜。然而,在当时,郑成功想继续与清军竞争,他需要一个可以准备的根据地。后来郑成功率军兵败南靖,然后粮草渐渐告急,可以说是硬伤。这时,何彬建议郑成功从

荷兰人手中收回台湾省岛。台湾省足够大,可以解决物流问题,这可能是郑成功选择台湾省的最大原因。

1.一对截然相反的父子的人生轨迹

郑成功的父亲郑志龙早年是一名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聪明狡猾,很会做生意,发了财,娶了个日本女人,生了郑成功。虽然郑成功是混血儿,按照现在的说法,他是中国人,但是因为他从小学习儒家经典,所以他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对君主有着强烈的忠诚。七岁时,他要求回到中国。他妈说:你们国家多难啊,你能怎么办?意味着你的国家现在正处于社会动荡之中。你现在回来做什么?郑成功说,我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他母亲无奈,只好交给父亲带回国内。

当时中国正处于多事之秋。明朝末年的特点是政治黑暗,官僚腐败,自然灾害频繁,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吴三桂以山海关为代价向清军投降。李自成被清吴联军的进攻打败,退出北京。此后,满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郑成功的父亲郑之龙、叔父郑鸿逵、黄道周、吴淳等。,拥戴朱元璋第九世孙朱为福建皇帝,定都福州,元朝改隆武,开始了偏安的政治格局。

郑之龙对朱的支持完全是出于政治资本的考虑。和南宋的一样,朱也在南方站稳了脚跟,他是开国元勋。众所周知,今天的满清已经不是当时的晋国了。占领黄河以北后,继续南下,犯下"杭州第十"、"嘉定三图"等一系列血案,直奔福建。时任兵部尚书的郑之龙通敌退防,郑洪奎不战而逃。最后,朱被清军俘虏并处死。

2.郑成功三次北伐以抵抗清朝。

多次劝父无效后,郑成功拔剑斩断野心,宣布断绝父子关系,率军在鼓浪屿宣誓,立高皇帝朱元璋"神位",在部队自制了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杀父报国"四个字。自1646年以来,在东南沿海组织了反清斗争。

1656年,清军舰队从泉州出发进攻厦门。郑成功立即派出舰队迎敌,两军在海上展开了决战。由于海上作战经验不足,加上飓风,清军损失惨重。郑成功乘势进行第一次北伐,北攻民安,进军抚州。因为福州城坚固防守,久攻不下。为了防备清军援军的进攻,被迫退入大海。

1657年,清军攻打逃往云南的明太祖李咏朱由朗,朱由朗命令郑成功从东面出兵牵制清军,以减轻云南的压力。郑成功组织第二次北伐,率军北上,攻占黄岩,包围台州,浙江全省震动。这时传来消息,清军已攻陷民安,进军厦门。郑成功担心自己会撤退,不得不结束第二次北伐。

郑成功总结说,两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兵力不够强大,行动不够迅速激烈,目标不够远大。他只在沿海作战,对满清政权没有起到威慑作用。

1658年,除了留下少量必要的守备部队,郑成功率领17万大军北伐。次年五月,北伐军渡过长江,接连攻占四州二十二县,包围南京。

南京清军总督郎廷佐无计可施。这时,潜入军队的密探朱到了南京,向郎廷佐提出了一个假装投降的方案,即派使者告诉,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集结军队,收拾粮草,然后投降。郑成功认为无论如何都要把乌龟抓到罐子里,但他同意了,所以他只是包围了它,没有攻击它。三十六天后,南京的清军和前来增援的清军会师,打败了明军。郑成功不得不返回厦门。

第三次北伐失败。

3.迁到台湾省建立根据地。

郑成功成为清军的心脏,并派遣重兵到福州。郑成功被迫撤退到厦门和金门。厦门、金门地狭粮少,不易防守。寻找一个地大物博、易于防守的根据地,成了郑成功的当务之急。

郑成功为什么决定收复台湾省?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正史。当时的荷兰总督伊伊觉得郑成功的军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为了与之相处,派翻译何廷斌去建立关系。爱国人士何廷彬告诉郑成功,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攻占台湾省,建立根据地,是长久之计。并赠送一张台湾省地图。郑成功很高兴,说这正合我意,然后任命何廷彬参军,参与攻台军事筹划。

另一个是野史和传说。一天晚上,郑成功在沙滩上散步,遇到了一个道士。道士们得知郑成功目前的困境后,给了他建议"你不能离开门,从海湾撤退"。就是以厦门、金门为前哨,以台湾省为根据地和大后方,进可攻退可守。

郑成功是一个有军事头脑的人。以台湾省为根据地是摆脱当前困境的唯一选择。于是他马上召开会议,做动员部署。部队热情欢呼,士气高昂。

1660年3月23日,郑成功带着25000多名文武官员和士兵,分乘数百艘船只从金门岛的罗罗湾出发,驶向台湾省海峡。

到了澎湖列岛,遇到逆风大浪,只好停船避风。不知道这几天逆风浪都没有停过。如果我们继续在这里耽搁,就没有食物可吃了。10月30日晚上,郑成功大胆地决定在风停之前出去冒险。许多士兵反对它。他坚持自己的决定,拔剑在手,站在船头,对天怒吼:大明若灭不当,天助我平息风势,顺利到达台湾省。说也奇怪,也许是巧合,后半夜,满天繁星,逆风变成了顺风。大家看了,神清气爽,万岁三声。

第二天早上到达台湾省鹿儿门港,守港的荷兰人以为是逆风而来的神兵。他们都愣住了,匆忙开了几枪就跑了。郑成功以吕二门港为滩头和前进基地,领兵在河寮港登陆,消灭前来作战的数千荷兰军队,然后向前推进,包围了赤坎塔...

孤立的荷兰守军最终被迫投降。

高山族同胞热烈欢迎郑成功的部队。据史书记载,文人墨客,男女老少,釜浆迎客。甚至荷兰人也承认郑成功赢得了民心。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壮举。可悲的是,他于康熙元年(1662年)正月初八在台北病逝,享年39岁。

【作者简介】赵,笔名,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标签: 郑成功台湾省清军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解释要杀魏延?官员魏延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延,诸葛亮,造反

    诸葛亮的预见性太强了,他能准确预测很多事情。但是刘备死后,蜀中的一切基本都是诸葛亮在管,诸葛亮做事太负责,所以身心俱疲,他知道这样下去他活不长了。但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一定要坦白杀了魏延?诸葛亮是怎么知道魏延有谋反的想法的?其实在正史中,魏延并没有造反,也是被陷害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临死前已经预

  • 曹操更喜欢于迅还是郭嘉?护韩不护曹。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嘉,谋士,曹操

    曹操身边有很多谋士,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于迅和郭嘉。曹操更喜欢于迅还是郭嘉?其实郭嘉是最了解曹操的人,可惜他英年早逝,没能帮助曹操做出更多的贡献。而虽然也是才华横溢,一心护汉,护曹,所以没能让彻底归顺自己,让助其平定天下,但死后曹操也很伤心。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天赋!今天的主要城市"抢人",客观上

  • 马上高考了我们也不妨来学习学习古代人是怎么备战高考的吧(古人高考前的准备)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所以,其实,高考

    说到准备高考,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做多了会觉得太辛苦。如果你做的太少,你担心你会失去一些东西。其实不用担心。只要你以放松的状态面对这个问题,高考对你来说真的不是问题,所以放松心态。接下来,边肖将告诉你这件事。如果在古代,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古代人是如何准备高考的。有兴趣的一定不要错

  • 秦始皇皇后是谁?为何古代典籍无一记载(历史秦始皇的皇后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楚国,皇后

    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完成统一并自称皇帝的君主,在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奇怪的是,史书中对秦始皇的家世记载并不详细,秦始皇的皇后妃嫔一个都没有记载。这是怎么回事?如果基本不可能漏掉,有人推测是秦始皇故意抹掉的,那秦始皇为什么要这么做?来告诉你这背后的真相吧。想知道就来看看吧。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蝗灾是如何控制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蝗灾,蝗虫,中国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这场蝗灾,真的困扰了中国几千年。还好后来治理了,所以有人要问,这个蝗灾后来是怎么治理的?这个问题还是值得研究和看待的。问题就在这里。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前言:据说现在"三只蝗虫不敢出门一起闲逛"人们逐渐忘记了蝗灾带来的危害。80年前的中国,每当大旱爆发,人们在奋力抗灾的时候,都会下

  • 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历史说的安乐公主真杀了她父亲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乐,习安,公主

    说起唐朝的安乐公主,边肖其实只在电视剧里见过这个人,这个人真的很神奇。她被誉为唐朝第一美女,所以很多网友都表示这只是电视剧上的形象。那么历史上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李裹儿,幸福的公主。唐中宗·李习安的女儿韦伯斯特所生,被誉为唐朝第一美女。因为李习

  • 三星堆的象牙是哪里来的?古代四川有大象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四川,三星堆,大象

    三星堆出土的象牙从何而来,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古代四川有大象吗?在我的印象中,亚洲象一般活跃在东南亚地区,比如泰国和柬埔寨。如果3000多年前四川有大象,那将是一大发现。而且象牙如此集中的出现,可能与当时的某种祭祀活动有关。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来看看。1.古代四川

  • 西洋东洋南洋是怎么划分的(东洋西洋南洋北洋都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西方,这个

    西方、东方、南洋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很长。再说西方。早在唐代就有从欧洲来从事贸易的记载,宋元时期达到高峰。众所周知,马可·波罗不仅去了中国(当时的元朝),而且定居了17年,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外国官员。我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很早就传入了欧洲,即"火药技术""指南针科技""印刷技术"。

  • 古代官员退休之后为何不留在京城反而选择回乡养老呢?(古代官员退休后都告老还乡)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官员,退休,北京

    退休养老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历代王朝所关注的。但古代官员回乡养老似乎是普遍现象。那么,这些成功的官员为什么不留在人人向往的首都,而是选择回乡养老呢?其实,无论从生活环境、人们的心态,还是文化传统来看,"辉煌地回家"几乎每个古代官员的必然选择。首先,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说,京城虽然遍地鲜花,但

  • 魏延不是五虎将为什么官职比赵云高?(魏延算五虎将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魏延,赵云

    作为五虎将之一,赵云似乎是最憋屈的一个。他有一身功夫,却没有地方施展。刘备和诸葛亮都不怎么重视他。即使不是五虎将之一的魏延,官位也比赵云高。可能《五虎将》更符合个人武功,如果综合素质比较的话,赵云的情商确实会低很多。虽然赵云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后人对他评价很高。如果你从女人的角度来看,武神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