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杨玄感为什么反隋炀帝杨玄感怎么死的(杨玄感最后结局是什么)

杨玄感为什么反隋炀帝杨玄感怎么死的(杨玄感最后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13 更新时间:2023/12/24 19:42:39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之一、打败陈朝的重要将领苏阳的儿子。后来,苏阳还暗中帮助杨光顺利坐上了王位。按理说,杨光应该非常信任苏阳一家,但杨玄感之所以揭竿而起,反叛,正是因为对杨迪的怀疑。然而,杨玄感的反叛之路并没有成功,最后他兵败自杀,他的兄弟

也被杨迪杀死。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段历史,看看杨玄感为什么孤注一掷,执意造反。

1.反叛的原因

笔者认为隋朝贵族子弟杨玄感反叛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杨迪有两个原因:一是主观原因,二是客观原因。

先说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杨迪·杨光皇帝能够赢得他父母的无限宠爱和信任,最终把他的弟弟杨勇王子拉了下来,在自己的官位上取得了成功,然后登上了王位。苏阳和他的弟弟岳洋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当年,苏阳就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身边的红人,说话相当有分量,在朝中地位很高,亲信遍布各级衙门,影响力很大。作为晋朝的国王,杨光注意到了苏阳的重要性,并通过拉拢苏阳的弟弟岳洋,然后与苏阳成为朋友,逐渐将他拉进了自己的船上。

苏阳知道政治斗争的规则。自从他与杨光结成政治利益联盟后,他就为此而努力。一方面,他试图找杨勇王子的茬,并去隋文帝夫妇那里告发他。另一方面,他奉承晋王杨光,以制造正面舆论,扩大自己的影响。

正是因为苏阳和岳洋为杨光成功继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他们在杨迪继位之初就被提升了爵位和爵位。然而,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受到了已经成为皇帝的杨光的打击。

俗话说:"飞鸟尽,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苏阳很快实现了。大业元年(605),苏阳升官,这是个虚衔,所以他是旌鸣。第二年(606年),杨迪再次以苏阳为都督,这是第一个产物。

这时候隋朝太师制造了一个舆论,说隋朝有大丧事,今年会有一个朝廷官员死。与此同时,杨迪皇帝大大奖赏了苏阳。苏阳,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员,经历了他的仕途起伏,明白皇帝是渴望我死得快!

所以苏阳生病了。杨迪假惺惺地派了一名医生给他治疗并送药。苏阳拒绝吃药,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他喝酒唱歌,最后倒在病床上。临死前,他对岳洋说:"难道我还要更邪恶!"言语中充满了无奈和不满,哥哥听后忍不住哭了。

苏阳死后葬在她的家乡华阴。岳洋有一次路过,在他哥哥的墓前哭了。他被报告给杨迪,但他被逐出宫廷,成为一名地方官员。在夺取皇位的关键时刻,岳洋下令杨光处死被遗弃的王子杨勇。杨勇不想死,就上前杀了他,为杨迪最终顺利登基扫清了道路。尽管岳洋后来被召回,但他很快就去世了。

苏阳死后,杨迪皇帝曾对人们说:"如果你不死,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外国人。"对此,杨玄感对杨迪的好与不好深恶痛绝,决心报复。这是他造反的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自从杨迪登基以来,全世界人民都没有过上太平日子,建东都,建北方长城,挖运河,重修赤道,出兵朝鲜。几百万农民工经常被当佣人,女人被不够男人驱使。无数人筋疲力尽,生病,死亡。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怨声载道,而暴君杨光还在为实现他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大业七年(611),隋朝爆发农民起义。但是杨迪皇帝不管,看不起造反的农民,认为他们翻不起多大的风浪,还是要进行东征朝鲜的大业。

2.叛乱之后

大业八年(612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隋朝首次远征朝鲜失败。

朝鲜在文帝时期对隋朝并不是很热心。杨迪皇帝这次亲征的目的是给朝鲜国王一个教训,让其他诸侯国引以为戒。隋炀帝杨迪早已计划好百万大军出征,他要"不战而败"这么多兵马开到了东北,朝鲜国王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出来投降。为了显示大隋朝的权威,炫耀自己的权力,他还让高昌、突厥、吐谷浑等诸侯国君主随行,就是为了给他们做个表率,警告他们,大隋朝谁敢不敬我,高丽王就是你们的榜样!

理想无比丰满,现实却是一记耳光。由于对敌人估计不足,对前线将领要求过于严格,这一仗导致隋军全面溃败,百万大军被朝鲜这个小国打败,被世人耻笑。

一向自视甚高的杨迪皇帝受不了这种刺激,发誓要再次远征朝鲜。第二年(613年),隋朝开始第二次对朝作战。

大业九年(613年)六月初三,杨迪指挥军队与朝鲜军队作战时,负责监督后方粮草运输的隋朝礼部尚书杨玄感在溧阳(今河南浚县)发动叛乱,扬言要立秦王杨浩为帝,废黜为"弃暗投明"坦率地说,杨迪是个坏国王,不配当皇帝。

杨迪皇帝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后院着火了。"皇帝害怕了,六军合并,今日回归。"第二次朝鲜之行草草结束。杨迪皇帝一直声称自己是伟大事业的主人,却被朝臣们描述为昏君。他觉得很丢脸,整个葬礼的棺材都露出来了——很尴尬。

杨玄感在溧阳城内俘虏壮丁,任用官吏,从漕运中抽取船夫,加上当地农民得一万人,宰杀猪羊作为赏赐,开仓放粮,宣布:"皇帝没有办法,他也不在乎全世界。死在辽东的有几十万人。今天和你一起战斗拯救人民怎么样?"长期受隋朝压迫,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下层民众欢欣鼓舞,高呼万岁。

这时,贵人石密来找杨玄感商议要事,提出三策:上策是北上,占领赵岩之地,阻止杨迪皇帝南返,联络韩王,前后夹击,致使杨迪皇帝丧命;中间政策是直接取长安,让杨迪皇帝失去根基,然后改朝换代;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占附近的东都洛阳,发号施令。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北上赵岩,与胜算很大的朝鲜国王联合灭帝杨迪,确实是上策。可惜志大才少的杨玄感选择了最差的政策,攻打东都洛阳。东都洛阳离黎阳很近,杨玄感的叛乱很快就在那里蔓延开来。越王杨东镇守洛阳,以留守大臣范子改为将军,全力守城。

杨玄感以弟弟杨玄庭、杨继善为将军,率领分兵大军在洛阳奋进。虽然"陷入混乱的人就像城市一样"但杨玄感鼓励的叛军,多是没有接受过专门军事训练的船夫、渔民、农民,战斗力不强。

不久,隋朝的裴洪策制止了叛军,被杨继善打败。6月14日,杨玄霆率军来到洛阳城下,裴洪策率领十几名骑兵逃入城内,其余全部投降叛军。隋朝的民间史学家韦孚泗被叛军俘虏,受到杨玄感的高度重视。他写了一本书劝范子改投降,范子改拒绝了。不久,隋炀帝的儿子杨公道和的儿子韩向杨玄感投降。右武侯李子雄因不满杨迪而加入叛军阵营,杨玄感喜出望外。

然而,杨玄感连续攻城多日,就是无法攻占洛阳城。留守长安的代王杨纲派刑部尚书危文胜率军支援洛阳。当他经过华阴时,他挖了苏阳的坟墓。与此同时,杨迪下令宇文述屈突通等人驰往中原平定叛乱。

杨玄感多次在洛阳城下徘徊,耽误了最好的战士。自从魏辅斯到来之后,杨玄感对李密就不太信任,但是魏辅斯是个两面人,不肯为叛军尽心尽力,想为自己倒行逆施。李密要求斩杀魏孚泗,杨玄感拒绝。李密预感到出事了。

几天后,危文胜被杀,杨玄感遇到并击败了隋朝的援军。杨玄感虽然智慧有限,但却非常勇敢,会冲锋陷阵,人称"项羽"。但他的弟弟杨玄庭战死沙场。

不久,杨迪派出的援军,由宇文述、屈突通等人率领,也到达了黄河北岸。杨玄感和李子雄率军攻打宇文述,但是范子改开城进攻,导致杨玄感自始至终没有顾此失彼,宇文述才得以率军顺利渡过黄河。

结果宇文述、危文胜、范子改三面派兵攻打杨玄感,叛军坚持不住,屡战屡败。杨玄感想起了李密说的话,于是召集了一百多名叛军西行,想要进入长安。

但是隋朝援军越来越多。宇文述、、屈突通、莱西尔、周法尚等联军十余万,在杨玄感身后紧追不舍。就在这时候,杨玄感信任的韦孚泗溜了,投降洛阳城,保住了性命。

3.混乱并没有停止。

杨玄感率领大军全速西进。到了单县,遇到蔡王杨志吉派来的伪装成农民的人,让他们攻打弘农宫开仓放粮。到了弘农宫,杨志破口大骂杨玄感是叛贼,是贼。杨玄感大怒,决心攻破弘农宫报仇,但李密极力劝说不听。一连攻了三天,却未能破城。

这宝贵的三天被杨玄感的一时冲动耽误了,后果极其严重。

隋朝,宇文述等人率军追赶。两军交战,杨玄感屡败。一些反叛者感到绝望而逃离。

八月初一日,杨玄感被部署在东,与隋朝的军队相遇。杨玄感大败,只有十几个人逃跑。马儿跑着,杨玄感回头,留下弟弟杨继善一个人。马太累了,跑不动了,所以兄弟俩只好步行。

杨玄感知道战败已成定局。无奈之下,他对弟弟说:"我不能被别人抓住羞辱。杀了我吧。"杨继善狠心狠毒。他用刀砍死了他的兄弟,并砍下了他的头。他准备自杀,但被赶来的隋军抓住了。

杨玄感的部下韩率领十余万大军来到河南项城。当他听说杨玄感被打败,被杀,所有的人都动摇了,一哄而散。汉郭襄本人被隋军俘虏

至此,杨玄感前后反叛了两个月,最终失败。韦孚泗自以为清白,范子改却拿出韦孚泗写的投降书,最终被五马分尸。杨继善自以为手尖"贼头"立下大功的杨玄感请求免死。杨迪拒绝,但仍被绑在刑具上,让文武百官射靶,万箭穿心而死;李密在被押解途中逃跑;李子雄被杀;杨玄感的弟弟杨敏行虽然没有参与叛乱,但也受到牵连,被杀。

隋朝贵族李米后来参加了瓦岗农民起义军,为最终推翻隋朝的残暴统治而努力。此后隋朝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因为杨玄感曾奏"弃暗投明"横幅,让杨迪皇帝"明君"这一形象突然被一扫而光,削弱了杨迪皇帝的统治地位。杨玄感之乱客观上推动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蓬勃发展,隋朝的统治基础已经动摇,首先敲响了丧钟。

【作者简介】齐云科,男,教育家。近年来在各级媒体发表文章90余万字。阅读平台签约作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标签: 隋朝苏阳杨光

更多文章

  • 英布被谁杀死的(英布被杀死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项羽,英布

    以英布的能力和功绩来说,他应该有个好结局,或者至少安享晚年。结果英布两次叛逃,最后战败被杀,还是被骗被杀。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英布为什么要反叛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应该与韩信和彭越被杀有关。他担心自己会成为刘邦的下一个目标,于是决定造反,但结局显而易见。当时没有人能对抗刘邦。英布的选择不好评价是对是

  • 明朝时期的一些硬核技术(明朝最强硬核技术)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欧洲,铁锅

    早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三百年国家地位的明朝,今天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关于明朝和影视剧的话题依然随处可见。很多历史迷反复感慨:都是朝代,为什么这个大明朝圈圈无数?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抛给明朝时期参观过大明朝的人"欧洲游客"各位,他们给的可能是一个特别的答案:粉色明朝?那是因为在明朝,那些真正强大的"核心技

  • 关于我们是一家人作文字(关于写我们是一家人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饺子,父亲,时候

    我原本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后,我被法院判给了父亲。父亲经常在外地工作,所以我从小基本都是和爷爷奶奶在老家待着。直到两年前,你走进了我的家庭,走进了我的世界,也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一开始父亲给我介绍你的时候,你的样子真的给人一种很温柔的感觉。刚认识你的时候,表面上很认同你,暗地里

  • 秦朝灭亡时秦军主力在哪(刘邦灭秦朝时秦军主力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百越,秦国,六国

    这期间有一些关于秦朝灭亡的说法,说秦朝灭亡的时候有30万正规军守着匈奴,守着中国的北大门。60万守卫百越,守卫中国南大门。像项羽、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之所以能打败,主要是因为他们打的是韩率领的俘虏军,根本不是的主力。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偏颇。随着国家的灭亡,秦军的主要力量怎么能袖手旁观呢?这种说法流行的根源

  • 清朝皇帝帽子上的标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佛,帽子,皇帝

    说到古代一些皇帝的帽子,都有一个字的特点。在清朝的一些电视剧里,你可以看到有些皇帝的帽子上有一个牌子,在帽子的最前面。但是,有的皇帝做到了,有的没有。发生了什么事?这个牌子是做什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清朝皇帝的帽子前面,会有一个类似金牌的东西,会有15颗东方珍珠嵌在里面,以显示其高贵的地位。

  • 古代表哥娶表妹正常吗近亲结婚孩子会如何(古代表哥表妹能通婚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表亲,结婚,孩子

    说到结婚,如果现在是近亲结婚,是不能结婚的,因为近亲结婚会给孩子造成各种问题,有可能会生个智障的孩子。但是在古代,虽然堂兄妹不能结婚,但是堂兄妹可以结婚!而且这种结婚方式很流行。这是怎么回事?这样生下来的孩子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1.古代表亲娶表亲正常吗?从古至今,中国的伦理秩序是禁止近

  • 太子妃孙灵淑的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子,王子,灵淑

    孙灵淑公主的性格不太讨人喜欢。好像大家都比较看好太子和陈济。作为旁观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表意见,但孙灵淑是当事人。作为太子妃,她不受王子宠爱。恐怕谁都接受不了,更别说输给一个男人了。那么历史上李承干和自己的公主关系到底好不好?可能和剧中一样吧,因为李承乾确实偏爱一个音乐人,历史上应该是这样的。

  • 白居易为什么是诗魔?白居易竟抄袭杜甫诗句(为什么说白居易是诗魔)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居易,杜甫,诗人

    唐代的诗人都是有才华的人,他们的诗歌达到了顶峰。好像他们就是从长安街上随便抓一个。如果他们不是诗人,他们一定是诗人的粉丝。但在众多著名诗人中,最可耻的"抄袭"现象,而抄袭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他抄袭的对象是大诗人杜甫。白居易有个外号叫"诗人恶魔",这是什么意思?由于白居易本人名气很大,可以说比杜

  • 元朝大臣伯颜是如何灭宋的伯颜人物生平简介(元朝伯颜的生平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伯颜,宋军,南宋

    历史上,伯颜是元初的名臣,深受忽必烈的器重。他是这本书中间的首相。1274年,伯颜奉命率军征服南宋,并最终消灭了它。此后,伯颜多次打击和平定历代国王的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忽必烈死后,伯颜把帖木儿带上了王位。他一生致力于元朝,后人对他评价很高。然而,真正了解伯颜的朋友并不多。今天,我将借此机会向大家

  • 如果李治没有病死武则天还能当皇帝吗(如果李治不死武则天会早逝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李治,南风

    虽然武则天的人生经历大部分都有争议,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她的皇后地位。或许武则天对皇位早有觊觎,但直到晚年才终于如愿登上皇位,而此时距离李治去世已经几十年了。那么,如果李治没有生病,身体一直很好,做了皇帝,武则天以后还有机会称帝吗?历史不能假设。如果假设成立,武则天当皇帝的可能性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