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会向敌人投降,这是很多人眼中一个将军的骨气。这样的人会被称为一代名将。不过明清时期有个例外。祖大寿作为明朝的将军,多次向清朝投降,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为什么?祖大寿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忠臣还是奸臣?
明末投降清朝的将领不少,如孔有德、尚可喜、耿、吴三桂、洪承畴等。,但是有一个人一直在为民争利,他就是两次投降清朝的祖大寿(第一次,第二次,没有粮食援助就放弃了)。后世有人认为他一直忠于明朝,也有人认为他献城背叛了国家和朋友。那么真正的祖大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祖大寿,明末辽东人,是吴三桂的叔叔。祖大寿家世代为官,继承了明朝宁远禁卫军的职位。他的父亲祖成勋是辽东副司令。1621年(天启元年),祖大寿在钟君当游击队员。1626年正月(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被正在用大炮守城的祖大寿士兵击伤。明军乘机战败后,金军和祖大寿以军功被提升为副都督。次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后,金军包围锦州,攻打宁远。辽东巡抚袁崇焕命令祖大寿带领四千精兵绕到敌后。总兵满桂、游士威领兵到敌前形成犄角之势,与清兵在宁远城下激战。祖大寿等一战城外,士卒多死,但仍顽强奋战。6月5日,皇太极战败,史称宁晋胜利。后来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督辽东,祖大寿升任辽东前锋连长,辽宁前锋印将军驻守锦州。
皇太极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被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以叛国罪下狱。祖大寿既心寒又气愤。他带领他的部队去了东部,后来被说服返回。次年八月,袁崇焕被执行年刑。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在大凌河城被皇太极围困,明军几路救援,四次营救,均被后金军队击败。祖大寿多次突破失败。大凌河城被围困了三个月。城里的粮食吃完了,马就被杀了。当马走了,他们吃了对方。皇太极两次致信祖大寿,劝其投降。10月28日,祖大寿杀了宁死不屈的何,打开城门投降。这是他第一次投降。
但这是一次错误的投降。祖大寿以帮助后者攻占锦州城为名,命令皇太极放自己回去,但他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守抗击清军。崇祯皇帝提拔祖大寿为左都督,颁布了三次诏令让他出京,但都被他拒绝了。祖大寿害怕自己会步老上司的后尘。崇祯十四年三月,皇太极率军攻锦州,击败增援锦州的冀辽总督洪承畴,兵力十三万。洪承畴退守松山,次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送至盛京,后降清。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被围困整整一年的锦州城,粮草断绝,城内食人。祖大寿领兵开城投降。清朝以后,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连长,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病逝于北京祖家街大宅。
祖大寿,明末著名的反清将领,关宁战士的领袖。他是袁崇焕的得力助手,吴三桂的叔叔。1642年,在锦州被皇太极的士兵包围了一年多,然后第二次倒向清朝。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三位:尚可喜和耿(耿的祖父),毛的两个旧部,吴三桂,他们都被国王封号。吴被任命为平西人,被任命为平南人,被任命为靖南人王。这三人入关后都带领清军与同胞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很快消灭了大明残余势力和农民起义军,为大清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封为王。
第一,祖大寿不愿意安家。
祖大寿是明朝的一个连长。他有权力和地位,生活舒适富足。如果你投降清朝,你可以参考以前的李永方。你虽然混了个脑门子的地位,但在八旗子弟眼里还是像条狗。你要在前面拼命,还轮不到他受益。而且入关前,清政权极其贫穷,物质文化都非常落后。更好的东西都是从明朝抢来的,所以明朝的武将除非走投无路,否则很少投降。祖大寿两次投降,第一次是崇祯四年十月的大凌河之战,第二次是崇祯十五年的晋松战争。两次,他们都是在走投无路时投降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在意祖大寿,即使他知道自己已经倒向了清朝。袁崇焕的命运虽然让祖大寿寒心,但他还是选择了为明朝效力,所以他是明朝的忠臣,也比其他很多总兵强很多。
第二皇太极多尔衮也不想用他。
祖大寿第一次向皇太极投降。他约好了从内部帮他拿下锦州,但是他逃回锦州后没有遵守诺言。英雄爱英雄,皇太极很欣赏祖大寿。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容,他没有为难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儿子祖泽宏、养子祖克发等人,给了他们房子,给了他们官职,并多次派人通知祖大寿,他不会介意自己背信弃义。但祖大寿两次被迫登陆,皇太极很不愿意重用他。他不会让自己的位置超过党卫队的孔有德、耿、尚可喜和史。另一方面,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已经是汉军的固若金汤,祖大寿的地位太低也不合适。所以皇太极安排祖大寿从属于汉军。正黄旗还是个连长。这是汉人的立场。耿和史都当过总兵。后来祖大寿跟随清军入京,最终死于顺治十三年。
第三,祖大寿的强大实力,丰富了清军的实力。
崇祯皇帝和皇太极之所以对祖大寿如此客气,根本原因是他势力强大,祖家所控制的武装力量在辽东举足轻重。在皇太极时代,建立了一支名为乌镇朝哈的汉军,由童指挥,在童死后由史接管。晋松战争胜利后,祖大寿带了大批士兵,加上在大凌河战役中投降的祖大寿的手下,有相当一部分是久经沙场的精英,汉军包括党卫军王世廷珠等人的实力相当可观。于是皇太极将乌真朝哈改为汉军八旗,祖泽润为旗都统,祖克发、祖泽洪、祖泽远等人为各旗副都统。
所以祖大寿本人虽然被绞死了,但是他的子女和部下成为清军的骨干,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祖大寿的侄子吴三桂隐居山海关当连长,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当过连长军官。他几次劝说吴家来北京祖大寿定居,对吴三桂后来的选择影响很大。